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玉驹 《新高考》2007,(Z1):11-13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文中”义,即某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时,把握语境是关键所在。结合“语境”做题,“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其基本原则。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是指  相似文献   

2.
语境指语言情境,主要包括“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两方面.本文针对“语句翻译”“断句”“虚词理解”“辨析和归纳文意”等四类题型,大致扫描201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并结合典例浅探基于“语境”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境,简言之,就是语言环境。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境是指语言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个人的语言风格、方言基础、生活经验、知以水平、文化素养等的综合。狭义的语境,即“语义场”,指一个语言成分出现的“上下文”和”前言后语”,对确定语义起着最直接的现实作用。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的语境意义,主要是指狭义的语境。狭义的语境意义有两种:一是语言文字直接表达出来的意义,叫语表意义;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背后或者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深层意义,叫隐含意义。也就是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言内在的潜台词。检测学生正确理解语境的隐含意义,是衡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尽度。  相似文献   

4.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相似文献   

5.
“点”指的是具体的文章,“面”指的是阅读技巧上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而“点面结合”则指的是在做题时我们既要懂得掌握阅读中最基本的技巧规律,合理运用相关的专业术语,又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从实际出发组织答案。只有做到“点面结合”,方能使组织的答案态度严谨,措辞规范,要点齐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英语阅读生词处理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阅读生词处理教学的必要性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词处理教学的融入可有效优化英语过程的认知语境。生词处理在英语阅读过程的价值由英语词汇与阅读语境决定。词汇是阅读语境中的词汇,没有语境就不存在词汇,英语阅读理解依赖于语言环境,并经由“词汇”来界定语境,词汇与语境相辅相成促使阅读者可通过语境揣测生词,基于词汇融入语境。  相似文献   

8.
所谓“得体”,指的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恰如其分地使用语言。“语境”,即语言环境,分为内部语言环境和外部语言环境。内部语境主要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  相似文献   

9.
张鹄 《湖南教育》2002,(16):46-47
什么叫语境?语境是使用语言时与言语行为有关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实际情境,亦称“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语境可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狭义语境又叫“小语境”,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头语的前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广义语境又叫“大语境”,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语境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指交际者的身份、职业、年龄、教养、思想和心境等。客观因素指交际时的特定时间、地点和场合。语境的理论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中“联系”的观点。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阅读离不开语境,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忽视了语境的作用。为此,应引入语境概念,利用语境分析理论,采用“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重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新形式,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中,语境阅读是准确把握文本内涵、理解文化意蕴的关键。从文辞语境、认知语境、文化语境等角度深度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境就是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包括狭义的、广义的两种。狭义的语境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在阅读中则是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上下文,如上下句、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广义的语境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社会语境和个人语境。社会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等;个人语境包括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较大,在现代文的考查中更是如此。下面以一篇散文阅读为例,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联系语境进行阅读。选文①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  相似文献   

13.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如果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重要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关于重要词语的考查,往往不是考查词语本身的含义,而是考查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因此,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重要原则。那么,如何结合语境理解现代文中的重要词语呢?  相似文献   

14.
语境就是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包括狭义的、广义的两种。狭义的语境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在阅读中则是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上下文,如上下旬、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广义的语境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社会语境和个人语境。社会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等;个人语境包括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较大,在现代文的考查中更是如此。下面以一篇散文阅读为例,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联系语境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15.
“非构思”写作理论在完全颠覆和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构思主义阅读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构思阅读”的理论和方法。皇指出,“非构思阅读”不仅是一个充分关注了阅读主体、阅读当下语境、时空背景下的阅读智慧的阅读行为过程,而且是一个有阅读思维操作模型(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学习从阅读开始。什么是阅读?我们又得如何阅读?问题看似简单,如果仔细地去想一想,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道理。阅读中的“有”与“无”就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与阅读有关的“有”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指阅读物中有什么,其二是指阅读对象认知结构中已有什么,其三是经过阅读后得到了什么。而“无”,第一指的是阅读物中没有直接表白出来的内容,其二是指阅读者还没拥有阅读内容所包含的信息,其三是指通过阅读又会失去什么。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到的“情境”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误用现象。从理论内涵分析,它既指学习者身处的外部语境,也指学习材料自身天然存在的内部语境,以及由此产生的阅读氛围、心灵感悟和思维火花;从实际应用及优秀课例来看,情境的创设要贴合文本,注重实效,避免虚空,与教学内容相融,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往往是模糊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感悟不是靠对课文情节的分析、推理获得的,而是通过对文体的直感直觉才实现的。它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不进行层层的分析和推理。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自得行为,是不能告诉、不能…  相似文献   

19.
<正>一、“跨文化语境”:《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的可行性思路何谓“跨文化语境”?即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强的当下,不同文化归属的人交流程度加深,“面对陌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陌生的文化,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构成了跨文化语境。”为什么要以“跨文化语境”作为解析《促织》和《变形记》比较阅读的一种思路呢?  相似文献   

20.
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有两种,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是指语句内部的语言自身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上下文或者前后语。言外语境,是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时间、场合、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辅助交际手段(表情、手势、姿态等等) ,即通常所说的情景语境。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阿Q正传》)“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三个句子中的“扔”、“入”、“排”所处的语境。结合语境才能恰当、准确、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义、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及文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