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歌谣是厚重的徽州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整体风格上具有一种南北过渡性,既有北方歌谣的刚也有吴歌的柔。徽州歌谣虽然在体式上比较单一,却具有高超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夸张、铺陈运用自如。此外,徽州方言在歌谣中的运用,又使徽州歌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
从歌谣的题材内容来看,德化民间歌谣主要可分为劳动歌谣、时政歌谣、仪式歌谣、爱情歌谣、世情歌谣、历史传说歌谣和儿童歌谣7类.德化民间歌谣是德化历史社会的真实写照和不可多得的乡土文化载体,其特点在.于:历史悠久,至今活跃;地方特色浓郁;文学特色鲜明.德化民间歌谣在文艺审美、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当前须认识和维护新的歌谣生态环境,使德化民间歌谣仍从艺术的沃土中不断展示生命;同时,在传承保护措施上也应当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德化民间歌谣艺术发展获得更多的助力.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民间歌谣丰富多彩,仪式歌谣、诙谐歌谣以及一些另类歌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科学解读这些民间歌谣将具有深远的民俗意义。  相似文献   

4.
泷水歌谣的体裁主要有泷水山歌、泷洲歌、字眼调、能咕歌、采茶歌和白鹤歌五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泷水地区人民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泷水歌谣的歌词多为粤府白话方言。泷水歌谣在结构、旋律、音阶调式、节奏节拍上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的历史时期,徽州民间歌谣保护和传承需要全方位、系统的谋划。通过文本保护、教育传承等措施,营造民间歌谣的生存生态环境,并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创新,进行科学的改编、创造和融合,这样才能推动徽州民间歌谣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徽州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徽州地区的民情风俗,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对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做一番描述,以期推动徽州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易》卦爻辞不仅蕴涵深刻的哲理,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保存了一些古老的歌谣,这些歌谣是先民真纯质朴的歌唱。《周易》中的古歌具有一定的数量,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是通向《诗经》的最完美的锚垫。本文从文学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论述古歌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畲族"无事不歌,无时不歌",歌谣内容极其丰富。歌谣具有诗韵化的格律、程式化的灵动、凝练化的艺术以及数字化的趣味。畲族歌谣是研究畲族历史变迁的引子,透视畲族民俗底蕴的带子,剖析畲族性格的镜子,探究畲族语言融合的窗子。  相似文献   

9.
方言歌谣是一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歌,歌谣内容与该地老百姓的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潮汕方言歌谣的十二月歌叙说了潮汕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习俗,物产歌反映了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潮汕方言歌谣从主题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折射了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民间歌谣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象征。生产劳动的协调与经验的传承,生产知识及道德伦常的教化,人生礼仪及生命意识的引发等等,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无不在民间歌谣中丰富而生动地展现。歌谣,成为民俗文化最忠实的载体。尤其是劳动歌谣更能传达民众的情感与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心理。黑龙江的劳动歌瑶大致可分为农业歌、渔猎歌、矿业歌、林业采集养殖歌及其他行业劳动歌。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民间歌谣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象征。生产劳动的协调与经验的传承,生产知识及道德伦常的教化,人生礼仪及生命意识的引发等等,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无不在民间歌谣中丰富而生动地展现。歌谣,成为民俗文化最忠实的载体。尤其是劳动歌谣更能传达民众的情感与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心理。黑龙江的劳动歌瑶大致可分为农业歌、渔猎歌、矿业歌、林业采集养殖歌及其他行业劳动歌。  相似文献   

12.
素以"东南邹鲁"、"程朱阙里"闻名于世的徽州流传着许多反映徽州风土民情的具有鲜明的江南色彩与浓郁的古山越气息的徽州口头传承材料--乡土歌谣、俗话、谚语.本文拟采撷其中的一部分加以解读,为认识徽州社会、徽州人尤其是徽州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各民族歌谣的集大成。刘三姐歌谣蕴含中国南方稻作民族的信仰积淀;是壮族民众以歌代言诗性思维和倚歌择配婚恋习俗的必然产物;是壮汉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4.
长沙蕴藏着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民间歌谣艺术资源。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开发利用长沙民间歌谣艺术资源的内容有儿歌、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开发利用的策略是从兴趣入手的生成性开发、从主题入手的整合性开发和从环境入手的隐性开发。  相似文献   

15.
彝族民间歌谣以三段式结构为典型特征。这些歌谣在彝族情歌、酒礼歌、丧礼歌、山歌四个主要类型中都有十分明显的代表作品。三段式结构的彝族民歌有其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左传》大量引述谚、谣、歌、诵、讴等,或作为论理、推断之证据,或作为事件发生之预言,或作为时事政治的一种评价,其叙述的立场带有很强的民间性。谚为“传言”、“故训”、“善谣”,是口语中的经典,乃古人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积淀及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总结,在古时享有崇高之地位。谣为“徒歌”、“随从”,与远古占筮渊源甚深,后之巫卜习惯将反映民心的谣歌通过卜筮上升到“天意”、“天命”的高度,以使统治者重视来自民间的声音。歌、诵、讴等泛言之则皆为歌谣,均具当下性和评判性,就事论事、因人论人,务去陈言,往往直捣要害;而当时民间之出类拔萃者完全拥有创作歌谣的能力和用歌谣表达政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徽州歌谣在体裁样式方面较之吴歌要单调些,仍体现出了多样化的风格,短歌中有“齐言体”“杂言体”“齐杂结合体”套头中有“重复式”“数字式”“铺陈式”,其语言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并应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体现了精湛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周师师 《文教资料》2010,(19):98-99
三五个儿童围着一根橡皮筋边唱边跳的场景在二十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非常常见。皮筋歌是一种重要的儿童游戏歌谣,它伴随着跳皮筋的活动而产生,但它又有着自己独立的生命。皮筋歌中关于革命教育类的歌谣占了绝大多数。本文试图通过对皮筋歌符合儿童语言思维特点,以及20世纪无产阶级政治的兴起对其的影响的论证,阐释皮筋歌中的革命教育类歌谣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而诗歌最早以歌谣的形式出现,歌谣是各种文学的源头、鼻祖,是艺术的开端。原始歌谣的内容可谓无所不唱、无所不包,涵盖了祭祀礼仪、劳动生产、恋爱婚姻、娱乐活动、掠夺战争、日常伦理等诸多方面。但相比较之下不难发现,原始歌谣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其内容蕴含着浓厚的祝咒意识。本文通过原始的生产劳动歌谣、婚姻爱情歌谣以及政治性歌谣,对其中的祝咒意识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歌谣教学,旨在通过将歌谣引入课堂,使小学英语课堂焕发灵动生机,提升英语教学实效。本文中,作者总结歌谣教学实际经验,从听歌谣、改歌谣、编歌谣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分阶段开展歌谣教学的方式,希望能够启发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