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韵陈海州书怀》、《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咏苍梧山的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乌台诗案”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绍圣中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卒于常州。谥文忠。他一生坎坷,  相似文献   

2.
“西倚九州春催花果,东临四海波涌连云。”这是方毅同志为赞美连云港市花果山而撰写的一副楹联。花果山位于江苏第一高峰——云台山的玉女峰(海拔625.3米)下。云台山,古称郁州山,一名苍梧山,千百年来一直是矗立在浩瀚波涛中的“海上神山”。直到清朝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它才与海州大陆连接起来。《山海经》、《水经注》、《江南通志》、《一统志》等古书均曾提倒过它;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哭晁卿衡》中还写有“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的诗句;宋朝大诗人苏轼更作了这样的咏叹:“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寰。”到了明代,大文学家吴承恩则进一步把这座  相似文献   

3.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自近代唐圭璋先生笺注宋词,以迄当代选注唐宋词,都未发明“杨花”何以与一个“女子”联系了起来。文章揭橥魏胡太后《杨白花歌》实为东坡所袭。辛弃疾《菩萨蛮·书"2r-西造口壁》“郁孤台…‘可怜无数山”“鹧鸪”等词语注释,存疑甚大,试提出新说。  相似文献   

4.
苏轼曾自称“使我有名全是酒”(《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据不完全统计,在被陈延焯称为“此老平生第一绝”的词中,有一半以上篇什涉及酒或与之相关的文字,钟莱茵《苏东坡三部曲》(文汇出版社)甚至有“若要介绍东坡词中涉及酒的,那几乎要把东坡词全部介绍了”的说法,可以说酒构成了苏轼词的一大景观.苏轼众多的饮酒词,在笔者看来它既体现了苏轼对世俗文化(歌舞侑酒)的认同和对传统士大夫情怀(诗酒风流)的继承,更体现了他人生思索的深广性与独特性,酒使苏轼词表现出了其区别于其他词人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5.
吴海 《文教资料》2011,(36):214-216
课上接触了苏轼唱和的几首次韵诗.甚觉有趣。以为次韵自作诗不仅有形式之妙,其中应有作者的别具用心。课余拜读了相关专著。然多重考据.而对于诗歌本身的思想与诗人创作的意图分析稍显不足。故本文欲具体论述苏轼次韵诗中的次韵自作诗一类.并着重于此类诗歌中的主体性特点.以揭示苏轼次韵自作诗的独特性与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耒《次韵渊明(饮酒)诗》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精神意蕴相通,与苏轼、苏辙、晁补之和陶《饮酒》诗在思想感情上也有相同之处,然张耒之诗对饮酒之乐的表达远比渊明《饮酒》及苏轼、苏辙、晁补之之作强烈而张狂。在张耒身上,饮酒之乐在求“真”去“伪”,饮酒之道在得“自然之性”,饮酒代表着一种精神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7.
舜的先祖虞幕封于虞(今山西平陆).有虞氏部落世居蒲坂,舜出生于蒲坂的姚墟.巡狩为天子视察政务的举措,舜即帝位33年让禹摄政,故知舜晚年无巡狩,且南巡狩只到安徽霍山.百岁高龄亦不能驱车南荒治水探弟.《竹书纪年》"鸣条有苍梧山."孟子与先秦诸书言舜卒鸣条(之苍梧山).  相似文献   

8.
诗词闯关岛     
正第一关:填颜色补充诗句1.黑云翻()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朱熹《春日》)4.()日依山尽,()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橘()时。(苏轼《赠刘景文》)6.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相似文献   

9.
九嶷苍梧辨     
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因传虞舜葬此而名扬遐迩.今地理类书大都说九嶷山一名苍梧山。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因为,苍梧并非山名,更不是九嶷山的别称。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从虞舜死葬的最早记载说起。《礼记·檀弓》载:“舜葬苍梧之野。”郑玄注:“苍梧,于周南越地野。”《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巡南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汉书·武帝纪》载:武帝于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应劭注:“舜葬苍梧。九嶷,山名,今在零陵营道。”文颖注:“九嶷山半在苍梧,半在零陵。”如淳注:“舜葬九嶷。九嶷在苍梧冯乘县。故或曰舜葬苍梧也。”《山海经。海内经》曰:“南方有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山今在零凌营道县南。其中九谿皆相似,故云九嶷。古者总名为苍梧也”。  相似文献   

10.
在苏轼词中,杨花、梅花、落花是常见的审美意象,这种意象的艺术魅力,与其说是生活的写照,不如说真实地寄托了苏轼的人生理想,再现了他的人格和精神。一、杨花意象:缠绵又无尽的哀思细观苏轼词作,杨花是他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之一。让我们以他的经典作品《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为例细细品味: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一生诗作繁盛,交游无数,留下了许多诗作,其中不乏有感叹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诗歌.苏轼从密州转任徐州,无论是思想还是创作都有着明显的转变.《宿州次韵刘泾》是苏轼赴任徐州路过宿州时所作,表达了当时自己对政治仕途的惆怅无奈之情.通过诗作不仅可以感受到他和友人的真挚情感,亦能窥探他在此时期的思想感情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三孔籍贯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北宋江西临江军孔文仲、武仲、平仲兄弟,“皆文章之雄”(《宋诗钞》),嘉祐、治平年间连续三科顺次登进士第,元祐初同入朝为官,声名卓著,号称“三孔”。孔氏兄弟生前很受士林推许,苏辙谓平仲“能使多士服”(《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黄庭坚则将三孔与苏轼兄弟等量齐观:“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三孔著述  相似文献   

13.
第五单元由三首宋词和两篇宋散文组成。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选自《东坡乐府》。这是一首和词,是和朋友章质夫杨花词而作的一首词。章质夫用《水龙吟》词调写了一首咏杨花的词,推想苏轼看着好,所以次他的韵(即用同样的韵字:坠、思、闭等)和一首。用诗词咏物,要能兼写出物的形态和人的感情。这不容易,和别人的尤其不容易,因为受既定韵字的拘束。可是苏轼这首词写得很好,咏杨花,既能肖其形,又能摄其神,同时表现人的感情也很深挚。语句自然流畅,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和韵而似原唱”。总之,诗人以强烈的夸张笔法,抒发浓挚的情感,写得既深沉  相似文献   

14.
柳边沙外,城郭轻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宛鸟)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这是北宋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公元1049——1100年),被新党佞人以“影附苏轼,增损《(神宗)实录》”①为罪名而贬谪后写的《千伙岁》词。此词一山,就拨动了师友们的心弦,次韵追和之作甚多;“今人多能歌此词”②,反映词作流播广远,传唱一时。《千秋岁》任秦观的词作中,是中调的名篇;亦是秦观生活后期的代表作。它对我们了解秦观贬谪后的  相似文献   

15.
1.______,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__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5.竹外桃花三两枝,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6.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7.等闲识得东风面,___。(朱熹《春日》)8.野火烧不尽,______。(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9.采菊东篱下,______。(陶渊明《饮酒》)10.晨兴理荒秽,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11.______,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12.______,往来无白丁。(…  相似文献   

16.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每当吟诵这瑰丽的诗句,就令人向往那白云瑷叇的苍梧…… 《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疑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淮南子·修务训》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零陵乃古地名,虞舜时属三苗地。司马迁的足迹曾至九嶷,他的记载是与历史,地理情况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在《四川师院学报》上,对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洗盏”一词发表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洗盏”是古人诗文在提到饮酒时常用的,例如杜甫的《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中就有“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苏轼在《岐亭五首》中也有“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这些都具有“洗干净酒杯(来喝酒)”的实际意义。不过,在苏轼的其他  相似文献   

18.
金匮杨子延善集句为联。其一联云:放歌自得,心旷神怡,尽教风雷江湖,梦里不知身是客;逸尖遄飞,酒酣耳热,难得烟花鱼鸟,老来专以醉为乡。上联四句,出自张炎《寄兴词》、范仲淹《岳阳楼记》、张玉田《归杭疏》、李后主《浪淘沙》;下联四句,集自王勃《滕王阁序》、魏文帝《与吴质书》、李商隐《谢河东公和诗启》、苏轼《次韵赵金铄诗》。信手拈来,浑然一体。集句为联一则  相似文献   

19.
在被历代词人追和次韵的宋词经典名篇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以被115人次韵达258首的数量高居榜首,有力地凸出和印证了这一宋词经典第一名篇对历代词人的创作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作品统计和定量分析显示,南宋以13人22首为历代次韵"赤壁词"拉开了雄壮的序幕;金元二代7人10首,略显沉寂;至明代,48人共152首将次韵"赤壁词"的创作推向高潮;清代顺、康两朝,则以47人74首的数量继续保持着次韵"赤壁词"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参与创作的作者来看,既有大量仅作一两首次韵词的普通作者,也有不少像辛弃疾、刘辰翁、夏言、陆深、陈维崧、董元恺、曹亮武等次韵数量较多的著名词人。  相似文献   

20.
苏轼于嘉佑六年(1061)任职凤翔府,即今陕西凤翔县,并在府衙后凿池种树,垒墙修亭。恰逢当地旱情严重,苏轼被派赴太白山求雨(可参看《凤翔太白山祈雨祝文》)。时隔不久,当地下了一场透雨,而苏轼所修之亭正好完工,因作《喜雨亭记》以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