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青春怀旧体裁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为受众呈现了不同年代的青春、爱情、实现梦想的故事。这些特定年代里的"青春记忆",唤醒和分享了拥有共同时代经历的社会成员的集体记忆。此类作品通过对"过往"场景的象征性再现、群体经历的共性发掘以及历史宏大背景的参与式叙述,将作品中个体的青春经历赋予了怀旧的意义,从而在影视作品中实现了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李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杰出广告人。早在上世纪的80年代,国内广告界多数人都还不明白"广告创意"为何物的时候,他就以《强力荔枝饮料》电视广告片的卓越创意和精良制作,在业内崭露头角了。这一作品的产生及其影响,开启了我国现代广告的"创意时代",带动了国内电视广告创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导演。他一直游离在大众视野之外,其作品却是惟一毫无争议地得到所有导演的尊重和好评的。他迄今为止说过的最豪迈的一句话.大概就是80年代末的那句玩笑“我为21世纪的观众拍片”  相似文献   

4.
1988年,我进入电视新闻行业。怀着对电视、对新闻的梦想,我执着地走过了27年,其间经历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直播报道等重大宣传战役的洗礼。十多件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影视大奖提名奖"的作品见证了我的付出和成绩。当了27年记者,我仍然激情不减当年。我笃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理念,坚信只有真正用自己的脚板"走"出的报道,其真实性和影响力才  相似文献   

5.
金冲及教授(1930~)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上世纪70~80年代曾任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著述宏富。本文叙述的是他的治学经历,特向编辑出版工作者推荐,并向作者致谢。——编者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生平有时只能用时间或其他概念来编织. 施嘉干,一个出生在19世纪末的中国人,在20世纪的二十年代去美国留学,归国后成为一名工程师.他一生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年代.他在不同的年代学习、创业,筑路建桥,设计工程.后来,他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成为一个七十高龄的"五七战士",直到1975年去世.他没有等到"四人帮"被打倒的一天,也没能看到改革开放,不然的话他会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中国百年沉浮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叶世涛,新华社上海分社高级记者,前后在新华社工作近四十年,为党的新闻事业尽心竭力,现在,他已年逾花甲,正在回顾总结过去的新闻经历。从本期将陆续选登有关穆青同志五十年代担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时带他采访、教他写作的几段。虽相隔多年,但今天读来仍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命运和机遇使他来到草原,尽管命途多舛,但是乐观豁达的天性使他不懈地追求。草原诗情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而散文又是最富有个性色彩的抒情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能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征和美学情趣。赵正林的散文报告文学集《青青草韵》包括了他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近10年的创作,浓郁的乡情贯于整部作品之中。作者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内蒙古地区度过的,他的报告文学《复调》记叙了50年代中央民族学院的优等生杜兆植主动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莽莽大漠的经历。揭示了一段复杂的历史时期和一个交织着人  相似文献   

9.
有位资深记者,也是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我几次听他发言,每每谈及创业政绩,总结奋斗经历,他都会豁达大度、真挚诚恳地讲上一句: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 这种善于加一个"们"的说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  相似文献   

10.
一凡 《湖北档案》2014,(4):40-42
正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时,曾不无自豪地说:"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而一代小说大家沈从文在向文艺界推荐这位学生的作品时,也总是说:"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西南联大拜师1939年夏,年仅19岁的汪曾祺怀揣着已读了多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崔永元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机智幽默的语言和歪嘴"坏笑"的形象是他的特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崔永元还在兼做一项很有特色的事业——收集"口述历史"。3年间,他收集了容量惊人的"口述历史":他向1500多位老电影人,包括演员、编导、配音员、摄影师等采访老电影的拍摄经历,录制了11万分钟声像片。他将曾经脍炙人口的"英雄虎胆"、"铁道游击队"、"冰山上来客"等老电影的拍摄经历汇编成《电影传奇》在电视上播放。他"不择手段"地在旧货市场寻觅上世纪50年代的《新电影》、《外国电影》、《电影艺术》等杂志。他自建了中国电影检索系统,已经存储了200G的数据,打算义务向电影研究人员开放。  相似文献   

12.
史零 《编辑学刊》2006,(1):22-23
今年11月5日,是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年纪念日.我们聚集在这里纪念他,是因为他对于我们所具有的极特殊的意义. 1944年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确认邹先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毛泽东同志后来在纪念他去世5周年时,还亲笔题词,称赞他是民主战士.邹先生受到的尊重和荣誉更是来自多方面,跨越了久远的年代,可是,在我读完了他的<经历>、<患难余生记>等一部分作品后,我受到的震动却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13.
记我的中国同学赵世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专家赵世良50年代在苏联学习时的经历以及取得的成果,并对他回国后的经历及在中国图书馆学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描述,尤其突出了赵世良先生在中苏两国图书馆学交流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从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与模仿中获得滋养;在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形式探索,90年代的观念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特征和艺术特征;在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进行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产生了较高的效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5.
书架     
《报林求索》2012,(8):163-163
<正>古龙绝世遗笔《笑红尘》作者:古龙价格:46元出版时间:2012年6月本书是古龙先生迄今为止收录作品最全的随笔集,共计收录杂文、散文随笔一百二十余篇,并配有珍贵手迹十三副,对"古龙迷"而言是不折不扣的稀罕物。古龙一生充满悲情和戏剧色彩,用"侠骨柔情"来形容他的人生经历是再合适不过:他侠肝义胆,豪情仗义;他嗜酒如命,重情恋色;他乐观进取,泰然处之。不管外人怎么评价,他都依旧我行我素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虽英年  相似文献   

16.
姜玮 《今传媒》2011,19(1):83-84
中国女性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海派女性电影经历了从黄蜀芹到彭小莲的演变,本文通过对黄蜀芹和彭小莲的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女性身份归属如何完成了由"破"到"立"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父亲陈士榘,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父亲于上世纪20年代踏上革命道路,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弹一星基地建设都写满了他史诗般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郎世宁绘画的"中西合璧"是在特殊背景下产生的,是出于传教目的面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一种妥协。他的创作虽然不乏精致的作品,但多数是生硬结合、充满匠气。他的绘画经历对于我们现在的美术创作仍然值得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和他的诗赋周振甫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周振甫著作别集"一共有七种,其中《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一种为首次正式出版。此书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性的陶渊明大讨论时期,分为陶渊明的生平、作品评价与时代关系以及作品自身的特色三大部分。同时又在其中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陶渊明归耕后的生活,具体描述他在上京的生活、在南村的交游以及他的艰苦劳动和贫困生活;二是突出陶渊明对刘裕北伐所抱的态度和他在晋宋易代之际所发的感慨。这两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20年代中期,蒋光慈这个名字以及他创作的一些洋溢着共产主义理想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作品,开始在青少年读者中广为传诵.不少人在他的作品影响下走上革命之路.当时曾在中国国内从事革命斗争的朝鲜革命家金日成,就受到过这些作品的影响,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还深情地说:“我们在中学时代,在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的同时,还读了高尔基的《母亲》,以及《鸭绿江上》、《少年漂泊者》、《阿Q正传》、《祝福》、《铁流》等许多革命小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状况,更加坚定了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决心.”这里提到的《鸭绿江上》和《少年漂泊者》两篇小说,就是蒋光慈的作品.这两部作品连同旅俄诗集《新梦》,是他以职业革命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的标志.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位早期共产党人更加自觉地投身于革命文学的创作,更加坚定地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