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斗争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的相对弱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理论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化——“11332”。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邓小平同志也说“延安时期那一段,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比较完整地形成起来的一段。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在延安整风前后,都比较完整地形成了。”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日益成熟,毛泽东思想开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对党的理论建设水平的极大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引领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产生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发展。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和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是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变迁的重要阶段。抗日战争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丰富的斗争实践为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的具体化提供了现实土壤,全党理论素养的提高为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的理性化提供了思想氛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成熟为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的权威化提供了组织保证,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的相对弱化为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独立空间。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决定整个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成熟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目标明确,教育内容针对性强,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宏大的教育规模,并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革命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也对现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关于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科学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成熟。它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建设理论。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二十四年来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理论。三大作风理论的提出,为加强党的建设,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团结,为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提出创新的理论思维概念,提升党成熟的标志,提出培养创新理论思维能力的科学方法。并运用创新的理论思维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军事方针的参与制定者和积极支持者之一。在参与领导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对抗日持久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释,丰富和发展了洛川会议关于持久抗战方针的内涵,为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正式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毛泽东曾多次反对过“毛泽东主义”这一提法。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对王稼祥、萧三等人试图用“毛泽东主义”来替代“毛泽东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对吴玉章建议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加以宣传;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反对部分同志提议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反对林彪、康生等人力图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加以吹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它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它具有特定的科学涵义.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原则的代名词.因此,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的界定中不包括毛泽东思想,这就带来了一个很敏感的理论难题,就是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包括不包括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不容动摇四个问题,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立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本质特征之一。然而,中共七大在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时,将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看成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这种认识偏差在建国以后一直持续到"两个凡是"的提出,其间还不断地得到强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推动我们党纠正了这种认识偏差,将"集体智慧的结晶"以概念固定下来,融入到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中。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期协助毛泽东领导中共中央日常工作,是仅次于毛泽东的著名理论家。刘少奇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刘少奇冤案平反以来,理论界一直比较关注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和专著。本文试从刘少奇的党建思想、经济思想和统战思想等三个方面着手,就当前关于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作研究述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界定有一个过程,真正科学的界定只有一次,即中共"十二大",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三次科学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但毛泽东的晚年却不自觉地离开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正确的思想,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从整体推进的层面全面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研究两位伟人的思想脉络,对于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当代中国的国情与时代特征,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早期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晚期思想、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后三者则不是;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基本联系。毛泽东的早期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