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语文》2008,(6):64-64
2008年3月17目的《新闻午报》刊发了记者祖薇采写的《周汝昌评四大名著:水浒写得太粗》一文。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认为,《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后来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于它以独特的对道德、理想、政治理念的阐述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即使是这样一座文学“高峰”,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2.
“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不仅集《红楼梦》研究之大成,而且在古典文学研究、诗词鉴赏等领域也造诣颇深。他自幼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平生耽吟咏,  相似文献   

3.
周汝昌以为自己的《红楼梦新证》“是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他一直标榜自己是“新红学”的建立者;标榜自己是《红楼梦》新版本的倡议者;标榜自己是中国的“红学院院长”,他对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也有想法;标榜自己是毛泽东眼中的“国士”;周汝昌晚年不太喜欢“红学家”的称号,“新国学大师”这才是他想要的称号:一个汲汲迷恋于名利的人,怎么会有划时代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红学中的所谓胡适红学模式,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腰斩《红楼梦》”的红学模式;而“曹著高续说”则是这一红学模式的根本特征。周汝昌先生将胡适发明的“曹著高续说”推向极顶,并发展为“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四大支,其目的就是打倒程本,摧毁后四十回,为“腰斩《红楼梦》”的总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极具哲学意味地深入了人的灵魂,而《三国演义》关注事功,离人的灵魂较远。但这两部大书绝非截然对立,“英雄情结”与“赤子之心”不无统一处。将两者对立起来的观点,其误在于把权谋和成败当作了《三国演义》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容 《八小时以外》2014,(3):111-111
2013年暑期,有出版社对近三千名读者调查后发布“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这份榜单的前十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红楼梦》位居榜首,其次为《百年孤独》、《三国演义》、《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水浒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利西斯》。 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是,这些书,应该是“一生必读书目”,特别是年轻人,若死活读不下去,问题岂不太严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手机绑架,习惯于玩游戏或刷微博、微信,而不是捧一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7.
<正>周汝昌先生在中央电视台评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名著",事后中华书局据此出版了《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一书。由于周汝昌先生、中央电视台和中华书局的名望和地位之非同寻常,周汝昌先生对"四大名著"的评说,自然产生了较大影响。周汝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着眼正确而科学地研究《红楼梦》出发,通过对“樯木”与“梓木”、“潢海铁网山”与“辽宁铁岭”、“曹家中兴”与曹雷芹创作《红楼梦》等问题的考察,提出与周汝昌、刘心武两位先生的商榷意见。并希望我们的文学理论家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地指导广大读者正确地欣赏和研究《红楼梦》,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一生推崇《红楼梦》在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促成红学成为三大显学之一。毛泽东要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他信手拈来《红楼梦》事例,连类比喻,说明深刻革命道理,异彩纷呈,表现了他的革命红学观。他从文学上解读《红楼梦》,表现了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致的思想。晚年的“吊膀子”是为了“掩盖政治斗争”说,无疑是认识《红楼梦》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10.
明代"四大奇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都与历史献有关系,由于创作背景不同、取舍不同、处理方式各异,成就了各自的特质和奇观。历史献不等于历史真实。历史小说的伟大经典《三国演义》的极大成功在于它是“学”。而学也讲真,但主要是追求美。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其内容既有和史书相符的部分 ,又有与史实不符而虚构的成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将此概括为“七分事实 ,三分虚构” ,这是就其大概而言 ,并非精确的统计数字。《三国演义》这种虚实错杂交融的写法 ,很容易使读者把史实与“小说家言”混淆一起。为了“核实”《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成分 ,笔者翻读了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所著的史书《三国志》。根据《三国志》的记载 ,将《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几个事件“更正”如下 ,以飨读者。“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三国演义》中讲述了在赤壁大战时诸葛亮“草船…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红楼梦》研究,态度严谨,实事求是;与之相比,胡适弟子苏雪林评《红楼梦》,往往信口雌黄,动辄诅骂,显得粗鲁无知。正因如此,胡适晚年多次严厉而又剀切地批评了她,并教诲她“不轻易写谈《红楼梦》的文章”,认为写这样文章是“平心静气的工夫而不可轻易发脾气的工作”。虽然胡适晚年也说过《红楼梦》“毫无价值”的愤激之言,但从他对苏雪林的批评教诲中,仍可看出他的学术良心和人格风范。而苏雪林在胡适去世后,更无顾忌,出版了《试看红楼梦的真面目》,对《红楼梦》这部名著,极尽诅骂之能事,其学术品格与她的老师胡适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和中国古代谶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运用谶言把天命、神灵、先知的预言文学化,给作品涂上一层神秘色彩。《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是由两个谶言系统构建起来的,一是关于人物命运的谶言系统;二是关于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关系的谶言系统。其制作方法与中国谶言文化中常见的图谶与诗谶是一致的。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也用了谶言的方式来结构情节,《红楼梦》的谶言系统不同于《三国演义》的细节性,而类似于《水浒传》的结构性。在谶言制作上,《红楼梦》更重视艺术的加工与创造  相似文献   

14.
渊博的人     
我认识一些渊博的人,他们是另一种生物。这些人一般对罗马史很有研究,对每一种农作物的起源也如数家珍,经常探讨的问题包括“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只到底有多大”,以及“下一场科技革命究竟会发生在什么领域”,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里面的谁跟谁通奸,那搞得简直是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45页“历史纵横”说《红楼梦》“1842年,就有了英译本”,其实早在1830年,《红楼梦》就有了第一个英译本。赵长江、付天军《(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指出,“《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发轫期从1830年至1846年,出现了两个有关《红楼梦》英译的片断。第一个是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庇士的翻译,他译了《红楼梦》第三回中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译文的标题是《Chinese Po—etry》,刊登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相似文献   

16.
桑哲(以下简称桑):何先生,现在对《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解读比较多,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很受关注.您认为我们应如何解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7.
小学时候就已经知道我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现在要给这四大名著排座次,的确是个难题。该怎样排呢?会有多少排法?试试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菩《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历来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那么,实际有多少学生读过四大名著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最近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四大名著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四部名著全部阅读过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7.7%,而阅读原著的只占7.9%。  相似文献   

19.
今本《红楼梦》原是由一稿多改而成的。它的第三稿由“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而《省亲》回出现是《红楼梦》诞生的标志,因为曹雪芹1747年爆发《红楼梦》创作灵感。而《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故事。它原来在探春理家之前位置上,而后被《红楼梦》创作灵感向前移至第四回和第22回两者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才沿着这里往下创作下去,最后创作成功“百回”《红楼梦》。《红楼梦》这种创作特点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后来这稿虽然经过《金陵十二钗》诸稿的增删,内容作出多处修改,成为“百十回”,但始终未能改变这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刘再复先生给今年即将再版的梁归智的《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作序,他的题目直言"周汝昌是中国文学第一天才的旷世知音"。刘先生的"首先如此肯定曹雪芹的无比崇高地位的是周汝昌先生"的论断是错误的。纵观周汝昌研红的一生及成果只能证明他"根本不懂《红楼梦》",在《红楼梦》研究上他一生都是在证假为真,都是在曲解、颠覆《红楼梦》的思想内容、艺术构思。周汝昌其实不是考证派,而是典型的索隐派;他的一切所谓的考证,其实都打着索隐派的烙印,他也把自己定位为索隐派。他的索隐其实都是脱离了文本的"悟证",是猜笨谜,乱索隐。因此,他绝对不能被称为中国文学第一天才曹雪芹的旷世知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