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一个比较准确地估计世界石油价格变化的计量模型系统,用该模型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冲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若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0年,世界石油价格预计上涨1.7至2.3个百分点,到2030年上涨7.94至10.4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虽然"中国因素"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影响在中短期内并不突出,但从长远来看,确实对石油价格上涨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努力提高石油使用效率是降低用油成本的最佳选择.本文建立的世界石油需求与价格计量分析系统,还可应用于除石油市场以外的其它产品市场,并可定量预测某一产品需求变化给产品价格带来的波动,进而评价其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油价的飞速上涨以及石油价格波动背景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重点从宏观层面和微观行业两个方面剖析了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我国国情与能源行业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线性高斯随场动态模型的石油价格波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石油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发现石油价格存在杠杆效应,并采用非线性高斯随机场动态模型,考察石油价格波动对GDP增长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对GDP波动影响存在不对称性,对产出存在明显的滞后冲击。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的长期波动由供给冲击主导,而短期波动则是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需求冲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建立一简化式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需求冲击对台湾省经济波动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需求冲击具有不同的传导机制,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以居民消费、投资和外部需求为代表的需求冲击是形成台湾省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马卫锋  赵冰洁 《资源科学》2014,36(7):1408-1417
本文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的双重假设,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引入产出、物价、货币供给和利率变动等宏观经济变量,定量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有趣的实证结果:线性假设下的研究显示,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间存在从国际油价波动到中国经济的单向的正向关系;非线性假设下的研究显示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经济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存在国际油价下跌到中国经济增长减缓的单向正向关系,国际油价上升与中国经济间的关系却不明显。本文的实证结果揭示出,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言,国际油价的涨跌或仅是表象,其实质是国际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迭创新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其价格持续走高必然会对各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使通货膨胀上升0.5个百分点,使经济增长降低0.25个百分点。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中国,无疑会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文章从国际油价高涨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防范对策几方面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物业税、供求弹性与房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住房流量-存量模型基础上,考察了物业税、供求弹性对房价的影响.本文理论模型表明,当需求弹性小于零时,提高物业税将导致房价下降;当需求弹性大于零时,若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提高物业税将导致房价下降;若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提高物业税将导致房价上升.通过对1996-2008年全国33个大中城市住房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物业税对房价影响为负,对房价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供给对房价的影响大于物业税和需求,在开征物业税和调控需求特别是控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的同时,应更注重增加供给;经济增长对房价影响显著,表明房价随经济增长具有上涨趋势,要加强时经济增长较快城市房价的调控;地理位置对房价变动影响显著,政府更应关注东部和中部城市房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8.
油价长期高位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无论对世界经济,还是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我国经济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应用我们开发的能源经济模型,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围绕降低油价影响的石油管制政策和相关部门技术进步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将会加剧我国通货膨胀、减缓经济增长、降低股票市场的投融资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研究还表明:石油管制政策和相关部门技术进步有助于减缓油价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高油价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生产经济理论为基础,利用扩展的生产函数,构建了区域经济要素波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并利用我国省市区的经济产出、投资、出口与消费需求数据及其派生数据,计算分析了1981-2003年区域经济要素投入波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区域投资、出口、消费需求等经济要素波动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其中以出口波动的负面影响最大,消费需求波动的影响次之,投资波动影响最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仅增加区域投资、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且减少区域出口、消费需求和投资的波动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油价从2014年7月起迅速下跌,其主要原因是需求疲软和供给过量,同时市场价格战、地缘政治等也是重要推手。原油价格的下跌,对于我国而言利弊共存,总体是利大于弊。1"低油价"产生的原因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地缘政治,以及供需关系等都是影响油价的基本因素。(1)需求疲软。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14年原油需求的增幅创五年最低;而据OPEC预计,2014年原油需求将减少6%。作为主要石油进口国、全球需求增长主动力的中国出现了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2年1月~2011年12月的世界原油期货价格和我国农产品玉米、小麦、大豆以及猪肉价格的月度数据时间序列为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时间序列技术,对世界原油价格波动与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其自身的供需关系,而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影响的大小不均衡,对玉米、小麦影响较大,而对猪肉价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供需失衡、地缘政治与投机炒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油价时代已经来临.面对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必须开源节流,在完善石油储备体系、构建节能型社会的同时,重视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对保障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时国际油价和欧佩克产量的结构性突变检验,本文分三时期建立了国际油价与欧佩克产量的误差修正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比不同时期欧佩克产量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结果表明,Ⅲ期国际油价对欧佩克产量冲击的反应期较Ⅱ期提前,国际油价预测均方误差中欧佩克产量贡献率与Ⅰ期接近.表明欧佩克产量对国际油价的短期影响力在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
高油价时代的国际石油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贸易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运成  陈志斌 《资源科学》2007,29(1):172-177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障石油安全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通过对历年来进口石油的数据统计分析,作者认为要保证中国的石油战略安全,应着重处理好3方面的地缘政治关系: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并从国家战略层面这一角度提出化解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优势;②构建多元化的石油供应战略格局;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④利用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5.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畅  杨再斌 《资源科学》2007,29(1):178-183
实证研究表明,国际油价变动特点可以用AR(1)模型描述。对油价和主要影响因素的长短期关系的检验表明,OPEC产量、OECD国家消费需求等是影响石油价格的长期因素,弹性系数分别是-8.845%、7.19%,短期影响很小;中国石油消费需求短期对油价产生了正向影响,弹性为3.99%。国际油价对长期均衡的偏离大约需要1.63~1.88个季度得到修正。实证结果说明,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仍然是由最根本的供求关系等经济因素决定的,短期油价变动主要源于突发性非经济因素。AR(1)模型和由OPEC产量、OECD国家消费需求、OECD库存等构成的因果关系模型相比,后者对于预测国际油价有更好的效果。中国国内油价对国际油价存在滞后效应,但出口价格已与国际油价同步。中国基本石油战略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对长期经济因素的分析和预测之上,并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改革石油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吕青 《科技广场》2012,(8):246-249
本文以国际原油价格为主线,采用回归分析工具构建油价供需模型,从供需因素着手,定量分析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并提出在未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石油衍生产品及其价格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刘永  钟念 《资源科学》2007,29(6):182-187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重要的战略物质。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价格的自由波动使风险管理成为石油企业的核心。衍生产品因其独特的优势非常适合石油价格风险的管理而被引入石油市场,使世界石油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世界石油衍生品市场,包括: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石油衍生产品市场围绕着两个互补的轴线发展:大公司石油价格风险的套期保值和石油行业的金融性操作。石油远期、期货、期权、互换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特有的石油衍生产品:油价顶、裂解基差交易、裂解基差期权、跨期价差期权、体积产量支付合同等,为适应石油行业的需要而产生。石油市场的国际化以及石油市场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石油衍生品的价格风险管理具有其它实物资产价格风险管理难以比拟的优势,实际情况表明石油行业成功地运用衍生品管理了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8.
国际油价变化及未来趋势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雷  李江苏  黄园淅  杨波 《资源科学》2011,33(1):158-162
自进入石油时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便开始受到油价波动的巨大挑战。本文的研究表明:1965年-2000年期间,国际油价的波动始终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而主导这一时期油价波动的是发达国家与石油输出组织国家。发生于1973年的中东十月战争、1979年的伊朗革命和1990年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正是引发这一时期原油价格大幅上升的三次关键事件。进入21世纪后,国际油价变动开始从政治主导指向转变为经济主导指向,传统的出口与进口二元国际市场结构也被石油出口国、老牌与新兴石油进口国的"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从而引发了一场新的市场利益博弈。1965年-2000年期间,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长的近70%来自老牌石油进口国。然而自2001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长的95%则自新兴石油进口国。与此同时,老牌石油进口国需求下降国家数量也从2003年不足10个上升至2008年的17个。随着国际石油市场博弈程度和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投机行为最终占据了油价机制的主导地位。其结果造成现行油价高出正常油价1~2倍以上,标志着国际油价进入了高风险期。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石油输出国、老牌与新兴石油进口国的市场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投机成分主导下的风险机制将使世界油价继续处在一个高风险阶段。所不同者,经历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石油市场的消费格局将发生相应变化。此种情况下,国际油价很可能呈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据此得出的判断是:未来国际油价有可能保持在100美元/桶的范围(按2008年价格计算),其价格变幅大体保持在(80~120)美元/桶之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石油进口国,中国应认真对待这一种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国际原油市场分析与价格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回顾2008年国际油价走势的基础上,从石油市场供需、投机监管、金融危机和美元汇率等方面出发,对2009年国际石油市场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判断。认为.2009年国际油价的大趋势应该是短期内继续低位震荡。之后油价有可能会出现回升.回升的时间和幅度将依赖于经济复苏的进程。乐观情况下。2009年全年平均油价将为73美元/桶;但是,如果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甚至进一步恶化,油价也可能长期在55美元/桶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