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视察临沂时对沂蒙精神所具有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质进行了高度凝练,不仅坚持了其固有的人民性特征,而且阐明了沂蒙精神蕴含的党性原则,为沂蒙精神增添了夺目的党性光辉。沂蒙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理论品质,因而其人民性特征尤为突出。党性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共性和固有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党政军民创造的沂蒙精神也因其党性光辉而显得磅礴大气。  相似文献   

2.
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实践结晶。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和政治力量,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运用党的优良作风凝聚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蕴含丰富的人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的生动论述,打开了沂蒙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视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党与人民的本质统一,这是新时代党群关系辩证思想的重要体现。重新审视这一思想,对构建新时代党群关系、进一步挖掘沂蒙精神内涵、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而升华的结果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精神结晶,是沂蒙人民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具有人民性特征。沂蒙精神所具有的人民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印证了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二是为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沂蒙精神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是它的精神实质。沂蒙精神诞生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是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沂蒙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作为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沂蒙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沂蒙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实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当前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而又有说服力的素材。作为党性教育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沂蒙精神有助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养成无私奉献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价值。从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培训内容、教师队伍打造、教育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效地将沂蒙精神所具有的教化功能运用到党性教育中,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伟大政党领导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之所以能够孕育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创造了根本前提;党领导的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伟大建党精神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源头活水。沂蒙精神所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点,也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教育实践。深刻认识这一内涵,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入手。事实上,教育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源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以及当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教育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坚持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新时期必须旗帜鲜明地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坚持传承和创新的统一,从资源整合到理论宣传再到体验式内化层层递进,沂蒙精神逐渐融入人民的精神血液,与时俱进性和人民性更是极大地鼓舞了老区人民继往开来,奋发有为,极大地促进了临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沂蒙精神和服务型政党建设之间有着内在的高度契合性,集中体现在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其价值追求、密切党群关系是其路线依据、坚持党的领导是其核心保障四个方面。新时期,发挥沂蒙精神的信仰激励价值、道德激励价值、人本激励价值、创新激励价值,对于强化党的信仰建设、作风建设、路线建设、活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沂蒙精神蕴含着坚定的政治方向、创造性精神风貌和鲜明价值取向。从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角度深入研究弘扬沂蒙精神的现实要求和践行路径,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沂蒙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非凡的意义。要从党和人民两个角度研究,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理解和把握沂蒙精神。这样才能凝聚民心,开发民智,调动民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使沂蒙精神大显身手。这也是当今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临沂独特的政治品牌。沂蒙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其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临沂经济的飞速发展,引领了全国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树起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3.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是沂蒙精神的参与实践者、无私奉献者和发扬光大者;中国共产党是沂蒙精神的酝酿倡导者、激励推动者和提升传扬者。中国共产党和沂蒙人民群众在紧密结合与良性互动中铸就了沂蒙精神,在两者的结合与互动的矛盾关系中,作为主要矛盾方面的中国共产党是通过群众路线将双重向度的创造主体结合起来,并积极推动其良性互动。从创造主体的双重向度出发认识沂蒙精神,既要全面认识和认真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又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斗志,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沂蒙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相融合而形成的传统,是经过长期的积淀、凝练、升华而构成的一种文化内核、一种精神气质。儒家传统为其提供了最深邃的底色,地域文化为其提供了最基本的底气,中国革命的红色文化为其提供了新的内涵,改革开放的创新开拓形成的新的文化传统,为其注入了强劲的生机和活力。沂蒙精神植根于沂蒙山的大地和沃土,具有"草根性"和人民性。它生成于民众,也必须回归于民众,才能变成"活"的、有生命的存在。沂蒙精神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的文化发生学考察:以沂蒙红色文化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在长时段的宏观历史叙事中被描述成同一模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意志楔入不同革命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结果.因此红色文化是整体性特征与区域独特性的统一。在此意义上,才诞生了中国红色文化的不同形态——井冈山文化、苏区文化、延安文化、沂蒙红色文化等等。以沂蒙红色文化为个案,认真考察沂蒙红色文化的发生学机制,可以对沂蒙红色文化的发生根源、发生基础、发展过程进行探讨,以深化目前学界关于红色文化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沂蒙精神孕育并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与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战争精神都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坚定基础,以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实现目标。"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爱党爱军、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值得我们不断追忆、重温、学习、转化和升华。经过战争洗礼而不断总结形成的沂蒙精神可用于尚处于观念塑造和习惯形成的青春期大学生的内涵发展中。  相似文献   

18.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同一、内涵一致,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并不断丰富、充实和发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体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涵和本质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帮精神与企业家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商人在辉煌历史长河中形成并经过历史考验和化熏陶的宁波帮精神,是建立在企业家精神等众多内涵基础上的系统性概括,它在我国经济发展、化建设和祖国统一进程中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时期新环境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扬宁波帮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提升其传统的精神内涵,并通过体制创新和环境优化,加大培育企业家队伍,从而促进宁波及其他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党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实现办学目标,推动学院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