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码印刷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起步初期的高利润和低门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数码印刷行业也在不断地壮大.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数码印刷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实力薄弱的企业被清除出局.即使是实力雄厚的企业也有不少开始遭遇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数码印刷行业.全保服务是非常流行的服务方式.也是大部分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为用户提供的售后服务方式。购买数码印刷机、享受全保服务似乎已经成为数码印刷行业默认的购机模式。但在对一些数码印刷企业以及设备供应商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虽然供应商口口声声说全保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数码印刷企业老板们的言语中却透着种种的无奈。那么.全保服务到底给数码印刷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这种看似完美的服务方式让从业者们又爱又恨?造成这一现象的症结又在何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数码印刷作为印刷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设备厂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数码印刷企业是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用户也在更多地应用数码印刷的各种服务。但当真地聚焦数码印刷行业管理时.还真有点“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说到数码印刷,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数码快印店.以至传统印刷厂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数码印刷距离自己还很遥远。但随着短版、个性化的需求与大批量印刷需求交织在一起时.传统印刷厂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数码印刷。于是.我们不禁会猜想.当传统印刷厂“约会”数码印刷之后,将会摩擦出怎样绚丽的火花?在首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上,获得“创新应用奖”的企业VI光盘版包装便来自于以传统印刷起家的杭州文康印刷公司。本刊记者近期对杭州文康印刷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文康)总经理范从明先生进行了专访。我们的好奇心.也许.在这里能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5.
与名声在外的传统印刷业相比,国内印刷重镇深圳在数码印刷领域的上镜率明显要低得多.但这并不能埋没他们锐意前行,引领国内数码印刷业发展的雄心壮志。深圳数码印刷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前后渐成潮流.涌现出了一批颇具规模和技术实力的数码印刷企业。  相似文献   

6.
“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以下简称数码大奖赛)暨“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创建于2005年,在5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数码印刷行业同仁的支持下.它同数码印刷行业一同成长.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数码印刷领域最具盛名、最有权威的赛事之一.为积极采用和发展数码印刷技术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2008年初.人民日报社印刷厂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下属的民益印刷技术服务公司斥资400余万元引进了一台柯达NexPress 2500彩色数码印刷机,并借此一举杀入数码印刷市场。投产3个月来.数码印刷部门的产值逐月增加.尽管离月产值最低20万元的预期还有较大距离.人民日报社印刷厂厂长纪西铭仍对数码印刷的发展充满期待。他说.数码印刷目前在企业的定位还是报纸印刷业务的补充.但在报纸受新媒体冲击趋于萎缩的前景之下.数码印刷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8.
数码印刷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行业日趋成熟,一些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由于数码印刷"短平快"的特点,以及客户和行业竞争的要求,这些初具规模的企业已经在一个城市拥有多家门店,甚至在多个城市拥有门店,如恒晟、时美、同昆。同时,国外的数码印刷企业也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希望有所斩获,也以不同的经营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如联邦快递金考、SirSpeedy、易优图文。行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合格的行业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9.
“数码印刷在中国”用户调查已经做到第4个年头了。这4年,是中国数码印刷市场快速发展的4年,也是数码印刷行业从业者迅速成长的4年。设备新品层出不穷,数码印刷价格一降再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数码印刷在我国的应用究竞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数码印刷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此次由科印传媒《数码印刷》杂0志及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共同策划的“数码印刷在中国”用户调查,是以源于数码印刷企业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专门针对数码印刷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从业者心态所做的基础性市场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国内印刷业的发展,作为数码印刷企业.在面临本身行业发展问题的同时,对于这次全球经济的剧烈振荡又做反应?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5位数码印刷企业的老总:昆明颜之灵数码图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洁,上海大一数码技术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亢培琳、上海广建艺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平、南京华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祁欣和盛隆印务(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彤.共同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数码印刷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作为国内公认的顶级,权威的数码印刷赛事.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2007年“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以下简称2007数码大奖赛)于今年4月正式向数码印刷行业发出“英雄贴”.广邀业内企业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2.
一、制约数码印刷发展的一些因素 1传统短版印刷机的冲击成都的印刷行业内有许多的彩色小胶印机,这些小幅面胶印机质量优异,速度也较快,并且随着大量投资者的介入,价格也一路下滑,分割了很多本该属于数码印刷的市场,使数码印刷仅局限在超短版(100份以内或50本以内)和急件上。小胶印对数码印刷企业的冲击甚至超过数码印刷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18日,"富士施乐Innovate'06亚太区数码印刷行业巡回研讨会"在上海的富士施乐高新技术体验中心"epicenter"举行。"Innovate"由美国施乐成功创办,并逐渐形成富士施乐品牌的数码印刷行业研讨会,旨在定期向用户介绍全球数码印刷发展趋势、最新的行业经验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数码印刷新应用,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多附加价值并降低成本。通过探讨数码印刷发展的新契机,富士施乐也希望能帮助印艺行业创造一个全新的数码印刷市场,从而获取新的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作坊式和低端的数码印刷企业明显失去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少破产倒闭。在经济不景气,不正当竞争充斥市场的情况下,仅靠单打独斗,不利于数码印刷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整合资源,结成联盟才能做大做强,于是“共同打造数码印刷行业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呼声,似乎让处于价格战、同质化竞争中的中小数码印刷企业看到了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15.
2006“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的号角刚刚吹响.就得到了全国各地相关行业的积极响应。上海作为数码印刷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其数码印刷企业组成庞大的”上海代表团”,不仅在2005首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且对于2006年的再度比拼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上海代表团领队——上海轻印刷行业协会更是向参赛企业传递大奖赛的信息,并对相关的疑问做出细致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全球性经济萧条,将给国内带来很大影响,这个影响将从出口型制造企业逐渐扩展到服务型企业,印刷企业、数码印刷企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是在所难免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客户端受经济环境影响.将压缩成本,数码印刷行业整体赢利空间将减小。设备供应商用于新技术开发上的资金会不会紧缩,不好预测,但即使有了更高端的设备,国内的数码印刷企业是否会在这样的困境下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一、数码印刷发展概况与趋势 Strategies on Demand(按需印刷战略)公司通过对2005年第三季度的初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去年(2005年)的数码印刷产量增长了16%.比2004年预计的增长量要低.但相对于整个印刷行业2%~3%的增长率来说,它的发展已经很令人欣慰了。预计2006年.有540亿页文件将以数码印刷的方式印刷;2007年;将达到750亿页。数码印刷的市场将不再是一种”小而专”的市场了。据2005年9月《数码印刷》杂志调查.中国数码印刷装机量按倍数增长;达到765台(不含富士施乐)。据行业专家预计;数码印刷的收入占中国印刷业份额约在1%~2%左右。这两项数据均显示中国的数码印刷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多可能;也隐藏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8.
在数码印刷热潮席卷全球印刷业的今天,对于数码印刷,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打消“等到有了市场再去做”的念头。否则,就如同今天的传统印刷已陷于无休止的价格战.单价一次次突破印刷企业似能承受的底线.很多企业都不甘心失败.但改变不了停滞不前且淘汰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数码印刷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短版和可变数据印刷业务的逐步增多.使越来越多的传统印刷企业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开始关注数码印刷的发展。作为领先的软件技术提供商、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为传统印刷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印刷业的飞速发展,以“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为特点的新型印刷方式——数码印刷日趋活跃.市场迅速扩大。数码印刷正在影响着行业的方方面面,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数码印刷》杂志作为行业良好的交流平台,也在不遗佘力的为推动印刷行业的数字化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0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