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联璧合的才子佳人 这段爱情故事的开始很普通,费孝通与王同惠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聚会上相识,在共同感兴趣的学问切磋中相知,渐渐产生了感情.一年后,费孝通虽然从燕京毕业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但一条红线仍将相隔不远的清华园和燕园紧紧地连在一起,而且,"这条线远比乡间新郎拉着新娘走向洞房的红绸更要结实".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先生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编辑完《费孝通九十新语》后,我觉得他仍然活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3.
新书长廊     
留给中国学术的一座富矿《费孝通全集》费孝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一套20卷、700余万字、完整呈现费孝通思想遗产的《费孝通全集》,亮相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费老留给中国的一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百科全书。1999年至2003年间,群言出版社曾先后出版《费孝通文集》十六卷,费老亲自审定了全部文稿,并在文集的前十卷出版时撰写  相似文献   

4.
教育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讲做人的道理和原则……专门人才必须完成人的教育后,才能成为完整的“人”的意义上的专才,否则只能是优良工具。 ——费孝通  相似文献   

5.
陈晓燕 《浙江档案》2005,(10):38-3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江南市镇的传统交通手段离不开依赖河道的船运,尤其在河网密布地区,交通几乎全赖船运.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一书中早已描绘过,江南的人们广泛使用木船进行长途和载重运输.凡从事农业、渔业劳动的人家,几乎每户都有一条或几条小船,男男女女都会划船.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马戎刘世定邱泽奇潘乃古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128元当下学界对费孝通的纪念不再流于形式,而且,读者在这些对费孝通的回忆文章中,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学乃至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1-121
一套20卷、700余万字、完整呈现费孝通思想遗产的《费孝通全集》,亮相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费老留给中国的一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王秋菊  明红 《兰台世界》2005,(7):132-133
不计生平荣辱费孝通1910年11月生于江苏吴江。读中学时,他立志当文人,后想当医生,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读了一年后,他觉得人们最痛苦的不是疾病,而是来自社会所造成的贫穷,要治病人,先得治社会。于是他改学社会学,1930年转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教授(冰心的丈夫)。1931年日寇侵占东北,“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费孝通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积极地参加爱国运动。在一次游行示威中,费孝通受寒得了严重肺炎,住院一个多月才治好。1933年,费孝通在燕京大学毕业,获社会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又考进了清华研究院,师从史禄国教授。在体质…  相似文献   

9.
青海民族学院芈一之教授主编的《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是费孝通先生于1992年亲笔写信,向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推荐的一部优秀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0.
访费孝通     
在一枚黄褐色的铜质奖章上,雕刻着人类学先驱者赫胥黎的头像,瘦削有神。奖章背面,刻了FEI HSIAO—TUNG(费孝通)的字样。为了奖励人类学研究有一定贡献的各国学者,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每年颁发一枚赫胥黎奖章。费孝通是第一个接受赫胥黎奖章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传记艺术片《费孝通》摄制组一行来到苏州,他们要寻访费老的足迹:寻找当年故里,走访振华女校,去了江村,到了苏大。当得知苏州市档案馆藏有一组费老青少年时代发表过的文章后,他们马上赶来,拍摄刊登这些文章的书刊。当一摞旧书被捧出,当一张张已发黄的书页被打开,尽管七十多年的岁月风雨已将油墨的清香吹尽,但仍能让人们感觉到费孝通先生的少年情怀,青春气息跃动在字里行间。摄制组的同志看后连声说,这是宝贝,这是宝贝啊。费老早期文章在苏州市档案馆被发现,最初只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也未引起多大…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大师的中国荣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五四之子的费孝通先生曾有着大创造的机运和才华,他也抓住了这种历史机遇。晚年的费孝通先生以“文化自觉”来做文化自卑或自大的解毒剂,但我们仍可体察他内心“慢慢地着急”的焦灼洞明和达观世故。  相似文献   

13.
潘光旦眼里的《生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制度》完稿于1946年.讨论它是否作为费孝通的代表作之一,已经没有太多歧异.近60年后,费孝通在对自己学术历程进行梳理思考之后,认为该书是其前半生学术经历性结束的标志(《个人·群体·个体》,《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1期),至于学术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则应该从1978年算起.后来,在该书于1981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时,张子毅在《费孝通〈生育制度〉评述》(《读书》1982年10期)也提到,相较于人们十分熟悉的《江村经济》一书,费孝通更满意《生育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们精神食粮的市场上发出了告急的信息”!费孝通教授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说。当时我对这句话的含义还感受不深,今天在“全国图书展览”的展场上,得到了证实。还未进入展厅,一条购买参观券的“长龙”就横在我的眼前。这里有工人、干部、解放军,也有老人、妇女和孩子。据说,有的人在早晨五、六点钟就来排队了,本来按规定是上午八时售票,  相似文献   

15.
经过充分酝酿,’96国际图联大会中国组织委员会正式提名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主旨发言人。目前,这一提名已获费孝通教授本人同意、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批准,并得到国际图联总部确认。根据以往惯例,历届国际图联大会都由主办国推荐1~2位本国或国际著名学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他这一生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受世人敬仰和爱戴,在其思想中最受世人关注的是其文化自觉思想。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意蕴丰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陈辽 《档案与建设》2007,(7):45-46,51
20世纪,中国有三大农村调查:一是毛泽东于30年代在苏区的《农村调查》,它的价值和意义人所共知。二是费孝通30年代在江苏的农村调查《江村经济》,发表后名扬海内外,尤为社会学界所称道。三是日本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自30年代至40年代对东北、冀东和华东的农村调查,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9,(5):41-41
第一次看见吴为山的雕塑是2000年4月,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的多件作品。青铜的“齐白石”,从瘦削的脸孔,到长髯,到许多皱褶的长袍,捕捉了一个癯然独立的精神。费孝通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我曾多次听过他的课与他的演讲。吴为山的“费孝通”比真人似乎更像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和乐观的精神都刻画了出来。“荷兰女王”是另一件我十分欣赏的作品。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塑中国人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9.
费孝通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媒介实践始于少年时期,并在以后的学思生涯中将其扩展到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和大众传播领域。他借助书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将成果及时刊布,其观点和思想由此得以广为人知。为了推进社会学、新闻社会学等学科建设,费孝通同样注重《社会》等专业期刊出版、《社会学概论》等教材编写工作。他还时常以图书题献、作序、写后记等形式来纪念或缅怀亲朋师友。他倡行的通俗文风革新了学术表达,促进了思想的传播。费孝通倡议整理出版潘光旦、梁启超、冯友兰等学人的文集作品,反映出他的文化传承理想。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者投身于新闻出版界,这是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书写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正>费孝通1938年来到昆明云南大学工作,1946年离开昆明,这期间担任云大社会学研究室负责人、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在云大任教期间,费孝通从事内地农村社会调查,取得辉煌成就。这不仅由于他具有"从实求知"的研究精神、改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