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任芹芹 《视听》2021,(1):15-16
近年来,多部悬疑犯罪剧持续引发观剧热潮,与此同时,盗墓题材IP改编的悬疑探险剧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由此形成了悬疑网络剧创作的两大趋势.本文选取近年悬疑网剧中的典型文本,分析其在叙事、人物及空间呈现上的类型手法,为悬疑网剧的类型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网络剧因历史较短未形成成熟的创作范式,创作上多借鉴电视剧,但又不拘泥于电视剧.由于网络监管的有限性,多数网络剧在创作上尺度大开,不但没有给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范本,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观众心灵的污染和精神的施暴.某些网络剧编导因追名逐利或个人创作偏好,在不顾网络规范、公然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下创作作品,并给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即网络剧创作的失德现象.  相似文献   

3.
杨雪  刘娜 《编辑学刊》2021,(2):37-43
文章从产业、政策和技术三个层面,锚定现阶段我国网络剧的发展状况.在新需求、新政策、新技术的影响下,网络剧的精品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不同于传统电视剧,网络剧的精品化发展有其独特的逻辑,商业属性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内容与服务相协调、生产与推荐一体化的融合趋势,和多元的视频形态、多样的视频平台、传统影视模式与互联网原生文化“和而不同”的共生趋势,共同构成了当前网络剧精品化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4.
冯宗泽 《传媒》2015,(8):66-68
网络剧在我国的兴盛,正在不断地冲击、颠覆乃至重构着传统电视媒介内容的生态体系.它本身强调网友参与互动,并通过不断生成新的话语方式、修辞方式、叙事方式以及文本意义,正促使固有的媒介话语权壁垒全面坍塌.网络剧的颠覆和重构所带来的不仅是对电视剧艺术本体的冲击,更饱含着对社会“权威”的戏谑以及民间话语的高扬.因此,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媒介把关人都亟需加强对网络剧的认知与探究,充分了解其创作规律,熟悉其创作流程,明晰其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受众接受方式,明确其本质特征与文化担当,将网络剧创作提升到当代社会文化建构以及全球国家文化软实力博弈的认知高度,进而更好地指导网络剧创作,有效提升我国网络剧生产与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剧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网络剧产生适应了新时代网民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迎合了新时期受众的口味.研究网络剧,以及网络剧受欢迎的原因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分析网络剧的文化意义也变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近年来网络剧以迅速的态势发展了起来。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民族语言的网络剧也从无到有,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新疆本土网络剧和其它网络剧一样,在盈利方面有着与传统电视剧不同的模式。本篇文章将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新疆民族语言网络剧的产生、种类、主体思想、制作方式,从而找出当今新疆民语网络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怡含 《视听》2024,(3):10-13
网络剧《漫长的季节》突破悬疑剧既定模式,将重心从案件转移至生活本身,关注背后的人物命运和时间主题。该剧以生活化的方式处理悬疑材料的创作理念,以饱满的生活细节与真实的东北味儿建构故事,形成了一种将生活流融入悬疑剧的艺术创作方法,为国产网络悬疑剧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2022年初,网络剧《开端》刚一上线便一跃成为2022年开年首部爆款剧作。作为不同于常规叙事的悬疑题材影视剧,这部剧融合了多重空间、无限循环、悬疑推理等多种元素,是有着典型的“无限流”特征的题材作品。而作为“无限流”题材的作品,无论是网络文学作品或网络影视作品都会呈现出该类题材所特有的自身独特的叙事逻辑和风格特点。在文中,以2022年初开播的影视剧《开端》为例,着重分析以《开端》为代表的“无限流”题材影视剧所体现的典型创作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剧看似"井喷"的繁荣盛况之下掩盖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背离了传播伦理和社会的价值导向,甚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艺术创新意识匮乏,商业上植入广告泛滥以及网络剧为了吸引受众关注,不惜触及道德底线,泛娱乐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本文在对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网络剧的价值导向及规范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蔡青 《传媒》2017,(1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剧"这一新兴事物备受关注,俨然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典型的文化传播样本.然而关于"网络剧"还缺乏一个严谨、科学的定义,笼统地将其视为"基于新媒介平台播放及互联网传播而制作的剧种",是一种脱离现实社会联系的说法,它忽视了互联网所构建虚拟世界与"三次元空间"的渗透性.新媒介背景下形成的新语境正在改变现实社会的交流方式,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也加入了"互联网基因".因此,"网络剧"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对当前传统视听系统和传播效果的一种调整.  相似文献   

11.
王岚  吴占永 《传媒》2018,(6):91-93
近年来,网络剧在市场、演员、资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在观念、制作、播放等层面却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要更好地推动网络剧市场发展,应在网络剧的监管、制作、播放环节上加强规范化管理,还需建立起以受众口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依据的多重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冯宗泽 《传媒》2016,(16):63-64
网络剧是专门为电脑网络制作的、通过互联网播放的一类网络连续剧。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产生于数字网络化媒介生态中的网络剧更是注入了互联网基因,它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典型文化样态。网络剧的盛行并非流行媒介文化现象的一时狂欢,也非传统电视剧的数字网络化改造和简单的二度编码,伴随其兴起的是媒介信息的融合和多渠道资源的整合,互联网构筑的虚拟平台正全方位渗透于日常生活,人类社会及传播样式、生产方式、话语模式正经历全面调整,话语权重心偏移带来创作理念的变革,网络剧将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网络剧作为新兴的综合艺术,已深深融入大众的生活.它以其制作快、观看随性、接地气、网站自制等特点而风靡视频领域,尽管如此,网络剧在审核政策与制作质量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剧何以调整与权衡利弊,以此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剧:广电系统网站发展之利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骏 《东南传播》2010,(2):48-50
本文介绍了网络剧的出现,特点和影响,分析了广电系统网站发展网络剧的优势,参考广电系统如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等摄制电视短剧的经验,探讨了湘湖网发展网络剧的情况,最后展望了网络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邓思思 《视听》2016,(7):13-14
近年来,网络剧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在市场及政策的双重支持与驱动下,逐渐成为"互联网+"大潮中的佼佼者。依托互联网平台,网络剧发挥其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商业模式不断发展、优化。本文对大数据环境下中国网络剧商业模式新特征进行研究,为网络剧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金枝 《视听》2022,(2):54-56
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叙事大致分为用户生产期、专业平台制作期和成熟产业期三个阶段.其叙事三阶段的差异呈现出青春校园网络剧在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手法、文化内涵上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由"全景式"转向"焦点式",由"青春爱情中心论"转向"青春多元论",回归现实主义,逐步向主流文化靠近.这些变化是青春校园网络剧探寻自我价值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17.
如今,在我国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很多网络剧、综艺节目中都会出现植入式广告的身影.网络植入式广告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体裁形态上看,网络剧植入式广告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植入式广告受到了许多广告商的青睐,植入式广告有着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网络广告定制剧的兴起 随着网络剧的兴起,广告商试图对传统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比如:网络广告定制剧就是一种新形式.其作为网络剧的一个重要分支,既具有网络剧的艺术形式,也有其作为广告片特有的商业性.它不同于以往生硬的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更为灵活和隐晦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洁 《今传媒》2016,(5):123-124
网络剧作为近年来中国“网生代”语境下生发出的一种剧,从最初的短视频笑话到短剧再到日益追求品质的平台自制剧,其流变过程中备受关注.而网络剧与传统剧作形式在前期策划编剧阶段存在自己的特征,本文笔者深入参与调查喜剧网络剧生产过程,在前期策划编剧阶段的生产核心要素的基点上,总结提出作为一名喜剧网络剧“把关人”在前期内容生产上应该把握的几点核心.  相似文献   

20.
梁福春 《传媒》2019,(2):53-56
自优酷首部网络剧《嘻哈四重奏》出品以来,国产网络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崭露头角”到“遍地开花”的发展嬗变,“互联网+网络剧”产业融合发展局面应运而生。随着“BAT入局”,网络剧政策红利支持,传统影视公司大举进军国产网络剧产业,以《太子妃升职记》《白夜追凶》《延禧攻略》《双世宠妃》为代表的国产网络剧及以《如懿传》为代表的电视发行转网络发行,纷纷取得了成功,市场与口碑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