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念刘和珍君》两次出现“苟活”的字眼:“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苟活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不得不引起读的注意。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的斗士形象深深植根于许多读的心中,他的似“匕首”和“投枪”的字影响了几代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纪念刘和珍君》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学生问“苟活到现在的我”是什么短语,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我寻思:《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中只列了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和固定短语;在谈到动词短语的中心语动词的状语时,提到“介宾短语”;在讲名词短语的多项定语的次序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生死观是其特殊遭遇与伟大人格的产物。他之所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最终用生命铸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史记》 ,有赖于正确的生死观做为他“腐刑”后继续“苟活”的精神支柱。他的“人固有一死 ,死 ,有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的罕譬 ,片言居要 ,百意烛照 ,感悟生命 ,洞明人生 ,彪炳千古 ,震响史册 ,成为照亮后人奋斗之途的火炬 ,激起一个个创造人生价值者的生命巨浪 !  相似文献   

4.
支点     
《新作文》2007,(1)
人是难的。哲人说。当年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段文字中连用了两个“不得已”,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成“一家之言”的原因和决心。是啊,人生多变数,许多时候,我们的选择是二难甚至无奈的。因为太多的“情理之中”,却屡屡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深陷迷茫与困惑之中啊!  相似文献   

5.
1.思想渐渐开满了奇异的花朵诗人臧克家有句话说得很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人死了,还活着”式的人物,虽然他自己未必愿意充当这样的人物标本,可毕竟由不得他了,死者没有发言权,只有苟活者在此喋喋不休。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第四册(山东人民出版社)第一单元,有这样一个活动题:屈原遭受奸佞小人陷害,不愿苟活终至投江而死: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要“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最终著成《史记》。请以二人的不同选择为话题展开讨论,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篇小论文,主题为:屈原与司马迁生命价值观比较:这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的《屈原列传》和第二册《离骚》的基础上设计的一道综合活动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指刘和珍)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初看这句话很令人费解:众所周知,刘和珍君的的确确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为什么在这里却被鲁迅“逐出了师门”呢?剖析句子中的两个中心语——“学生”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虽然说司马迁“恨私心不尽”,其实质上写《史记》的目的还在于“鄙没世”,使得“文采不表于后”。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选出数例课堂提问,并加以简评。例一:《记念刘和珍君》第三部分写了这样的话:“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一位教师针对这两句话,提问:又是“我的学生”,又“不是我的学生”,这样肯定又否定,不是矛盾吗?学生各抒己见,终于弄清了鲁迅先生正是在“是”  相似文献   

10.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者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这是江苏省高考中一满分作文。也是令人拍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铺垫     
太史公司马迁。在遭受了宫刑的奇耻大辱之后。隐忍苟活。忍辱含垢。发愤书。述往事。思来。耗时十八载。终于完成了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耀史册的煌煌巨《史记》。  相似文献   

12.
觉新是中国现代学人物画廊中具有矛盾性格的典型人物。他既是一个屈从于传统化压力的孝子贤孙,又是一个头脑清醒,无力行动的苟活。从化、心理角度解读觉新形象,可以剖析出特殊化霹体的“奴性”心态。  相似文献   

13.
一、是框还是放 所谓“框”,就是束缚思想,局限思维,堵塞思路;所谓“放”,就是解放思想,活跃思维,开拓思路。什么样的作文指导是“框”?提几点要求,读一篇范文,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比如写《我的老师》,就是提一点或几点写人的要求,读一篇或几篇关于“我的老师”的范文。写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提一点或几点写事的要求,读一篇或儿篇关于“难忘的一件事”的范文。这样的作文指导,势必以范文框住作文的主题,以范文  相似文献   

14.
《野草》描述了两种生存状态危机,一是物质的,一是精神的;《野草》从正面表现了人要怎样生存,怎样活着,也从反面表现了人不能这样生存,这样苟活。  相似文献   

15.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力求生命化、诗意化,教学的着意点当如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所期待的“传送生命的气息”。面对每一篇诗文,如同面对着一个个生命之魂,能感受到生命的脉搏、生命的气息、生命的震颤、生命的芬芳……屈原的《离骚》,让我们明白生命可为国兴而生,也可为国灭而亡;李白的诗让我们懂得生命要彰显个性与自由,绝不屈从富贵权势;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让我们知晓生命苟活,只为“通古今之变,成一  相似文献   

16.
小语第七册 2 0 0 1年 3月版的教材 ,对作文训练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基本体现了小语修订版大纲降低作文要求的精神。使用这册教材 ,必须抓住改点 ,改变观念 ,落实大纲要求 ,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现讲点粗浅认识 ,求教同行。一、强调兴趣 ,写熟悉内容 , 懂得写什么第七册 2版教材的基训 1要求写“值得回味”而“最感兴趣”的暑假事 ;基训 2要求写“喜欢”并“了解”的一个小伙伴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基训 3要求写“喜欢的秋景” ;基训 4要求写学生自己家庭的故事 (或家庭成员的故事 ) ;基训 5要求写给亲戚或朋友的信……这些学生身…  相似文献   

17.
孙绍振教授说:“西方大学入学考试看重理性思维,学历愈高,愈是不看重学分而看重论文。”可见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这其中“深刻”是评价理性思维的一条重要标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中对写作“深刻”的要求也很明确,“或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或点明原因,论述结果;或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关键,切中要害”。这些要求看似难以把握,其实质是协调好四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节选)一文,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叙述了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表示“建议”、“要求”、“命令”、或“应当做……”这一意义时,这类动词后的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需要用“(should+)原形动词”来表示虚拟语气。为了便于记忆和总结,我们可以把这类动词的首字母编成短句I DROP CAPS.成为记忆口诀。这类常用词是:insist坚持:demand要求:desire要求;decide决定;request请求;require需要、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定位 ] 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探讨别里科夫的精神缺失和人格异化 ,赏析小说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切入 ] 设疑 :禁锢别里科夫灵魂的“套子”究竟是什么 ?启思 :读契诃夫的小说要有一个广阔的社会视野、一个沉郁的生活思索、一个深邃的人性审视。由批判现实主义去思考 ,别里科夫的生存状态是沙皇专制体制这一社会病候的荒诞衍生 ;由心灵现实主义去思考 ,我们看到的则是 19世纪末俄罗斯民众真实的精神状态———畏惧专制权威 ,远离理性思索 ,庸俗无聊 ,苟活求安。禁锢别里科夫灵魂的“套子”其实是一种源自俄罗斯封建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