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梁启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人生于每个人都是相同的,都会经历从生命之灯点燃到熄灭的过程;人生于每个人又是不同的,这不同并不只是表现在出生在鱼米之乡还是黄土高坡,工作中是当老板还是给老板打工,生活上是吃粉丝还是鲍鱼,还表现在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心情生活。梁启超认为人要生活在趣味之中。他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有了趣味,生活中种种需要做的事情对于人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强求、一种负担,而会成为一种自觉、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对儿女充满着深沉而强烈的父爱。在他的晚年,他先后有5个孩子在海外读书工作,他非常想念他们,时常给他们写信,称他们是“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孩子们”。从这些称呼中足见他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梁启超对孩子们不仅充满强烈的感情,而且充满深沉的理智。作为一个近代教育大家,他在对孩子们的培养教育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他特别强调趣味教育,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他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  相似文献   

4.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课外阅读》2006,(10):30-31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两,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为“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相似文献   

5.
为人与治学,二者相辅相依;人格与学品,二者紧密相系。有崇高之风骨始克有厚重坚确之学问,反之亦然。世之有真学问者,必具高风亮节,而蝇营狗苟之流,纵擅名于一时,终遗臭于将来。兹请结合陈寅恪先生著作略论之。学术研究之价值、目的,在能探掘往圣先贤之遗风遗韵,在往古之文史中求得识见,以丰富本民族的精神财富,使本民族得以借其文化自本  相似文献   

6.
学问之趣味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中国人见面最喜欢用的一句话:"近来做何消遣?"这句话我听着便讨厌。话里的意思,好像生活得不耐烦了,几  相似文献   

7.
学问之趣味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 ,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件东西 ,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 ,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 0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 ,生活才有价值 ;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 ,那么 ,生活便成沙漠 ,要他何用 ?中国人见面最欢喜用的一句话 :“近来作何消遣 ?”这句话我听着便讨厌。话里的意思 ,好像生活得不耐烦了 ,几十年日子没有法子过 ,勉强找些事情来消他遣他。一个人若生活于这种状态之下 ,我劝他不如早日投海。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 ,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 ,不够我享用。我一年到头…  相似文献   

8.
下面介绍两角差余弦公式的一种比较简单的证法,供参考。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作单位圆O。设角α、β的始边都为Ox,终边分别交圆于A、B两点(如图一、二)。由三角函数定义可得  相似文献   

9.
邵亭 《作文与考试》2023,(22):50-51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文艺评论家谢冕在一次文艺访谈中说:“读书有两种用处:一是有利于提高人生境界,二是能提升人的生活趣味,这两类书都需要。”同时谢冕又推荐两本枕边书《世说新语》《闲情偶记》,这些书写的是小故事、小趣味,读之可让人更加热爱生活。在谈及自己创作于疫情期间的趣味随笔集《觅食记》时,谢冕表示读者应从这本书写美食的“闲书”中读出“正事”: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人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天南海北走起来,甜苦辣尝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 ,又是一种艺术。结构完美 ,布局合理 ,浓淡相宜的课堂教学 ,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 ,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优雅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消化、吸收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下面就谈一谈编织一个美的课堂结构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 始与终上课伊始 ,教师的开场锣鼓要一炮打响。开场锣鼓打响了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像磁石一样被牢牢地吸引住 ,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这样一上课 ,学生就会精神振奋 ,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开场锣鼓打响了 ,教师讲顺了 ,思绪如汨汨泉涌 ,语…  相似文献   

11.
雍进成 《宁夏教育》2005,(12):48-48
美术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学问,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思维、智慧、情感和艺术灵感及生活的积累;不但需要自然科学的知识,也需要厂博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审美意识,因此,在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中注重思维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以为在如何对待艺术思维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和主动探索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趣味在词典中的基本解释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征。凡有趣味之事物,人必喜欢;凡喜欢的事情,人便愿意做。愿意做的事情做起来容易出成果,成果越丰硕,人就越有成就感,越发觉得事情有趣味。怎样才能生出趣味呢?梁启超《学问之趣味》一文总结了要尝到学问趣味的四条路:无所为、不息、  相似文献   

13.
嘉琳 《中学生博览》2023,(33):78-79
<正>最近,编辑部收到不少新手心理老师的求助:如何准备赛课,才能在赛课中脱颖而出?于是,小编赶忙帮大家去问一问赛课大咖们,你看,他们说——准备时:以终为始,打一场有准备的仗明晰比赛要求,认真仔细地研读比赛细则,研究教学评价指标,要以终为始。——彭锳老师(湛江市坡头区爱周中学)  相似文献   

14.
学问之趣味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会到的, 旁人没法子告诉你。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除非你亲自喝一口。我这题目——“学问的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便会尝到学问的趣味。  相似文献   

15.
精彩的课文开讲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同样,巧妙的课终艺术也可达到“课虽尽,趣味存”的境界。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课终教学艺术,因为好的课终安排可起到画龙点睛、巩固知识、唤起思维、激发求知、发展想象等效果。正如袁微子先生说的,“成功的课尾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技巧,而且学生会主题更明、意味犹存、情趣还生……”下面就以语文课的课终教学安排试举一、二例。 一、总结型 总结型是在即将课终时,教师或学生对课文内容、文章中  相似文献   

16.
凡是一种学问,或是一种知识,必于人生有用,才是真的学问,真的知识;否则不能说他是学问,或是知识。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及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自然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史学既能成为一种学问,一种知识,自然亦要于人生有用才是。依我看来,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很大。第一,史学能陶炼吾人于科学的态度。所谓科学的态度,有二要点:一为尊疑,一为重据。史学家即以此二者为可宝贵的信条。凡遇一种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位置表示侧重———置重点于篇首、篇末、兼置段的首与尾 ;以笔墨轻重表示侧重 ;以反复申说表示侧重 ;以提行、分段表示侧重 ;以交代、照应表示侧重。三、理解发挥题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然后回答文后的问题。第四 ,找朋友。趣味比方电 ,越磨擦越出。前两段所说 ,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磨擦 ,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 ,发电力便弱了 ,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 ,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顽的朋友同一性质 ,那是用来磨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 ,能够和我同嗜好…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的实质是指在新情境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把问题贯穿于学习全过程,使学习问题化,让学生充分与情境、问题有效互动,是学生从情境到核心素养自觉创生的关键路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以终为始”的评价,扶放有度的“三问融合”,全程优化的“学问交融”,引领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自觉创生。  相似文献   

19.
圆桌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让教师煞费苦心。可效果总是不太令人满意。梁实秋先生有篇文章《学问与趣味》,其中的观点认为在年轻时候为学问打根底之际,不能过分重视趣味。在求学时代,应该暂且把趣味放在一边,耐着性子遵守教育的纪律。这观点本人非常赞同。因为事实上,课本上的许多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20.
学问之趣味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 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 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 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 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 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中国 人见面最喜欢用的一句话: "近来做何消 遣?"这句话我听着便讨厌。话里的意思,好 像生活得不耐烦了,几十年日子没有法子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