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庆延  何珍 《广西教育》2023,(14):10-13
本文对广西A、B两市多所学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学业情绪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沮丧因子差异显著(p<0.05),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学生的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均存在显著差异;城镇与农村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情绪方面,农村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消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等,论述学校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绪、家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学生学会接纳自己并培养自信心等改善高中生学业情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初中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及学校的有效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对新疆地区两所初中共660名初中生的学业情绪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体验到的积极学业情绪高于消极学业情绪;女生在高兴、希望、焦虑、沮丧和消极高唤醒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豪、希望、焦虑、羞愧、无助、沮丧、消极高唤醒及消极低唤醒9项上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及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的满足、焦虑、羞愧、厌倦、无助、沮丧、心烦——疲乏、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及消极低唤醒均有显著性影响。学校和家长应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生情绪。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学业情绪、学习压力对高中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影响,为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学业情绪问卷、心理健康问卷中的学习压力分问卷对7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学业情绪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学习压力与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消极高唤醒、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低唤醒、消极低唤醒呈显著正相关;学业成绩与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呈显著负相关.积极高唤醒 ×学习压力交互项、消极高唤醒×学习压力交互项均对学习成绩有预测作用.学习压力对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50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学业拖延不存在性别、年级、文理科差异,学业情绪的4个维度与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相关,学业情绪维度中的消极低唤醒情绪和积极低唤醒情绪对学业拖延有显著预测作用。学业情绪与大学生学业拖延有密切关系,大学生应增加积极情绪体验,以减少学业拖延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量表法对786名高职生进行了专业承诺与学业情绪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专业承诺、学业情绪呈中等水平,积极学业情绪的整体高于消极学业情绪;男生的继续承诺、理想承诺和总承诺显著高于女生,但女生在积极高唤醒和消极高唤醒情绪上显著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的情感承诺、继续承诺、总承诺与积极高唤醒、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情绪都显著高于大二学生;文科理科学生的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积极高唤醒情绪都显著高于工科学生;情感承诺是高职生学业情绪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6.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学业情绪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的实验、考试情绪的调节和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解小学生学业情绪现状,采用王妍编制的《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对苏州工业园区的部分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随机抽取某实验小学的二到六年级学生共251名,对其中的21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小学生中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积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情绪得分均较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的体验上显著高于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三年级学生在消极学业情绪的体验上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四年级学生在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的体验上显著低于二、三、六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中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情绪、学业成绩的关系,对265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趋近动机(M)s与积极学业情绪和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且对两种积极学业情绪和学业成绩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回避动机(M)f与积极学业情绪和学业成绩呈负相关,而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正相关,并能正向预测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负向预测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学业成绩。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在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只在趋近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60名高二学生为被试,研究了性别、文理班、学业情绪与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无论文理班,性别对高二学生的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2)文理科学生的评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文理科学生的计划、管理、检验和调节能力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全体学生学业情绪中的消极低唤醒情绪对管理、评价、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都有显著的影响,而对计划、检验、调节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情绪对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都没有显著影响。(4)学业情绪与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不存在直线式的相互影响关系,而是更为复杂的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中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情绪、学业成绩的关系,采用问卷对28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趋近动机(Ms)与积极学业情绪和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且对两种积极学业情绪和学业成绩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回避动机(Mf)与积极学业情绪和学业成绩呈负相关,而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正相关,并能正向预测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负向预测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学业成绩.积极低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在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积极高唤醒情绪只在趋近动机和学业成绩间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基于开阔—创造理论,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考查198名初二学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英语学业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生的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均能显著预测学生的英语学业成绩.积极低唤醒情绪在消极高唤醒和英语学业成绩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且在消极低唤醒和英语学业成绩中也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