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谈到中华民族,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涌现出诸如“勤劳、智慧、勇敢”等词语,很少有人将“狡诈”“虚伪”一类的贬义词与自己的民族联系起来。然而,当我们把“勤劳、智慧”的赞誉赠送给俄罗斯民族时,俄罗斯专家却毫不掩饰地承认俄罗斯民族“懒惰”这一缺点。直面自己民族的不足,并没有影响世人对俄罗斯人的良好印象,更没有人因此而否认俄罗斯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相反,正是由于这点直率,我们对俄罗斯民族又多了一份敬佩。也可以说,正是俄罗斯人敢于正视自己民族的不足,才使他们不断地鞭策自己,不断地向其他民族学习,以弥补自己民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共同开展的一个全国性的大型教育活动。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联系小读者的实际需要,分专题介绍这个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活动内容,了解民族精神,以及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这四个专题分别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围绕“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三个方面进行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朝岱宗坊出发了。”(《雨中登泰山》)这个句子一读,叫人费解;作者是朝岱宗访走去,还是离开岱宗坊?若是朝岱宗坊走去,应改为“朝岱宗坊进发”;若离开岱宗坊,应改为“从岱宗坊出发”。“朝” 宾语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从” 宾语组成介宾短语,表处所。离开某地,我们习惯说“从某地出发”,前往某地,我们习惯说“朝某地进发”。到底作者是朝岱宗坊走去,还是离开岱宗坊呢?我们从本文第3自然段“我们才过了岱宗坊”中得知:作者是朝岱宗坊走去。既然如此,那么,将“出发”改为“进发”句子就通了。二、“煤炭,汾酒,老…  相似文献   

4.
《小学青年教师》2009,(2):52-54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免不了和他人相处。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仁”这个字。就会发现:它就代表着两个人在一起。仁爱之心,是我们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湘西土家族“摆手”的文化意蕴及健身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屈杰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5):117-119
“摆手”由摆手歌和摆手舞组成 ,它不仅是湘西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 ,而且是湘西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的原始文化因子进行分析 :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 ;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 ;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 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中央电视台用特写镜头将袁隆平、刘翔、徐本禹等人推上银屏的时候,整个中国都被他们感动了。电视台推出一个品牌栏目本是十分寻常的事,可是“感动中国”栏目不寻常,它触及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气质,连接着我们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当一个民族被英雄人物身上的某种精神所“感动”的时候,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个体都会亢奋起来,那会产生多大的精神力量啊!  相似文献   

7.
思源中学是创办于1998年的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虽然只有五年多的办学历程,但学校已经初步完成了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一是1998年我们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工程;二是2000年我们将民族优秀文化技艺课程列入课表,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内涵发展;三是2002年我们提出关注特长、关注情感、关注生命的“以特长促合格”的育人理念,使我校的文化教育与人的精神发展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也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是流动的空气。它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塑造着我们的气质、性格、感知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者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语言是“人的精神本体”,母语教育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课文,就是给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就是要给孩子们一双“仰望天空”的“眼睛”,培育孩子们“仰望天空”的“眼力”,孕育孩子们“仰望天空”的“心眼”。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学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即孤儿形象。这是具有象征性的美国个性。因为“孤儿状态”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状态:众所周知,美国民族是由移民即失去根的人所组成的民族、失去双亲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象征着一个强有力的经历。奥斯卡·汉德林曾尖锐地指出:“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家庭中父母的权威没有了,这一代与那一代的联结也就没有了,甚至当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失去父母时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礼乐之邦”四字,是从前中国人用来表示自己文化所以别于其他一切野蛮民族的。但这四字,同时亦足以表示中西文化根本相峙之处。我们知道:西洋人是以“法律”绳治人民一切外面行动,而以“宗教”感化人们一切内心作用。所以西洋人常常自夸为“法治国家”与“宗教民族”,以别于其他一切“无法无天”的未开化或半开化民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性格。例如:人们一谈起英国人,便会想到绅士风度;一说起德国人,便与“精确”联系起来;美国人的性格比较开放;日本人则善于博采异邦之长;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会被辨认为“华人”,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着黄皮肤、黑头发,更重要的是与我们独有的文化心理有关。幽默故事一则:以大象为论题写作文,德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情爱》,俄国人写的是《俄罗斯的大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象》,而我们中国人的题目则是《大象的伦常》。幽默故事二则:一幢各族杂居的大楼失…  相似文献   

13.
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南昌大学马列部97级研究生□钟学政/喻茁一个没有进取精神、向上精神、竞争精神的民族,将是没有活力而最终走向衰亡的民族;一个没有团结精神、和谐精神、友爱精神的社会,将成为冷酷的、与人的本性相悖、没有希望的社会。青年,是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要有一颗红亮的心”———我们把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日前所说的这句话作为本次大赛的主题,而共同弘扬这一主题的,则将是我们每个执笔参赛的初中、高中的同学。“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充满美好的感情,或真诚善良,积极向上;或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或坚持真理和正义,抵制贪婪和奸邪;或热爱祖国和家乡,热爱民族文化;或正确对待国际交往,妥善处理流行时尚……这样的人,用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化说法,就是具有“一颗红亮的心”。有了这样一颗心,他的精神世界就会丰富而充实,比海洋…  相似文献   

15.
宋桂英 《中国德育》2013,(22):54-55
德育工作理念与教育发展理念融合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优秀,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优秀;一个民族的伟大,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伟大。而人性的优秀和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德性”的优秀和伟大。“德”是一个人的品质,是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人的行为,是一个人称其为怎样一个人的根本所在。“德”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还决定着一个群体的命运、一个社会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对于道德教化,我们的先祖曾经这样说:“德为国之基也。”  相似文献   

16.
“上帝赐给我们一捧土,我们在其中汲取养分。”这是古印第安人的一句谚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凭借着智慧和汗水创造的灿烂文化就是这“一捧土”。这“一捧土”使得一个民族有别于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别于另一个国家,从而成就了国家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造就了灿烂多彩的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7.
国敬华 《辅导员》2009,(20):59-62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是工作出色的前提,是职业素质的核心。一个缺乏责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缺乏责任的人,是个不可靠的人。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责任保证绩效。”一个高效率的团队,必然是由一群充满责任感的成员组成的。因此,对于学校的主体学生、教师来讲,让他们成为“责任者”,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1902年,梁启超先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抗日战争时期,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以墨为锋,以字为刃,通过通史著作和历史教育重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最前沿,提出并践行了全民族抗战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庄严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也被写入了国歌。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祖先是上古的炎帝和黄帝;我们也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为是因为“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上崇拜的“图腾”。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中的一员,作为一国之公民,我们还有一种更鲜明的角色意识:“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我所指的中国人的精神,是中国人赖以生存之物,是本民族固有的心态、性情和情操。这种民族精神使之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特别是有别于现代的欧美人。将我们的论题定为中国式的人(Chinese type of humanity),或简明扼要地称之为“真正的中国人”,这样或许能更准确地表达我所说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