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对当前围绕如何看待中国的道德现状和加强道德建设所出现的“滑坡论”和“爬坡论”,道德失范论”,“二律背反”、“代价论”和“划界论”,“内引论”和“外灌论”等道德理论观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内引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要求是内在的,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道德经济;“外灌论”则认为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正是道德失范的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才能纠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出现的偏差。从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来看,我们认为“内引”与“外灌”的辩证统一才是合理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0年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状况展开述评,认为:就如何看待社会道德现象而言,“代价论”没能辩证地看待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滑坡论”与“爬坡论”的分歧在于对市场经济本身伦理向度的认识不同,“道德失范说”则在逻辑上隐含着对道德规范建设与道德制度建设的探讨的可能;就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活动中人的特性而言,“滑坡论”将“经济人”与“道德人”分离开来,“爬坡论”则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个体公民概念是现代伦理的支柱之一;就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而言,“外灌”和“内引”两种观点都包含着片面的真理,现代社会应详细审视公正原则和功利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给经济伦理原则与其他社会伦理原则以合理定位;就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道德原则而言,应当使个体性的利益追求与社会普遍利益追求相一致,倡导一种市场集体主义;就目前所面临的伦理新课题而言,应重视对道义原则即人道主义原则和公正原则,经济、政治、伦理三种制度制衡原则,以及多元主体和多元价值原则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时下,有的同志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道德滑坡为代价。其立论依据乃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本性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社会弊端。针对这种“代价论”,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怎样?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讲道德;(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应遵循哪些基本思路?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讲什么样的道德。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引导。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就生活在一定的道德关系中,其行为受一定道德意识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为系统地述及了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发生的四大转变,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现实论”和“发展论”的经济理论思维方式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尝试提出了广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三论要。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三大浪潮中,为了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可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对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与利益的道德进行重构。本文在赋予道德以新义的基础上,阐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及其意义,并将世界观、公德和职德以及公民意识等范畴纳入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基础工程重新审视,并予以定位。  相似文献   

7.
就近年来学术界有关社会伦理道德爬坡论、滑坡论等观点进行了辨析,并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道德的发展现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新观念的生成规定了思想内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法制保障,而要使道德新观念真正生成,又必须强化奖惩机制,优化社会氛围,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伦理道德正在形成,但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从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出发,本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价值目标、评价标准以及社会主义化理道德重建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对道德发展有双重效应,既对道德进步起促进作用,又会对道德建设带来消极影响。我们要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的辩证关系,从而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以道德动机为基点批判幸福主义伦理学,引出了“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等概念,构筑起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义务论体系。康德道德义务论的理论贡献及其主观性、形式性、抽象性理论局限与困境,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之进行批判改造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克服与解决。对康德道德义务论的批判改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我们重塑人的道德社会性本质、强化道德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发掘新型生态伦理的现实路径以及构建人类道德共同体提供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近年来学术界有关社会伦理道德爬坡论、滑坡论等观点进行了辨析,并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道德的发展现状及生成机制。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新观念的生成规定了思想内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法制保障,而要使道德新观念真正生成又必须强化奖惩机制,优化社会氛围,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济伦理与法制的关系角度,一方面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伦理状况,如生产领域存在“道德滑坡”,商业交换中存在道德沦丧等问题。另一方面阐明了健全市场法制对推进经济道德进步的作用,主张以法律维护道德,最终达到完善整体道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们对利的需要与对义的张扬出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道德作了新的思考,并就义利道德的重建进行探讨。指出新型的义利道德是开放式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德。其评判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其核心是奉献理论下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一、对目前我国道德现状的评估怎样评价道德现状,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见智见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点,一个是“爬坡论”,另一个则是“滑坡论”。“爬坡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存在同一性。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等价交换属性,有利于结成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关系,有利于促进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虚”向“实”,由“假”向“真”,由封闭向开放,由依赖向独立自主转变,因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是在“爬坡”。“滑坡论”则认为,如今假的东西太多了,而这些假…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实际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道德建设具有双重效应,客观要求通过道德重建来发挥正面效应,减少负面效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具有统一的实践基础和内在协调性。科学地重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规范体系,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引发了道德领域的变化。我们必须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和态度来分析、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领域的影响:第一,应当承认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有的道德观念没能随之调整而呈现的“失范”和“无序”状态;第二,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道德是对传统道德的“扬弃”;第三,要严格区分貌似一致而性质相反的两种道德观念;第四,应看到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并不是同步进行的;第五,不能低估消极道德现象对社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德评价是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应包括道德的选择、道德评价的依据和道德评价的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道德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建立规范的道德体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公民道德建设创造了物质条件.也创造了精神条件。目前.社会道德发展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社会道德倒退的“代价论”属于认识上的偏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上需要兼顾“适应”与“超越”两个方面。区分公民道德建设内在机制的三个层次.亦即道德规范、伦理道德原则和信仰价值对于正确理解和实践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变迁,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从社会结构到社会行为,从社会体制到社会观念的各个层面的深刻的变化。 结束“文革”十年的禁锢不久,我国旋即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的极度变化,社会内部机制的一次次大的调整,促成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突破原有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体道德新旧观念的矛盾、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矛盾以及个体道德观念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矛盾等等,使社会道德的紊乱状态成为社会变迁时期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面对这一状态,在理论界产生了“道德滑坡论”、“道德重建论”等不同的认知。我们认为,重要的不在于如何阐释变迁时期的道德变异,更为重要的在于我们必须看到:重视与强化社会变迁时期的道德建设,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必须予以认真对待与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我国社会变迁时期的道德建设的一些问题,发表个人浅见,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总结了西方关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是道德调控的认识过程。认为政府的道德调控以市场经济蕴涵道德属性为客观基础,以政府是三重人、三重理性、三重标准的统一为内在依据,以市场主体的行为动力所具有的性质和所表明的方向为对象,以由市场主体理性的遮蔽效应所导致的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盲点”与“污点”为范围,以“服务”与“引导”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