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利明 《传媒》2006,(1):7-11
2005年对于全球的报业来说是一个不太令人振奋的年份,无论是来自国外的数据,还是国内的调查结果都显示,2005年全球报业陷入空前低迷状态;发行量和经营额大幅下滑。国外大型报业集团纷纷裁员,国内一些人士惊呼“都市报的冬天提前到来”。 业界普遍认为.导致“哀鸿遍野”的主要“元凶”就是网络。它以比报纸几何级庞大的信息量、望而兴叹的更新速度和无法比拟的互动功能.将传统报纸的原有阵地冲得一时难以招架。这使我们不得不发出疑问:纸媒真的会被网络取而代之吗?纸媒的生存空间在哪里?纸媒的明天在哪里? 也许.我们现在还无法给出答案;也许.答案就藏身在某处我们却无法揭晓。但2005年的一抹亮色使我们为之振奋:以《精品购物指南》、《申江服务导报》、《计算机世界报》、《新女报》为代表的周报呈现出逆市上扬的态势.经营收入普遍都有大幅攀升。这或许说明.当网络已给了人们足够的资讯补给的时候.纸媒的阅读价值就从资讯提供者转向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传递者.从对受众泛众化的”蜻蜓点水”般的传播转向对特定人群的专属和深度服务。在这个传播受众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的时代.在网络优势强大到无法令传统纸媒正面应对的时代.寻找差异化的生存空间.圈定属于自己的那一块细分市场精耕细作.在网络优势无法企及的地方.也许就是纸媒重新挺立之处。 在此.我们编发了这组稿件.也许他们在细分市场的耕耘能给报刊业以及其他媒介人士一些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报纸消亡确定是“报存纸亡”吗?报纸读者确定会“渐渐老去”吗?报纸价值确定是“内容为王”吗?2014年对纸媒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再次引发的报业存亡话题还未平息,上海解放文新两大集团合并给这个并不新的话题炉火添柴,直到2014元旦起新闻晚报停刊引发“纸媒之殇”,报业可谓哀鸿遍野。报纸存亡的高谈阔论,不仅无助于报纸的新生,而且充满了负能量;报业转型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3.
由纸媒出版物发展到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一个全新的出版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作为直接影响公众的传播载体,最早实现了网络化,采编工作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完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照排、校对工序实现报纸快捷迅速出版.  相似文献   

4.
一、经营网络版:实现我国报业从纸媒向数字报业平滑过渡的基本路径 当数字技术以眼花缭乱的方式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的边界、规则和图景的时候,惟有深刻把握其力量作用的价值底蕴的人,才能在这场伟大变革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报纸出版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数字报业.我们认为,从网络版的经营做起,是实现我国报业从纸媒向数字报业平滑过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余婷 《新闻实践》2009,(11):48-50
纸质报纸所面临的出版成本上升、广告收入下降和新媒体挑战三重压力,让报业数字化成为全球报业发展大势所趋。同时,与报业数字化相伴的读者平移问题日渐显现。读者平移,即纸质报纸读者的网络化迁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与纸媒数字化转型并行的过程。是否顺利实现读者平移很大程度上影响报业数字化进程的效率。本文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以下简称《箴言报》)为例,探讨报纸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读者平移的基石、重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数字技术以眼花缭乱的方式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的边界、规则和图景的时候,惟有深刻把握其力量作用的价值底蕴的人,才能在这场伟大变革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报纸出版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数字报业。我们认为,从网络版的经营做起,是实现我国报业从纸媒向数字报业平滑过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200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数字报业”战略,并且正式写入《全国报业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1.纲要中指出确立数字报业发展战略.就是要积极应对传播技术变革挑战.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舆论宣传和市场竞争主导权。其中的所谓的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其关键还是离不开发行与广告.也就是说.实行数字报业之后.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元旦起,上海《新闻晚报》正式停刊。这一消息犹如湖心投石般在全国报业同行中引起巨大波澜。人家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各种迹象表明:纸媒的日益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靠什么在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左右夹击下最大程度延长纸媒的生命,又凭什么让人有兴趣打开报纸"读你"?个人以为纸媒(这里的纸媒更多是指晚报)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多下功夫:一、纸媒要改变传统的"报网互动"观念纸媒重视经营好网络,才能赢得85后、90  相似文献   

9.
苏敏 《今传媒》2013,(11):79-80
报业危机由来已久,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步伐下,报纸的生存举步维艰、濒临消失。本文梳理了报业危机爆发的始末,展现了欧美及我国的报业变局以及现状。在新媒体背景下,围绕报纸数字化展开论述并进而对其进行深入辨析,论证了纸媒走数字化道路的必然性。笔者提出报纸不管是建立网站还是发行纸质版都应着力于内容创新,从而提高报纸品牌的影响力,打造报纸品牌的公信力。最后,指出了媒体网络化带来的问题,认为深度报道、新闻专业主义仍然是纸媒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7月20日,是北京晨报创刊十周年的日子,作为在晨报编辑部整整思考了一年的我,借《新闻与写作》版面,就晨报兴与衰问题谈点想法。 回顾中国报业十年兴衰路,看到北京晨报与许多报纸一样,其兴轰轰烈烈.其衰顺流难阻。这里就产生一个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报纸的兴衰?不少人把纸媒兴与衰的成果与罪责都归于宏观管理体制是否宽松、媒体所有制运营机制是否灵活上,  相似文献   

11.
报刊图书     
《传媒》2007,(7):76-77
全球纸媒顶住网络冲击活力依旧;世界日报发行墨百强公布我国25家报纸入选;《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1日起扩版在美国彩色印刷;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多媒体数字报全新上线;商务印书馆迎来110年华诞李长春刘云山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2.
报刊图书     
《传媒》2007,(11):95-95
全球纸媒顶住网络冲击活力依旧;世界日报发行墨百强公布我国25家报纸入选;《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1日起扩版在美国彩色印刷;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多媒体数字报全新上线;商务印书馆迎来110年华诞李长春刘云山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3.
刘洋  姜巍 《今传媒》2016,(6):94-96
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都市报转型成为报业破局之困。从全国范围来看,有的报业集团投资了新媒体孵化基地,试图通过产业模式创新探索新路,有的报业团队请来专业营销团队,尝试自营新媒体,实现转型突破。本文以《钱江晚报》《半岛晨报》《南方都市报》《大连晚报》四家纸媒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研究分析这四家微信平台的运营状况,试图分析报纸利用微信平台转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报纸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方华 《网络传播》2008,(3):54-55
报业在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挑战时曾一蹶不振,甚至有人预言,纸媒在寒流面前终将走向衰亡。然而,时至今日,传统的报纸非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实现华美转身最终走上了与网络竞合的道路。如果说最初的网报只是纸媒的翻版,是形同虚设的;那么如今Web2.0时代下报网的互动演进,则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时代》(Presstime)《新闻时代》是美国报业协会主办的美国报业顶尖专业月刊。2001年1月出版的杂志刊登了美国报业协会的商业分析专家大卫·阿舍撰写的一篇题为《谁拥有什么》的文章。作者对2000年美国发行量排名前25位的报业公司的发行数及各公司拥有的报纸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后得出结论 :美国报业合并与垄断的趋势加强了。这具体表现在 :前10名的报业公司所拥有的报纸的发行总数占到全国报纸发行总数的51% ,与1999年的不到46%相比 ,呈现大幅度的增长。统计数据还表明 :前25名报业公司的发行总…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对纸媒的冲击加剧,一些报纸特别是经济类报刊陷入持续的生存危机,陆续有报纸停刊、停办,甚至著名报刊也没能逃脱衰亡的命运。报业历史悠久的欧美等国不时传出百年大报或亏损或倒闭的消息,这一情形在国内也是一样。2009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旗下有着30年历史、曾辉煌一时的经济类权威报纸《市场报》停刊,2014年1月1日,曾经创造日均发行量75万份、红极一时的上  相似文献   

17.
位于西湖之畔的浙江省报业开发总公司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浙江日报社印刷厂创建于1949年.是专门从事报纸印刷的企业。浙江省报业开发总公司除了承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内部6报2刊外.还承印《人民日报》、《中国经营报》等中央及省内外各类报纸30余种.日均生产能力达400多万对开张。多年来.总公司在全国省级报纸印刷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代印报印刷质量达到各项指标,并有多种报纸在全国或省内评为优质报。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发表的《2005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2005年全世界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实现了双增长;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有70%在亚洲,而且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份报纸中,有7份在日本(其中《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中日新闻》排在前五名,《产经新闻》、《东京体育报》分别位列第七位和第十位);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日本报业为什么单份报纸的销量那么大?为什么会在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竟有一批大发行量的报纸群?一、日本国民的同质化使得报业市场整齐单一。近几…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6日至7日,世界报纸协会(WAS)在巴西阿雷格里港召开了各国报纸发行人会议。为向这次会议递交关于拉丁美洲报纸的研究报告,美国媒介评论家利奥·博加特(LeoBogart)走访了21个拉美国家的众多报社。他在今年2月号的《报业时代》(Presstime)杂志上发表了以下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后,我国报业及时与网络"对接",将报纸信息及时"复制"到新闻网站。报业"触网"的做法,只能算报纸电子化的网络版,尚未真正实现电子报模式。笔者所认为的电子报,本质上是指替代了纸张、以"电子纸"(电子阅览器)为载体的无纸化报纸。按照与纸媒版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