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在内容与目标上包括关注个体职业责任问题的"微观伦理"和关注工程整体发展责任问题的"宏观伦理";课程上以独立工程伦理课程、工程伦理与技术课程整合、工程伦理与非技术课程整合三种模式将工程伦理成分纳入工程教育体系中;教学上由道德理论的抽象说教转向实践分析的案例教学,并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互联网的使用.工程认证体系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着思政元素融入不足的问题。文章以应用型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科技报国、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工程伦理四类思政主题元素,形成基于学习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首先分析了能源革命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状,然后论述了矿业精神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矿业精神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推广路径,包括完善学校顶层设计、强化工程伦理观念及提升教师思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石端虎  杨峰  宋威 《大学教育》2023,(19):96-99
笔者在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整体架构进行设计的基础上,确定了无损检测课程的德育目标和课程思政指标点,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了课程思政融入无损检测课程的教学实施路径,精选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提高了课程教学环节与育人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表明,笔者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环保与工程伦理理念,增强了学生创新和责任担当意识,厚植了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明确要求“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每个专业建设好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专业课教师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道德发展的最大因素。工程管理教育与课程思政改革在育人目标、价值引领、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内在契合的一致性,有利于教学双方的政治素养提升和道德人格养成。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创新需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设定专业思政目标、搭建课程思政平台、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思政教学管理。课程思政的终极追求,是勉励每名学生拒绝做“才胜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并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燃灯者”。  相似文献   

6.
张华  周业勤 《文教资料》2020,(7):199-202
高校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牢牢抓住课程的"思政"属性,即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德育、伦理教育等,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对此,高校应统一认识,完善协同育人体系,通过搭建可操作的实现路径,确保课程思政的"思政"育人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将课程思政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结合工科课程特点,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完成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挖掘、开发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设计、素质目标制定、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完成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将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元认知过程,提高教师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深层次挖掘土木工程专业课中工程伦理、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元素基因嵌入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维度合理建设课程思政体系的观点,并总结出如何多维度建立土木工程课程思政的事例。  相似文献   

9.
周欣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58-259
在立德树人目标的指引下,文章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以信息技术的伦理问题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探索适合海关管理和审计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有效路径,授课实践表明,相关教改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伦理观念,实现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和隐性教育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在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在工学类专业课中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因此,高校课程教学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结合,并在课程考核中加入思政元素,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本研究结合工科课程的特点,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深入剖析其在融入思政元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案,在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实现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提供了研究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制药是高等医药院校面向生物制药、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思政在技能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对于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尤为关键。根据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资源挖掘、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和学术道德,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风险全球化时代,科技、经贸、社会、政治问题彼此交织,立德树人意义凸显,伦理教育面临新课题、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重新认识工程伦理、审视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定位、探析伦理教育实施策略转变。首先,工程伦理教育有望在立德树人任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思政要求之间发挥“丝绸之路”功能,促进彼此的交流与互鉴。其次,工程伦理教育由认识到理念,由课程设置到教学模式亟需做出转变。这其中,工程伦理教育需要推进“教”与“学”的对话与协同,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遵循大学生学业/身心发展规律,从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时空安排及选材等方面扩大跟学生的交集,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交通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不仅是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应紧密结合专业建设,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中,并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文章以“道路交通安全”课程为例,深入探索新时代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考核模式等方面,详细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破解课程思政“表面化”“硬融入”等问题,从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素养、工程伦理等教育出发,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4.
高校文学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天然优势。一是作为通识课,其课程设置较专业课更为灵活机动;二是文学教育,可承传参考儒家诗教传统。有关的课程思政改革,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以审美教育为基础,以道德伦理教育为核心,以政治教育为指向。文学教育在这三方面,均能发挥基性的大作用,以促进全面贯彻课程思政改革。文学教育和课程思政,都应该追求以活的思维方式指导教学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程序设计”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理工科重要基础课程,是践行课程思政的理想平台。依据“程序设计”课程的优势及特点明确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了理论环节及实践环节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与工程伦理、创新意识与大国工匠精神等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并探讨了“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将职业伦理作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回应职业教育育人本质、构建职业教育思政体系的需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价值负载性、课程结构的成果导向性、课程实施的实践指向性为职业伦理的意义生成提供了可能性。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推进以职业伦理为立足点的课程思政改革,要通过深刻挖掘职业伦理的意义生成点、提升职业伦理融入教学的契合度、走向意义生成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构建起职业伦理意义生成的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17.
工程高质量发展需要工程伦理提供支撑。个体主义工程伦理希望通过工程师个体的道德努力来解决工程伦理问题,这一研究进路不断遭遇现实的困境,因为工程师个体的实践活动要受到工程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制约。要有效解决工程伦理问题,应该更多地关注工程共同体的伦理问题,探索工程共同体整体伦理的实现方法。实现以工程师为主导的道德领导、工程共同体成员间的道德商谈、以企业为核心的伦理文化和政府的制度伦理环境等多个维度的伦理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成工程共同体的整体伦理的形成,从而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工程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建了地方高校应用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通过梳理人才培养中道德、素质、能力要求,更新教学大纲,明确“药剂学”教学目标中的思政育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中思政融入点,构建教学案例库;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内化课程思政;课程考核融入课程思政;推进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推进“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甄选出行之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滴灌”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具有精准点对、持续延展和用情渗透的特点,与“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相一致。“滴灌”模式运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克服了传统系统灌输式教学的局限,延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遵循了知情意行的教育教学规律。“滴灌”模式下“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应做到:伦理素养与政治素养相结合、持续性与延展性相结合、模块化与系统化相结合、个体化与情感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通过分析医学生“医学伦理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实际问题,思考如何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医学伦理学”“云思政”课程,以期为“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