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5月29日起,北京晚报陆续推出《国家》特刊,每周一期,至9月25日,共18期。要在288个版面里萃取出共和国60年的发展绝非易事。但,北京晚报人做到了。《国家》特刊到底特在何处?策划出奇制胜,跳出"60"怪圈北京晚报编委会早在去年做完北京奥运会报道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新中国60周年国庆报道。新年伊始,就  相似文献   

2.
从2009年到2011年,北京晚报每年都创作年度大型特刊,连续获得巨大成功,上至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下到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从北京新闻媒体业界、相关行业知名人士,到北京晚报百万普通读者,嘉奖纷至,好评沓来.无论从创作规模上看,还是从读者反响上看,抑或是从获得奖项上看,《国家》、《梦幻》、《江山》这三大特刊,都无愧于一个名称:北京晚报年度特刊.而这三大年度特刊的成功,意味着传统报纸探索出了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之道:故事为王.  相似文献   

3.
百年奥运,意义非凡。2008年8月8日晚间和9日凌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晚报》等陆续出版了纸质版奥运开幕号外、特刊。综观全国各地报社,在最新信息的获取、印刷方面,能够迅速出动,让号外、特刊在奥运会开幕式结束的最短时问内与受众见面。这是一场报媒之间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4.
百年奥运,意义非凡。2008年8月8日晚间和9日凌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晚报》等陆续出版了纸质版奥运开幕号外、特刊。综观全国各地报社,在最新信息的获取、印刷方面,能够迅速出动,让号外、特刊在奥运会开幕式结束的最短时间内与受众见面。这是一场报媒之间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5.
2011年北京晚报推出的《江山》特刊获得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作为制作团队的一员,我参与了"北京寻迹"版组的制作报道.在整个特刊的制作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困难,比如如何把握历史的脉搏,如何在浩瀚繁杂的史料中选取适当的题材.更主要的是,如何做出符合北京晚报特色的特刊.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辉煌历程.作为首都主流媒体,北京晚报编委会经过精心策划,于2011年4月推出了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百年的《江山》特刊.这个特刊每周五刊出,分为"史"、"迹"、"士"、"镜"四个板块,每期16个版.我参与了其中"迹"这个板块的部分编采工作.在参与制作《江山》特刊的过程中,如何在新闻特刊中挖掘和运用好既有的历史资料;如何通过深入采访为史实提炼出新的细节、新的观点等等话题,带给我们启迪,也引发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曾丽 《新闻世界》2010,(11):65-66
本文对2008年我国4家报纸《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文汇报》奥运特刊的体育信息传播的体裁变化情况和版面设计模式进行了个案分析,力求全面认识我国报纸体育报道在特刊创作上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奥运特刊中新闻工作者体现出来的新闻艺术创作和新闻技巧,指出新闻人员在面对这类重大新闻事件时,在出版特刊时要注重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至9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北京晚报推出了每周一期16版大型纪念特刊《江山》,共20期.创意特刊时,北京晚报人就在思考,如何让特刊不停留于事物表象,而能够以事实回答疑问,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中国人民到底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如何认识其间的辉煌与苦难、成长与失误、抉择与彷徨?更重要的,我们今天所选择的道路究竟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它的历史合理性与逻辑起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100年的光阴,铭刻着一个古老民族从衰弱走向复兴的漫漫长路;90年的历史,记录着一个执政党从蹒跚起步到稳健前行的曲折历程.201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北京晚报编委会决定推出大型特刊《江山》.作为特刊主创团队中的一员,我参与了《江山·迹》的制作.如今《江山》特刊已经完美收官,回首这一段难得的经历,我认为,《江山》特刊的成功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以人为观照的主体,用历史中的小细节还原大变革;二是体现地域特色,在历史中解读北京精神,进而获得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时间和空间,以及时间和空间的产物,构成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加拿大传播学者伊尼斯说,相对于电子媒体的空间偏向,报纸这种以文字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媒体,更加偏向于时间维度.近年来,北京晚报相继推出"用新闻方式讲述历史"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家》特刊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江山》特刊,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不惟读者每周五蹲守报摊领报,人民出版社且结集出版,多家中央大报转载其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今年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华诞,一场围绕党史的新闻大战早巳在年初就打响.从4月份,作为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北京晚报率先推出一份独具特色的党史百姓读本——《江山》特刊,共计20期.作为主创人员之一,我从年初就介入了《江山》的策划.经过编委会的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下来:特刊将分为史、迹、士、镜四部分.  相似文献   

12.
莫娟 《当代传播》2000,(5):60-62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如何吸引读者,赢得市场,成为各家报纸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的经常性主题。 1997年 7月 1日,《广州日报》推出 97个版的《香港回归特刊》, 1998年 5月 4日又出版 80个版的《五四 80周年专辑》。国庆 50周年,《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都推出大篇幅、大版面的庆典特刊。《南方都市报》 2000年 1月 1日推出 200个版面的《新千年纪念特刊》,向读者解读 1000年历史,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广泛关注。   笔者就近年来几次重要庆典、重大事件推出的特刊、专刊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作一些初步分析。 一、策划在先…  相似文献   

13.
在纸质媒体中,《周末特刊》带给受众的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轻松享受。《前卫报·周末特刊》,以“战士写、写战士、战士看、战士评”为原则创刊,赢得了官兵的普遍赞誉。本文通过对这一特刊创办理念和模式的阐释.分析特刊在纸媒中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4.
版面研究历来是报纸研究的重点。2007年10月8日至22日,《人民日报》的《喜迎党的十七大特刊》和《欢庆党的十七大特刊》(以下统称“十七大特刊”),共出版14期。分析十七大特刊,仍有必要从其版面为切人口。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大日子。《人民日报》的《国庆特刊》以丰富的内容、多种报道技巧将国庆报道推向了一个高潮。本文以此次《国庆特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国庆60周年盛典里的报道内容、报道技巧以及编排特点,从而得出国庆特刊要实现其传播价值,需要组织者和报道者精心策划。只有突出媒体特色,国庆特刊才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左中右三报“七七特刊”抗战宣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的"七七特刊"虽然都以宣传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但是在宣传策略和技巧上表现各异,舆论宣传效果大不相同。《新华日报》的宣传琳琅满目,公共空间呈现多样化色彩;《大公报》关注民间、关注经济和文艺,有其自身特色;《中央日报》的声音单调,偏好政绩总结,未能有效地组织各种抗战力量在报上发言。三报的"七七特刊"是一个历史性"褶子",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并对未来的国共战争起着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各大媒体都做了相关专题,其中北京晚报制作了每周16个版、连续20周的大型专题《江山》.新闻纸如何在历史专题中出"新"?如何在浩瀚的历史资料中找到独特的角度、发出鲜明的观点、做出专业水准,给大众读者留下深刻而独特的阅读体验?本文以《江山》特刊中的"镜"版为例,浅析新闻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读百年来的西方对华记录.  相似文献   

18.
陈颂英 《新闻窗》2007,(6):19-21
10月25日,贵州日报在刊登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的同时,推出了12个版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特刊》(以下简称《特刊》)。这个由贵州日报社和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共同策划推出的特刊,分为《理论篇》(9—15版)、  相似文献   

19.
孙凤岐 《新闻窗》2007,(5):12-14
7月1日,正当全国上下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活动进入高潮之时,由《贵阳日报》推出的《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特刊》引起了读者的关注。特刊从挖掘“黔港十年共辉煌”的丰富内涵出发,推出了4个对开版的内容,特刊与头版上的相关报道联动,相互辉映,不仅使《贵阳日报》成为全省当天纪念香港回归主题报道量最大的平面媒体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份,楚天金报在短短20余天的时间内,连续推出四个特刊累计40个版的大型经济报道——湖北经济发展亮点与着力点(分别是《重塑大东湖》、《锻造内河第一港》、《两型社会展宏图》、《托起鄂西的明天》)。报道见报后,在湖北引起较强反响。不少报摊都将此特刊放在显眼位置售卖:许多市民还将此特刊收藏,留作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