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论语·公冶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一章历来注家多有所看法。对于这个问题,张靖人在《〈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章阐释史述评》中,有所辨析,但作者认为程朱是强分仁恕,并且将朱熹的观点认作是为专制服务的,忽略了程朱解释《论语》的积极意义(见《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另外,杨逢彬先生认为,"加"字中没有"陵"的含义。(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86页)程蒂认为,"‘加’解释为‘施加、强加’为宜"(《〈论语·公冶长〉篇疑难词语札记》,《湖北师  相似文献   

2.
“峨眉山系银色世界”一说,曾长期为特定人群所称道。这种说法之见诸记载,可从南宋范成大《峨眉山行纪》叙述峰顶观佛光时看到:“俄氛雾四起,混然一白,僧云“银色世界也’。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僧云‘洗岩雨也,佛将大现。’兜罗绵云复布岩下,纷郁而上,将至...  相似文献   

3.
据《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提到了包茅、缩酒。  相似文献   

4.
说"碗"     
李佳 《华夏文化》2011,(1):25-26
碗何以得名?我们查阅了以下几种字词典中的释义:《汉语大词典》:“一种口大底小的食器。一般是圆形的。”《辞源》:“圆形敞口的食器。本作‘梳’、‘盘’。”《汉语大字典》:“盛饮食的器具。”读罢这些说解,我们会想,难道是由于碗的口径呈圆形所以我们名之曰“碗”?  相似文献   

5.
正"非熊"源流《六韬》《史记》有周文王占卜"非龙非,非虎非罴",兆得公侯,获霸王之辅的记载。这段记载被广泛引用。从唐代开始,因为避李虎名讳,所以把"非虎"引作"非熊"。吕望"非熊"从唐代至明清相沿成习1000多年。王莉《馆藏"文王访贤"象牙牌鉴赏》认为:"明代小说、野史流行,将‘非熊’演绎成‘飞熊’,其魔幻之意更浓。"(《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20  相似文献   

6.
正人性论是先秦儒家伦理学史上的重要话题。然而,孔子本人并没有明确谈及人性的善恶问题,他只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之后,儒家人性论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孔子的弟子们开始把性之善恶作为重要问题展开讨论。根据《孟子·告子上》记载,"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  相似文献   

7.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正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江西抚州崇仁人,一生致学,是明初一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崇仁学派",是明初南北两大儒之一的"南儒"。正如侯外庐先生评述道:"与薛瑄同时的吴与弼也是明代前期的朱学人物,所不同者,薛瑄偏向于下学,主道德实践;吴与弼侧重于‘寻向上功夫’或‘圣人之心精’。"(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30页)吴与弼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云:"诗文宏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问题提出,受到经学家的关注,聚讼千年而至今未有澄澈圆通之说。前说一般认为《毛传》的作者是毛公,认为《毛传》标兴是毛公的独创。毛公为何独标兴体?前人大都着眼于《诗经》的表达手法以探讨毛公对兴的认识,因此不同时代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说。鲁  相似文献   

10.
顾关元 《寻根》2002,(5):108-109
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发明是古代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说》日:“车,舆轮之总名也。”段注:“车,以人所居,故《考工记》日:‘舆人为车。’‘车,舍也,行所处若屋舍也。”传说,车最初为黄帝所造,少吴时用牛来牵引,至禹时才开始由奚仲改用马来牵引。《吕氏春秋》及《山海经》等古籍又有车是由夏代的奚仲父子发明之说,其实奚仲父子只是对原来的车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1.
正《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论语》中有许多关于言与行的记载,涉及内容广泛,大至兴国安邦,小到个人交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语言观,从中也可窥探儒家在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它所反映的言行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敏于行而讷于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观点是《论语》中最常见的关于言行关系的描述。《宪问》有:"子曰:‘邦有道,危言危  相似文献   

12.
正庄子在《庄子》一书中写了11个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齐物论》中写的"梦蝶"或叫"蝶梦":"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个寓言是如此驰名,以致"梦蝶真人"、"梦蝶翁"成了庄子的代名词。"梦蝶床"也成了重要的文学意象。庄子的蝶梦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史上影响很大,中国古诗文中关于"庄  相似文献   

13.
王宇信 《寻根》2008,(4):125-129
前不久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38页地名“宁”字条下说:“宁,商周地名。春秋为晋邑,即今河南获嘉县。《左传》:文公五年(前622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杜注:‘宁,晋邑,汲郡修武县也。’《韩诗外传》卷三,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因名修武,秦置修武县于此。”  相似文献   

14.
正"明德慎罚"最早是由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提出的政治思想。学术界对《周易》古经"明德慎罚"观多有谈及,但是对于《易传》的"明德慎罚"观则研究较少,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易传》"明德"与"慎罚"的关系"明德慎罚"直接被提出是在《尚书·康诰》中:"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一般说来,"所谓‘明德’,就是尚德,即对民众提倡德教,要求其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所谓‘慎罚’,就是对刑罚的  相似文献   

15.
正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二)中记:"今京师宴席,最重鹿尾,虽猩唇、驼峰,未足为比。然自唐已贵之。陈子昂《麈尾赋》云:‘卒网罗以见逼,受庖割而罹伤。岂不以斯尾之有用,而杀身于此堂。为君雕俎之羞(馐),厕君金盘之实。’云云。若六朝以来,则以麈尾为谈柄耳,未闻充盘俎也。耶律楚材西域诗,亦以‘鹿尾’‘驼蹄’作对。"王士祯是顺治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著述颇丰,是位大学者和文学家。他在此书"序言"中记:"壬午(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后,尽急还京师,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最早的城隍庙是安徽芜湖的城隍庙。1999年版的《辞海》"城隍"条目叙述:"古代神话所传守护城池的神。道教尊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由《周礼》腊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演化而来。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辞海》中所说的"芜湖城隍"即为"芜湖城隍庙"。按照《辞海》的解释,"城隍"是"古代  相似文献   

17.
曲彦斌 《寻根》2015,(3):103-108
一个学术"心结"和"试水"担当2004年,我在《民俗语言学》(增订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自序中,曾经写道:"20世纪70年代末,我开始沉湎于钻研‘语言与民俗’问题,并从80年代初开始发表有关‘民俗语言学’著述,迄今约有二十年矣。"时光如梭,如今,又是一个十年。也就是说,我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三十多年了。可以说,我  相似文献   

18.
正在《庄子·天下篇》中,关于惠施的"道",可以一言以概之:"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也有类似的言论,《齐物论》一篇中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若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似乎庄子与惠施都秉持"万物一体"的物我观,所不同之处只在于惠施在此处强调了"泛爱万物",那么庄子对于万物,是否也有这种"泛爱"的情感呢?庄子与惠施所言的"天地一体"的内涵是否一致呢?以《〈庄子·天下篇〉注疏四种》(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为参考,顾实、高亨、钱基  相似文献   

19.
《汉书》卷三○《艺文志》说兵学渊源:"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洪范》八政,八日师。孔子曰为国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明兵之重也。《易》曰‘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后世耀金为刃,割革为甲,器械甚备。下及汤武受命,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於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张良、韩信都在秦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资质。他们对军事学遗产的熟悉,使得后来有条件对兵学文献进行学术总结,说明当时的社会,有兵学之书得以流行和传播的条件。考察秦世兵书在民间流传的情形,可以说明秦始皇焚书对象的限定,也有益於理解秦人传统和秦代世风,中国文献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特殊侧面,也可以因此得以明朗。  相似文献   

20.
顾农 《寻根》2009,(1):88-90
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傅》一文中幽默地写到他“最初的先生”——绍兴长庆寺住持龙师父其人,说他平时很和气,也不念经,只有到了“穿起袈裟来做大和尚,或者戴上毗卢帽放焰口,‘无祀孤魂,来受甘露味’的时候”,才是“庄严透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