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群 《民族教育研究》2008,19(1):113-115
重庆市秀山县应通过"精品品牌战略"、"大众化路线"和花灯艺术进课堂及发展以"花灯风情"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等一系列举措,使秀山花灯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发挥秀山花灯的美育功能,这对当代社会美育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对于辽西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两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族源、驻牧范围、生业方式、文化习俗、民族关系,尤其在族源认同上及其与中原王朝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中,两者具有共同的族源记忆和文化认同。故本文将两蕃界定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对两蕃的遗存进行考察与研究,并对唐代两蕃的驻牧范围、墓葬分期与分区、早期墓葬制度、文化交流及其生业方式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景颇族史诗神话对景颇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景颇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之一。景颇族史诗神话所包含的共同的族源神话、集体记忆、宗教、生活习俗等都是民族认同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4.
花灯是我国重要民间剧种之一,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又是花灯的繁衍地,玉溪花灯是云南花灯的一个重要支派,在云南花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玉溪花灯的发展现状及其改革路径的分析与探索,可以为以玉溪花灯为代表的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当前玉溪花灯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舞台花灯艺术与民俗花灯的分离,实现两者的结合是促进玉溪花灯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秀山花灯作为民俗类项目当选。海洋花灯作为秀山花灯的重要花灯流派之一,倍受当地民众拥戴与喜爱。近两年多来,随着渝东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海洋花灯的商业开发已势在必行。在商业开发规划中如何保护好海洋花灯的原生态文化环境,是海洋花灯在民间长期传承的基础。秀山花灯的海洋花灯商业开发需慎行。  相似文献   

6.
敖包和拉卜则是蒙藏两个民族民间信仰的产物,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敖包祭祀,随着蒙古族文化的变迁,更多地融入了藏族拉卜则祭祀的元素。早期的游牧民族,大多依靠口述或仪式的形式来保存和强化记忆,河南县的敖包(拉卜则)祭祀同样具备类似功能。如济农敖包的祭祀除了宗教的功能,还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在对济农敖包纪念仪式的操演中,河南县的蒙古族加深了对于蒙古族祖先和民族精英的记忆,同时也巩固了族属认同。  相似文献   

7.
侗族族源主要为江海之滨的古百越族,经迁徙来到湘黔桂边地,逐水而居.侗族热爱山水环境,其物质生产活动、神话传说、古歌和民俗事项多与水有关,形成了以水为魂的栖居观和上善若水的文化性格.水为侗族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原型意象,山水侗寨是触发文化记忆的场景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侗族也面临着文化失忆的危机,需要保护记忆的载体,重建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水族族源问题是民族学的研究范畴。以水族民歌音调特征为基础,将水族民歌音调特征与诸水族族源地民歌音调特征进行对比,从音乐学的角度切入水族族源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从水族民歌音调所包含的遗传密码中论证水族族源问题,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旁证水族族源。  相似文献   

9.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卑”得声的62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49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13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卑”族字阐述了如何利用“声符示源功能理论”来联系同族词。  相似文献   

10.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分"得声的80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50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30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分"族字阐述了如何利用"声符示源功能理论"来联系同族词.  相似文献   

11.
秀山花灯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和谐共生互存的历史“百科全书”。它是一种集歌、舞、戏、吹打乐、琴弦乐和民间纸扎工艺以及民俗礼仪内容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跳花灯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跳团团”、“门斗转”(男围女),到“二人转”的漫长过程。“跳团团”是跳花灯得以形成的原始基因,也是跳花灯的原始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秀山花灯保护"问题研究的核心,即是对于"秀山花灯"作为独特的民间歌舞音乐本体的确认。而民俗类"非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因理论研究的滞后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存在类分学理依据含混的"先天"缺陷,影响了对此类"非遗"的针对性保护。近期"秀山花灯保护"的田野调查再次证明,民俗类国家级"非遗"再分类确认,不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渝东南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边锤的石堤镇、海洋乡、保安乡、大溪乡及里仁乡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存繁衍与生产发展过程中,用民间花灯歌舞、花灯戏、灯儿戏及山歌等文化艺术样式,传承着土家、苗族文化精髓。石堤古镇“蚌壳灯”、“保安乡灯儿戏”和“海洋花灯戏”,古朴而独具民族艺术魅力,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原始文本资料,更是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秦淮花灯是南京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秦淮花灯是南京秦淮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精品之一,从浓浓的民间趣味中投映出宗法意识的印记。在这里宗法意识一改上层社会中肃穆庄重的仪态,借以多姿的民间艺术让宗法意识得以表现。以对秦淮花灯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为线索进行研究,旨在讨论隐藏在民间艺术背后,起操纵作用却又不彰显的宗法意识,对以秦淮花灯为代表的民间艺术产生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雪峰腹地传承着断颈龙灯、喔喝灯、蚕灯、鹅颈灯、草把龙灯等系列灯舞.一姓、一村或一乡一灯舞,异彩纷呈,文化氛围浓厚,断颈、生态、民俗等特色浓郁,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着资源整合不易、被周边著名景区遮蔽、交通便捷却仅作为中转站等诸多问题,建议采取“集”、“移”、“染”、“新”、“合”等旅游开发策略,把雪峰断颈龙系列灯舞整合打造成怀化乃至湖南的民俗文化旅游精品.  相似文献   

16.
举世闻名的龙岩“采茶灯”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追溯了它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由“采茶舞”发展为“采茶灯”的劳动生活依据,发掘“采茶灯”的生活内涵,提出了传承总结发扬光大“采茶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浙西南民间灯舞的活态现状及传承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南民间灯舞是浙西南民间百花艺苑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对浙西南民间灯舞艺术风格特点的梳理及现状研究,揭示浙西南民间灯舞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音乐舞蹈正面临着逐渐消逝的危机,进一步阐述了传承浙西南民间灯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苍溪灯戏是源于苍溪,流行在川北、陕南一带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小戏,与傩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历了子子灯、架架灯、传统灯戏与新编灯戏并存三个发展时期,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苍溪灯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寄寓了老百姓的意志与愿望,凸现着苍溪平民百姓特有的性格与情感。苍溪灯戏诙谐风趣、妙趣横生,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