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人文精神关照是我国学分制改革的理性选择,教育决策者要转变思想,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实现从"知识为本"的教育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的转变;实现教育内客的科学和人文的融合,从而促进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人文主义、人文教育的一些核心观念和态度关乎人类永恒福祉,是基于人性、发展人性、为着人类更圆满更美好的生活。教育的使命和目标追求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人文教育既"顶天"又"立地"的本质。人文教育可理解为人文精神的培养(顶天),以及培养过程中人文精神的体现(立地),即在教育活动中既体现一种精神追求,又追求一定的精神。人文教育具有多维向度,它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其理论精髓: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性灵向善的人性论;关照精神与价值的课程观;非强制性的教学方法论;知行合一的过程论;潜移默化的功能论等。分析人文教育的多维向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包含目的论、课程论以及方法论三个方面,对我国当下的儿童教育很有启示,即"活教育"理论可以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活教育"理论可以为当代儿童实践教育提供借鉴;"活教育"理论能够有效丰富儿童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含本质论、场所论和方法论,亦有"培植生活力"的目的论,可谓移步生景,复有洞天。陶行知主倡的"培植生活力"目的论,理论上宏阔实践上纵深,对当代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切实的借鉴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逐渐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价值的体现,要求将"以人为本"理念放在首位;科学精神是对理性思维的追求,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二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深入了解二者的真正内涵,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与科学要求,有助于我们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要求1.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的内涵是对现存社会、生存环境、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林学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5):105-106
"两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环节和重要内容.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宗旨,推进"两课"教学实践,需要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在根本宗旨上,要处理好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在价值追求上,要处理好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关系;在活动取向上,要处理好课堂与实践拓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学分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紧迫。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毕业生管理难度加大、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问题。加强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创新教育内容,积极探索与学分制改革相配套的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提高就业指导效果,增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实业论"和"生计论",是两种经典职业教育目的论,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实践,随着时代变化也日益暴露出其理论缺陷。重新审视它们,并揭示它们对现实职业教育的启示,甚为必要。培养实业发展人才是"实业论"职业教育目的的核心理念。考察"实业论"职业教育目的发现:它存在目的单一、对教育地位认识不恰当等问题,不利于教育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应该属于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是"生计论"职业教育目的的核心。考察"生计论"职业教育目的发现:它旨在为将来职业做预备,容易陷入单纯的技能训练,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应该采用教育的方法才能实现技能和人格的同时发展。对经典教育目的论的批判提供了三点启示:职业教育要具有时代的特点;职业教育要具有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要重视教育对象的现实生命的完整性。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具有教育的底蕴。  相似文献   

9.
学分制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回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但由于长期疏离学分制,目前中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进行学分制改革面临着理念束缚、制度障碍、资源匮乏等诸多方面的困境。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领、刚柔相济的教学制度建设和优质多元的课程开发等3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地方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多媒体教学中,目的论要求教师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强化主导作用;过程论要求教师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上强化主导作用;方法论要求教师在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中强化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两课”教学低效的归因分析及教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实际效果低微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不能以人为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单向灌输,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育缺失交往和互动.要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一要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二要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三要更新观念,走向以真正的交往为中介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改革课程体系及内容;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阎风雷 《考试周刊》2014,(89):103-10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高校体育的课程改革、人文性和终身体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转变的必然。"以人为本"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现代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课程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合,倡导终身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以义务论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当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个体对伦理规范的元条件服从,最终导致了道德教育对个人幸福的漠视;传统的目的论伦理学如德性目的论和功利主义目的论,虽然看到了幸福的重要性,但是都没有能正确地把握幸福的真正涵义.因此,道德教育需要一种不同于义务论伦理学和传统目的论的新视角.重新思考幸福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要转变观念、确立“以人为本”思想;要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结合点;要改革教学方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完善评价方式,保障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学分制的形成阐述了真正意义学分制的含义,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自身改革都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同时强调,实行学分制要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创新人才的需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为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育人的理念,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关注大学生“另类、异常”的表现;其次,在管理方法和途径上真正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等;最后,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将大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真正纳入高等教育目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是我国第一个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进行教育实验的教育家,他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他的"活教育"体系,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他的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产生、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情商培育与德育的分离,是当前学分制下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情商培育与当代德育的融合是学分制下高校构建“以人为本”德育理念,实现“占有式德育”向“生存式德育”转换的内在要求。情商培育是实施情感教育法的本质要求,有助于拓宽学分制下高校德育的实践途径、丰富德育方法论研究.是学分制下高校德育走出实效性低下困境的现实之维。  相似文献   

20.
林昕 《现代企业教育》2006,(18):105-107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创新人才的需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为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育人的理念,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关注大学生“另类、异常“的表现;其次,在管理方法和途径上真正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等;最后,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将大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真正纳入高等教育目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