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20世纪30年代《现代》杂志刊发之初,就有不少读者就《现代》杂志所刊的诗歌提出了强烈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作为《现代》杂志的主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诗人的施蛰存作出了有力的回应。在施蛰存的眼中,《现代》诗是有着新锐诗歌意识和强烈的生命力的,体现了现代人所拥有的情绪,无论是诗歌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别于以前的诗歌,是值得提倡的。从施蛰存的回应中,不光看出了施蛰存的诗歌观念,也能够体味到他作为编辑的明确理念,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20世纪30年代的诗坛状况。  相似文献   

2.
殷齐齐 《文教资料》2013,(18):5-6,8
《现代》杂志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有影响的文艺刊物之一,它的成功得益于主编施蛰存冷静理性的思维与独特的编辑理念。面对当时上海左右翼文艺激战的景状,施蛰存有意规避政治,采取了独立不倚的中立立场。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年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蛰存是中国现当代名作家、学。20世纪30年代,施蛰存因主编大型学杂志《现代》及创作心理分析小说而享誉坛;建国后,施蛰存致力于学术研究工作,在中国古典学、金石碑刻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本年表力求翔实、客观地反映施蛰存生平、创作与学术研究情况,以促进施蛰存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流派简介】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行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  相似文献   

5.
30年代,施蛰存以《现代》杂志为阵地,集中推出了以戴望舒为代表的具有现代派色彩的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关于《现代》的“第三种人”论争及施蛰存的倾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汶(杜衡)在<现代)一卷三期发表了<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从而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的"第三种人"论争.因为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编辑,所以施蛰存也被鲁迅和左翼作家称为"第三种人",虽然施蛰存说他在<现代>编辑这场论争的文章时,"始终缄默无言."但我以为,施蛰存白始至终有他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1932年5月1日,施蛰存、杜衡(苏汶)、戴望舒编辑《现代》杂志,刊载相当多的诗歌,诗风大致相同,时人称之为现代诗派。同时,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就引起评论界的关注。施蛰存研究历经几度风雨,70年代末复苏并全面展开,取得系列成果。本文评述了近80年来的施蛰存研究状况,在肯定成就与指陈不足的同时并提出建议,认为施蛰存研究中所反映出的许多问题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都具有普遍性与警示性。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现代心理小说探索者"的施蛰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梅雨之夕>采用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以诗歌化的叙事笔法,探索现代都市人隐秘微妙的内心世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早在三十年代就以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而蜚声文坛。在他的精心扶植下,众多“新感觉派”的小说作家聚集在一起,利用《现代》这块阵地,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小说作品。施蛰存本人从廿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期也创作了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以独到的心理分析有别于其同仁,特别是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新颖的视角、独特的创见、鲜明的创作风格,大胆的叛逆精神为人瞩目。毫无疑问,施蛰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然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学术思想灵活通脱,博采众家,其中禅宗关学观念对他的思想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将佛禅的清灵之气注入到诗歌创作之中,从而使其诗歌具备了心无滞碍的色空观念、平淡自然的艺术追求、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三个方面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胡适为研究个案,追溯他的诗歌历程,在分析社会文化系统与诗歌系统多元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前后相继两个时期内的诗歌翻译与创作的相互影响情况。社会文化系统会影响文学系统,进而影响诗歌系统,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也是多元互动的,这在诗人兼翻译家胡适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六句律论略     
六句诗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类别,在《诗经》时代即已盛行。伴随着齐梁时期格律的不断完善和渐次渗透,六句诗又吸取了新的声律因素,进而发展成为近体诗苑中一种特殊的律诗样式,即六句律。有唐之后,六句律的创作大放异彩。虽然其创作的繁荣程度远远不及五、七言律诗,但作为时人的创作喜好之一,六句律本身就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在六句律的创作中,李白自觉地融入了"复古"与"新变"的诗学思想,于其时通行诗体创作之外另辟一片新的艺术天地,成为六句律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只有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伤口才能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同时也会更具魅力。苏轼是豪放派诗风的杰出代表,但豪放与真实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有真实的内容为基础才更能显示文学作品的豪放风格。因此,现实主义成为苏轼诗文的一大特色。苏轼诗文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来源于他的现实主义思想,渗透在苏轼诗文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最能引人共鸣。  相似文献   

15.
当今学者多持苏轼来舒之说,其论据主要有三:其一,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郊游舒州;其二,苏轼曾到任舒州团练副使之职;其三,安庆地区方志所载苏轼诗文均言及在舒州郊游。但仔细考订,苏轼与舒州未曾谋面:一则苏轼在黄期间未得离开,何谈郊游舒州;二则苏轼并未到任舒州团练副使;三则府志记载诗文多非苏轼所作。  相似文献   

16.
石才夫的诗歌空间是丰富而开阔的,最吸引笔者的是其笔下的城市书写诗。他通过对城市景象的抓拍描画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城市景观图,呈露了城市中人们复杂的情绪纹理,展现了城市爱情的复杂面貌,通过他的诗,可以窥见一座城市的内在地理与心灵图景。  相似文献   

17.
观照传统与现代的思维悖论对近代文学革命造成的文化困境,"诗界革命"无疑具有标本的意义。从"新学诗"到"新派诗"再到"新体诗","诗界革命"经历了复杂的探索和调整。思想启蒙与诗歌创新在具体实践中的龃龉,体现了近代启蒙者皈依传统的集体无意识。传统思维和逻辑结构没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转换,极大消减了"诗界革命"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旅菲闽商施子荣经商之余一直致力于古诗词的创作,以独到的诗心慧眼记录和提纯生活中的美,诗歌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沉厚,始终贯穿着心系家国、怜世悯人的儒者之风,呈现出温柔敦厚的彬彬之态,充分反映了诗人以诗品铸人品,以诗魂铸灵魂的诗教用心。作为民间文人,施子荣的诗歌创作难能可贵地保留了儒家传统的文化生态,堪为儒家诗教在民间弹奏的正声。  相似文献   

19.
胡适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所提倡并发扬的白话文学开创了我国文学的新纪要。从小习读古文的胡适,对中国的古典诗词并非一味的拒抗,在他的白话诗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余韵。但另一方面,有着丰富西洋文化的胡适也同样受着海外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诗词又作了巨大的创新尝试。文章主要从胡适早期白话诗所受的传统影响和他在西方诗歌的形式的感悟下对古典诗歌所作的创新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胡适白话诗出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