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老龄人口不断上升,我国已经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仅靠政府的社会福利难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和养老的需求。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各种资源和市场经验,将对推动养老服务有很大帮助。本文对民间资本介入养老服务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异地养老是老年人在不改变户籍的情况下,离开原居住地前往其它地方进行养老的方式,老漂族与候鸟老人都是其现实形态。异地养老并不是老年人单纯追求自身享乐的非理性的行为,而是在外在结构因素制约下,综合考虑异地养老成本与收益等经济因素以及子女、自身需求等社会因素而做出的理性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高龄化及高龄人口不健康的特征,导致城市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供求失衡。从成立多部门协同工作的养老服务机构、制定“事前干预型”政策以及培养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城市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供求失衡,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淮南市是国家重要煤炭能源城市之一,经济发展水平位列安徽省前四位,但同样存在农村人口多、农村老龄人口规模大、农业发展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自2000年开始,淮南市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农村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并且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不断提高.使得淮南市农村地区在“未富先老”大潮中所面临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养老形势不容乐观,养老难题急需破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高龄化及高龄人口不健康的特征,导致城市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供求失衡。从成立多部门协同工作的养老服务机构、制定"事前干预型"政策以及培养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城市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供求失衡,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龄人口的急速增加,使得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面临经济保障不足,医疗保障程度不高,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缺乏的困境。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对于应对社会养老保障的困境具有积极意义。社会工作介入养老保障要以老年人赋权为基本原则,通过提供经济救助、老年人服务以及相应的精神慰藉等途径来实现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农村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对他人的依赖越来越强。而今家庭养老仍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核心家庭和外出务工现象的产生,"空巢老人"大量出现,家庭养老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养老需要,养老院养老亦存在诸多不足。故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需因地制宜,在农村地区采取家庭与社区养老相结合、养老互助的模式,且于落后地区辅以政府购买子女服务等养老方式。该模式的提出旨在为农村养老新思路的开拓提出建议,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提升老年人养老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人口高龄化、老龄化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完备性和子女资源的有限性,使养老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对于丧偶老年人来说,养老更面临诸多困难。丧偶老年人非婚姻登记同居,俗称“走婚”,可以避免一系列组建新家庭可能遇到的和带来的问题与麻烦,诸如正式婚姻的法律关系问题、两个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个人财产问题、社会影响问题、婚姻家庭所需的稳定问题、子女的过分干涉问题等。老年人“走婚”有助于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情感需求的问题,社会对此应给予宽容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国家、家庭及老年个体三个视角探讨了我国所面临的养老风险。在国家层面,少子老龄化趋势凸显,人口发展代际失衡问题加剧,带来了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下降、养老金负担和医疗负担加重等问题。在老年人及其家庭层面,"独子养老时代"到来,空巢老人及失独老人一方面无法在子女处获得足够的养老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又未能起到足够的补充作用,使得他们面临老难所养、老无所依的困境;此外,贫困老人应对养老风险的能力较弱,养老境况堪忧。老年风险源自老年期的一系列丧失事件,同时对养老风险缺乏前期的准备和预防则是养老风险形成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养老风险凸显的事实呼唤"有备而老"。  相似文献   

10.
伴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龄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多,在老年群体的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其精神需求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些需求表现在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知识教育、自我实现等方面。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作为社会需求必须靠社区精神养老服务加以满足。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社区精神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低,社区精神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着设施和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无法通过社区服务加以解决,并且整个社会对精神养老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加强和完善城镇社区精神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探讨养老模式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如何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成为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年人生活状况如何,是衡量社会发展和谐程度的重要参数。文章以绍兴城区作为研究个案,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下的养老方式作出分析,着重探索了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新型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居家养老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和紧迫.要解决好中国的养老问题,必须在养老模式上弃旧从新.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已在一些地方试点,但还难以普及和深化.要建立居家养老新模式,需明确社区养老服务定位,转变养老观念;国家在养老问题上应实现角色转换,加大政府主导力度,树立政府责任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老龄人口的剧增、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模式并行存在,养老问题因而也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浙江北部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和生活质量的相关调查,希望发现中国当前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改进方案。此项目将主要调查主体集中在了浙江北部的中小城市(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成年家长、老年人以及政府机构人员的问卷与走访来了解浙北中小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和生活质量,直接、客观地从不同群体和不同角度了解老年人对养老问题的真切感受,以及他们对于当下存在的各种养老问题和对老年人的关心重视程度的看法及改进的意见。最后对搜集到的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比借鉴国外成功的养老方案,结合相关的文献以及地区的差异性,提出了初步的养老模式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社会不同阶层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活动方式差距还很大,要求也不同,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也存在诸多不同。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1753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养老模式的选择进行研究,倡导建立多层次、多选择、可以满足不同阶层需求的养老体系,对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区服务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节约社会资源,营造社区氛围,提升老年人的归属感,提供专业服务和减轻老年人子女的负担等优势。政府、社区、老年人子女作为影响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三大主体,其合理的角色定位在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发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家庭养老,在中国古代社会比较具有代表性。家庭养老的人员以子女为主,旁及其他亲属;家庭养老的行为涉及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重要方面;家庭养老的制度保障则从培植良好的敬老风尚、礼制约束、法律保障、给予老人优待等方面加以建构,确保了家庭养老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是一个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我在德国交流访问期间,和当地朋友谈过德国的养老问题。虽然德国具有完善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可以保证老年人衣食无忧,许多城镇还有规模不等的养老院,但是对于很多丧偶、子女不在身边的单身老人来说,他们是不愿意住进养老院的。陌生的生活环境和饭菜口味,僵化固定的起居时间都让他们很难适应。因此,有些早已习惯了家居生活的老人,宁可独守空房,也不愿搬进养老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摸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老龄化发展趋势,对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占老龄人口较大比重的空巢老人群体,其生活保障、身体状况、精神卫生等问题关乎着老年人权益保障这张安全网的健全程度。  相似文献   

19.
顺德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涉及老年人居住意愿、经济保障与收支、健康与医疗、居家服务、社会参与以及生活满意度等,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剖析,揭示了顺德老年人养老保障与服务需求的动态变化,以及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失独老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人口群体,其养老问题是我国人口领域迫切需要审慎思考、应对和解决的问题。失独老人养老不得不面对物质基础薄弱、缺少精神归宿与寄托等现实性困境。缺少完备的立法和养老保障体系、家庭养老支柱缺失、新时代下的生育观念等是造成失独老人养老困境的主要原因。加快失独老人社会保障法律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的养老功能,完善社区护理机制,在全社会营造热心慈善、关爱失独老人的良好氛围及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的力量等,是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纾困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