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泉演示器     
操作方法: 先在锥形瓶中装入1/2—1/3瓶滴有酚酞的水,<做氯化氢实验时则装入石蕊溶液>,再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将带尖嘴玻管的胶塞塞紧后,倒立于锥形瓶上,按上图装置好,用嘴向弯曲玻管中吹气,将少量的液体从锥形瓶压入圆底烧瓶,使烧瓶里的气体很快溶于水中,由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于是锥形瓶里的液体很快顺着尖嘴玻管喷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2.
事先在一干燥圆底烧瓶中收集一瓶经干燥的氯气。 演示时先向学生展示集满氯气的烧瓶。为使瓶中气体的黄绿色显得更清楚,可在瓶后衬一白背景。然后,在瓶内用胶头滴管滴加1至2滴苯,塞上瓶塞,向学生展示尚无变化。再将  相似文献   

3.
一、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类型 例1已知一干燥烧瓶内充满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将此烧瓶倒置在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中(假设氨气全部溶解).求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测定某烷烃样品(丁烷,并含少量丙烷等气态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设计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个配有合适胶塞的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称量,得到质量m1. ②向锥形瓶中通入干燥的该烷烃样品,塞好胶塞,准确称量;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得到质量m2. ③往锥形瓶内加满水,塞好胶塞,称量得到质量m3.  相似文献   

5.
我们认为,本实验的关键是:(1)充足的二氧化硫气体发生装置;(2)三氧化硫的反应装置要绝对干燥;(3)反应的温度控制好。 1> 实验装置 要有充足的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器要有较大的底面积。我们选用φ=20cm的三角烧瓶。先把粉末状亚硫酸钠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几段玻璃搅拌子,用少量水湿润亚硫酸钠粉末,发生气体时浓硫酸由滴液漏斗中加入,浓硫酸遇水放热,使反应快速进行,不断摇动三角烧瓶,并及时滴加浓硫酸,可使二氧化硫气体连续发生。注意:亚硫酸钠中水不能多加,因为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1体积水能溶  相似文献   

6.
真空状态下的实验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出现了多次,但由于很多农村小学没有抽气机,这类的实验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效果是可想而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真空状态,我自制了一个“真空”发生器,进行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制作原理装有水的小口容器穴如烧瓶雪在加热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瓶中急剧增多,在瓶内产生很大的蒸气压力,迫使瓶中的大部分空气和水蒸气一起跑出烧瓶,这样瓶中就剩下很少的空气,再用注射器抽吸使之变得更少。二、制作材料玻璃管两根,平底烧瓶一个、橡皮塞大小各一个、橡皮管两根、注射器一个、小…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这里介绍一则用水灭声的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演示用水浇灭声音.在大烧瓶内装水10~15 mL,在穿过橡皮塞的橡皮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套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摇晃烧瓶,就  相似文献   

8.
冰能使水沸腾吗?你可按下述操作进行实验试试。一、实验材料:圆底小烧瓶(石英玻璃烧瓶可防骤冷进裂)、胶塞、试管夹、铁架台(附铁夹铁圈)、塑料薄膜袋装小冰块、酒精灯(或炉火)等。二、实验操作: 1.如图1所示,先把装有半瓶水的圆底烧瓶加热至水沸  相似文献   

9.
一、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如:(1)容器或反应器。能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需隔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锥形瓶、烧瓶、蒸馏瓶。不能加热的有: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2)干燥器。可干燥气体的有:干燥管、洗气瓶。  相似文献   

10.
陈炳麟 《物理教师》2003,24(1):25-26
例 1 .图 1所示 ,加热烧瓶中的水 ,待水沸腾时A .用木塞塞紧瓶口 ,瓶内气压升高 ,水又慢慢停止沸腾 .B .…C .…D .… .本题出自《海淀题链———解题思维能力发散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丛书中的初二物理第 1 2 6页的例 4 ,由于题的其他选项与本文无关 ,故从略了 .本题通常是这样解释的 :烧瓶中水沸腾时 ,使瓶中充满水蒸汽 ,此时 ,用木塞塞紧瓶口 ,水蒸气继续从水中溢出 ,使瓶内气压升高 ,因为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水又慢慢停止沸腾 .故选项“A”是正确的 .图 1     图 2   初二物理教材有图 2所示的实验 .用注…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七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一课中,有一个“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在烧瓶内装满染红的水,用中间有细玻璃管的胶管塞紧瓶口,红水会升到细玻璃管中,在液面处做一个记号,将上面的装置放入热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再将上面的装置放入冷水中,看到什么现象?《教学用书》中讲:“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装有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放入冷水中,细玻璃管水柱下降。说明水有热冷缩的性质”。然而,我在上这节课前,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a .硬纸片盖水杯 :杯中装满水后盖上硬纸片 ,用手按住纸片与杯一起倒置 ,松开手后纸片不掉 ,水不流出。b .瓶吞鸡蛋 :瓶底铺层沙子 ,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放入瓶内 ,在火熄灭前用剥皮熟鸡蛋堵住瓶口 ,鸡蛋会被压进瓶内。c.烧瓶吸水 :向烧瓶里倒入一些热水并摇动 ,约 1min后将热水倒出 ,倒插入水中 ,水会迅速上升到烧瓶内。d .烧瓶吸试管 :烧瓶中注满水 ,将一支比瓶颈稍小的试管口向上插入 ,一起倒转口朝下 ,水慢慢流出 ,试管上升。e.皮碗 :用力挤出皮碗中的空气 ,再向两边拉 ,两皮碗能连在一起 ,不易拉开。f.空管提水 :去掉圆珠笔两…  相似文献   

13.
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需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并“迅速”塞上带尖嘴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若操作稍慢,则可能因瓶内氨气的逸出而导致实验失败。而改用如图1所示装置,则操作简便,成功率高。1实验准备a.给250mL圆底烧瓶配上1个双孔橡胶塞,一孔中插入1根约150mm长的尖嘴玻璃导管,另一孔中插入1根约60mm长的玻璃导管。将其塞紧瓶口,再在两导管口分别接上一段约50mm长的橡胶导管并各夹一止水夹(A,B)。b.检查气密性后,把烧瓶倒夹在铁架台上,打开止水夹A,B,从尖嘴导管口B处通入氨气,空气则从短导管口A处被排出。可将滴有酚酞试液…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实验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中用500 mL锥形瓶盛约25 mL浓硫酸,锥形瓶双孔胶塞的一孔中装分液漏斗(盛有水),另一孔装短玻璃导管.将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觉得用酸量太多,分液漏斗开关的密封性有时不太好,不但容易出危险,而且酸液四溅后呈无色,只有前排学生才能看见水沸腾,而后排学生根本看不见,现象不够明显.为了使实验更直观、现象更明显,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实验4—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人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快。  相似文献   

16.
证明氯化氢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常因收集氯化氢的烧瓶不干燥或空气潮湿而失败。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48页的“对流”演示实验,是把装有冷水的烧瓶悬空架在铁架台上。水静止后投入一些高锰酸钾的晶粒,使它沉到水底。用酒精灯的小火在烧瓶的下面对准晶粒加热,我们会看到,晶粒周围的紫红色液体向上升形成一股股细流。然后又沿着瓶的边缘流回瓶底。不一会,整瓶水都成了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这个实验的效果较为明显,是可以成功的。但是在烧瓶中加入高  相似文献   

18.
二、操作步骤 1.按图连接好各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药品按制取氯化氢气体的要求(见课本)放好,在圆底烧瓶(Ⅱ)中盛水,水面离瓶口约4厘米,将烧瓶(Ⅱ)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约1.5厘米瓶颈厚的煤油,再塞上连有尖嘴导管的塞子,煤油表面与进气短导管末端间留约0.5厘米的空隙。关上开关K_1打开开关K_2,往烧瓶(Ⅰ)滴  相似文献   

19.
1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圆底烧瓶配以双孔橡皮塞,在长导管旁加一支带胶头的短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弯成勺状。将长导管上端连接~个三通管,分别用胶管连接两个直角导管,在胶管处交上止水夹1,2,并将装有吸收用的硝酸银溶液和水的锥形瓶夹持在较高位置。2实验步骤1.向圆底烧  相似文献   

20.
喷泉实验的有关说明: 1.形象地说明了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的性质.如用水作溶剂时,可用于做此实验的气体为卤化氢或NH3;若用NaOH溶液代替水,则CO、NO2、SO2、Cl2等均可形成喷泉. 2.实验成功的条件:(1)圆底烧瓶必须干燥;(2)气体须充满;(3)装置气密性好;(4)盛水的烧杯中水和胶头滴管中水不能太少;(5)喷水用的导管不能太粗或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