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手机广播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当代传播》2012,(4):85-86
手机广播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超越了传统广播和网络广播。本文通过挖掘手机广播所体现出的开创性媒体功能及优势,探析手机广播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可能,比如便携性优势带来的随身性、移动性空间;个性化、人性化优势带来的定制化服务空间;融媒体特性带来的跨媒体发展空间等。  相似文献   

2.
孟伟  李运 《中国广播》2015,(2):10-16
2014年是中国广播充满压力、困扰和变革激情的一年,也是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年。广播在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上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在广播管理、经营、内容、技术自主开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通过媒体融合、应急广播、公益广播等领域的着力发展,承担了作为主流传统媒体的责任;随着对互联网音频媒体、广播广告经营、媒体版权等规制需求的增多,未来这些领域的立法也将进一步推进,为营造良性的广播媒体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韩璐  于磊 《新闻世界》2009,(12):67-68
随着新媒体发展,在当下各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广播媒体积极寻求对策以期东山再起,而广播主持人自然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本丈分析当下广播节目主持人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厘清广播媒体存在的问题以有利于促进广播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节目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瀛 《视听界》2006,(1):161-163
受众是媒体的主宰,没有受众的媒体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节目管理体系,是保证广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受众为中心,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节目管理上的具体应用,是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刘涛 《新闻世界》2023,(4):15-18
协同治理理论提倡多元主体通过协同高效的方式进行社会公共治理。危机管理是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一个分支。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等主流媒体应如何在危机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也可以从协同治理的角度进行审视。我国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但是,一些多年来制约应急广播发展的顽疾和桎梏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仍需学界、业界继续研讨,以便在新形势下寻找到更好的破解之策。本文从政府、媒体、社会这三个应急广播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出发,分析探讨我国应急广播功能面临的困境,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池玲 《东南传播》2023,(4):28-30
本文以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业务的两种模式推断出广播可视化趋势,结合广播可视化的发展优势,提出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可视化的对策。主要包括:一是与小屏互动接轨,建立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实现生产和内容的融合;二是与移动数据接轨,建立新媒体广播发布平台,实现IP通道的融合;三是与现场平台接轨,搭建互动中介,实现广播可视化多渠道媒体互动;四是秉持兼容开放与广播安全原则,实现广播可视化经营融合;五是追求发展理念,与商业化管理接轨,实现广播型MCN模式运作。文章对广播可视化发展趋势、优点、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试论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广告收入逐年增加,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媒体市场被分流。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满足网络时代的受众需求,广播媒体加快了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融合步伐,揭开了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序幕。本文通过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现状以及对下一步发展趋势的探究,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广播媒体必须与新媒体融合才会有更大发展审问的卿..点。  相似文献   

8.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和多媒体竞争进一步加剧的环境下,广播媒体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那么,怎样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使广播吸纳更多的听众,实现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一、进一步发挥广播媒体优势,确保广播媒体不断发展壮大广播作为传统媒体,自身有着许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成为必然,本文以网络时代下的广播媒体为研究对象,回顾了网络广播的发展,分析了网络广播的传播特点,指出了目前制约其发展的局限因素,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雪  陈睿 《今传媒》2010,18(9):132-13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曾一度使人们认定了广播将被淘汰的命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国外,美国的广播以每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中国,近期统计的数据显示,广播创收也超过了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广告增幅。日本,作为与中国毗邻而居的世界第二广告大国,其广播的发展必然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文章对日本的广播媒体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中国广播媒体应对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广播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轻看电视的人少有,看好新媒体的人多多,而疏于关注广播和研究广播的人却不在少数,这一现象发人深思。广播发展到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媒体竞争激烈、市场争夺烽烟四起的当今,如何争取更多受众、让历经百年风雨的广播媒体再展雄风,实现广播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广播人要充分认识到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广播媒体受众被严重分流,给广播媒体带来较大的挑战,广播媒体必须"变身",以迎合受众需求的变化,这样才能切实推动传统广播新闻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促使人们在生活中能够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媒体格局,给传统的广播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于广播媒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广播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抓住新媒体开放多元的平台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就能够在这轮冲击浪潮之中进一步站稳脚跟。为了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广播媒体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广播主持的特点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促进广播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夏叶  刘晓蕾 《新闻前哨》2007,(12):67-68
近几年,“类型化电台”在我国广播业内形成一股风潮。针对我国目前广播在主流媒体的竞争中日益边缘化。并且同一地域内多家广播频率相似度高、关注点雷同的形势,广播频率“类型化”确实更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现在,湖北省级广电媒体已合并总台,9个广播频率在统一管理、资源互惠的前提下,如何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模式迅速的发展,传统的四大媒体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本就被称作是“弱势媒体”的广播,那么字这个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广播媒体应该如何与新媒体融合互动,开拓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就以传统的广播媒体为例,阐述新旧媒体的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16.
申乐 《河北广播》2009,(5):57-58
我国网络媒体发展非常快,时间过得也很快,从1995年新闻媒体在网上发展的第一波开始,广播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发展,通常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在第一阶段,首先解决的是广播节目稍纵即逝以及播出、收听同步性的弱点,以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打开传统广播发展的空间;第二个阶段则开始互联网多媒体原创制作和传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在线音视频媒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咄咄逼人的上升趋势,对于北京广播市场的其他新闻频率,尤其是北京新闻广播来说,不仅仅是可以借鉴学习的范本,而是实实在在的攻城略地.目前,"中国之声"在北京广播市场的占有率一般徘徊在第二或第三位,而北京新闻广播则排在第四位甚至第五位.广播被称作地域媒体,这种格局对北京新闻广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新闻+谈话台的媒体定位基础上,北京新闻广播2010年全新改版:取消非新闻节目,强化新闻节目,以快速报道新闻见长的"整点快报"全天增设为11档,每档延长到15分钟,并对这15分钟加以格式化编排,以求在竞争策略上以本土新闻为主的差异化取胜,在管理模式上引进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原则,使之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  相似文献   

18.
周涛 《声屏世界》2006,(12):18-19
今年是世界广播的百年诞辰。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广播有过辉煌,也历经衰落后。目前,走过65年风雨历程的中国广播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以寻找新的突破。这一“跨越式发展”新战略就是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联合办广播。跨媒体联动办广播。跨媒体联动办广播是指广播与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媒体相结合,实现广播节目的高效传播和广播产品的再产品化。广播声音的稍纵即逝和定时播报、线性传播的单一传播方式是广播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打破传统的线性传播方式,弥补广播的先天不足,广播开始与其它媒体联姻,通过利用其它媒体的优势,共同打造…  相似文献   

19.
受众研究,对任何一家广播媒体来说,也许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和急需。频率专业化,受众细分化,节目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多数广播媒体的共同追求。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几经改革和发展,广播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广播”发展到“窄播”,和由事业管理调整到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各种媒体的竞争不断加剧,特别是新兴媒体的涌现,更是让广播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有着百年历史的广播,以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众多媒体中仍然显现出不俗的表现力。本文从更新广播新闻传播观念,有效和最大化利用广播特点等方面探讨如何增强广播传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