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飞天是指佛教中能在天空中飞行的天神。敦煌壁画中几乎每窟都有飞天形象,飞天几乎成了敦煌壁画的代名词。飞天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形态优美,造型多变,寓意深刻。文章主要通过飞天的造型、色彩、形体以及外来文化对飞天形象的影响来探讨飞天这一艺术形象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正第257窟中心柱正面佛龛的上部,在佛光两侧,各画两身飞天。两身飞天构成一组,南侧这一组上面的一身飞天扬起两手,应节而舞,身体似乎在向下落;下面的飞天一边弹奏琵琶,一边仰头悠然地向上升起。这两身飞天动作相互协调,一上一下,一强一缓,一动一静,虽然身体略显僵直,但却给人以优美的感觉。在敦煌壁画中,这种两身一组的飞  相似文献   

3.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1年出版,揭开了敦煌石窟研究的新篇章。书中敦煌早期三窟——莫高窟第268、272、275窟,是学界公认敦煌现存最早的石窟寺遗迹。"敦煌地接西域",西北印度和中亚的弥勒信仰在三窟得到纯粹而完备的图像学表现。三窟的具体年代迄无定论,不同的意见及窟内复杂情况须深入探讨。早期三窟美术品的制作技法值得注意。敦煌早期壁画至少在绘制开始的步骤,应该是使用了湿壁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说明:作者后面第一个括号内数字为87年期数,第二个括号内数字为自试刊起的总期数。 石窟艺术飞天—乾阔婆与紧那罗—再谈敦煌飞天信仰与审美—石窟艺术研究随笔之一大足石刻中的绘画性因素—兼谈敦煌艺术对大足石刻的影响四川道教康崖造像述议漫谈敦煌艺术及其有关问题试论莫高窟唐代前期的山水画看教煌壁画也谈中国绘画透视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一)榆林窟第25窟壁画艺术探讨形象思维与法性—石窟艺术研究随笔之二榆林窟第3窟《千手经变》研究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二)段文杰(一)‘十)史苇湘‘一)(十)宁强(一)(+)王家…  相似文献   

5.
在敦煌舞蹈中,飞天形象审美独到,风格特异,具有代表性,其中最为常见的飞天形象,大多数是再现了敦煌壁画最为繁盛的唐代时期的飞天形象。多以女性形象为主,展现其轻盈、婀娜,彩带偏偏飞舞,千姿百态的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情景。舞蹈语汇风格明显,丰富多样,主要从三个方面凸显:一、手的形态风格特殊。二、动势走向风格明显。三、利用画面构图、队型变换来充分显示飞天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相似文献   

6.
以当下艺术测评传承飞天文化的行动介绍和传承敦煌文化打造文化校园的有效方法为主要依据,从艺术测评概念、飞天文化介绍、创建飞天文化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敦煌文化在文化校园中的运作效率,旨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敦煌陷蕃前后,随着禅宗的发展及其所尊奉的主要佛典《金刚经》的传播,敦煌壁画中也相应地出现了金刚经变。第31窟南壁金刚经变的最大特征是主尊为卢舍那佛。过去学界据此将其定名为卢舍那佛,应订正为金刚经变。金刚经变的一些主要画面,在第31窟南壁大部分出现。  相似文献   

8.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代多种文化在此交融、碰撞。由于特有的历史、风土条件,以原藏于莫高窟第17窟的遗书为代表,敦煌保存了大批古代遗书。敦煌遗书的发现,是近代重大学术发现之一,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促成了敦煌学的诞生。但是,敦煌遗书数量巨大,形态复杂,蕴藏的研究信息十分丰富,为编目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本论文介绍为解决这一困难所建设的敦煌遗书数据库。相信这一数据库的最终完成并上网公布,将为敦煌研究者提供实用、高效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
以西夏时期敦煌的涅槃变为研究中心,通过对西千佛洞第9窟,榆林窟第2、3窟,东千佛洞第2、5、7窟,肃北五个庙第1窟各处涅槃变的考察,梳理了敦煌西夏涅槃变中"抚足者"的变化。作者将这一时期涅槃变佛足处人物分成三种类型,认为新出现的贵人相老者为印度医师耆婆,这种变化与北宋以来佛教思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杜斗城先生开始从事敦煌五台山研究,并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出版了专著。杜先生的敦煌五台山研究,重点体现在五个方面:厘清了敦煌石窟中的五台山资料;建立了敦煌五台山资料整理与研究的基本框架;首次对《五台山赞》进行分类并判释了《五台山赞》和《五台山曲子》的抄写年代与创作年代;认为敦煌莫高窟第61窟就是敦煌的五台山并首次对各地五台山展开研究;梳理出九条古代五台山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顶西披、南披部分壁画进行考释,确定此画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依据《太子须达拏经》绘制。进一步对敦煌石窟中的须达拏太子本生画进行梳理,重点对第423、427等窟的此内容进行考释,并将第294窟须达拏本生画中现存的榜题与敦煌文书中此故事的榜题写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以集安长川1号墓壁画为代表的高句丽佛教元素对“凉州模式”“平城模式”“洛阳模式”等北朝石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继承。通过将其与以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第169窟、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等为代表的“凉州模式”石窟的比对,显露出文化传播的痕迹。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布局、释迦主佛、飞天、供养菩萨等佛教元素已不同程度可见高句丽对北朝中原和河西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供养菩萨花蔓冠、莲花化生等在形态上反映了与西域的渊源关系。关于飞天,与莫高窟西魏石窟飞天存在诸多相似,与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的飞天形态则愈加接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飞天这一中古时代重要的佛教元素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流变。  相似文献   

13.
读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贺世哲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大约建于北魏中期,相当于公元465—500年左右①。主室北壁画《难陀出家图》,在敦煌壁画中属于孤品,十分珍贵。史苇湘先生云:“画面中心是释迦坐大篱堆(草庵)中,两侧画飞天礼佛、诸菩萨侍立、诸弟...  相似文献   

14.
飞天艺术是画师们吸取印度佛教文化,脱封建伦理对人性束缚的过程,是逐渐完善的艺术形象,它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中,飞天艺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粟特妇女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粟特妇女生活很活跃,她们信仰佛教并参与建窟施舍等活动,经济上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农业等社会经济活动;粟特人还积极与敦煌地区的汉族及其它民族通婚,对于敦煌社会风气变化产生过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两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奠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17.
天宫伎乐是佛教艺术的产物,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中几乎都有这个题材,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第272窟窟顶叠涩式藻井的四周,许多天人置身于天宫的圆券门内奏乐歌舞,称为天宫伎乐.分析敦煌壁画中这一形式的各个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北区第464窟出土的回鹘文献残片B464:67的文字是以四行一组的押头韵形式写就的回鹘文诗歌。文章重点介绍、翻译并注解了该诗歌原文。在此基础上,解读了莫高窟北区第464窟墙壁上回鹘文题记的第三行诗节。  相似文献   

19.
归义军时期莫高窟与敦煌寺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义军时期莫高窟有寺院,称“大圣仙岩寺”,此寺院是僧官“勾当三窟”的治所,负责管理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三窟的日常事务工作;此寺为中等寺院,常住约为二十人。在莫高窟常住的除本寺僧人外,尚有敦煌其它寺院派住莫高窟的僧人,即所谓“住窟禅师”,负责管理各自寺院在莫高窟开凿的洞窟。此寺有固定的寺产和收入,其来源除了寺院正常的收入外,还有敦煌其它寺院在固定时间给莫高窟上缴的有一定数额的财物,各寺院要进行“纳官”。该机构组织各寺院在三窟进行如印沙、燃灯、转经等活动。  相似文献   

20.
吐蕃占领敦煌期间,敦煌佛教的发展在历史上达到了鼎盛阶段.除了凿窟、建寺和度僧等兴佛措施外,佛经抄写也达到了空前规模.本文主要从甘藏佛经抄写题记和其他历史资料入手,分析了这批藏经的抄写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