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德战争初期 ,由于战前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原因 ,苏军在兵力兵器大于德军的情况下遭到重大失利。苏联没有从这些方面进行总结 ,而把苏军的重大失利归结为双方兵力悬殊。这种观点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掩盖了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真正内在原因。如果以分析苏军的编成和部署为研究视角 ,就可以探讨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真正原因 ,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9月,驻中国东北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派代表与八路军驻沈阳卫戍司令曾克林一道乘飞机到延安。苏军代表向中国共产党和朱德总司令表示敬意,问共产党能否撤离东北。本来,八路军来到东北,苏军非常高兴,但是,美国人将曾克林部进驻沈阳的事宣传了出来。根据雅尔塔协定和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东北是要交给国民党的。这就使苏联处于被动地位。朱总司令告诉苏军代表:我们在冀热辽土地上坚持抗战,不能撤出。最后苏军代表与朱德达成协议:苏军同意将原属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范围内的锦州、  相似文献   

3.
奇兵制胜     
肩章融雪炮兵司令巧妙侦察1944年4月,苏军决定对彼列科普发起反攻。为此,苏军调集了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试图一举歼灭德军。按当时情况,即使苏军的计划能够顺利实现,这场战斗最快也得用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获胜。然而,由于苏军指挥员从细微的事变中发现了取胜的契机,大大加快了战争进程。4月6日,天气骤变,彼列科普地区突降大雪。早晨,苏集团军炮兵司令在暖烘烘的掩蔽部里,注意到刚刚进来的集团军参谋长的双肩上薄薄地落了一层雪,其边缘部分有些  相似文献   

4.
事情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天,苏联军队的一艘潜艇,侦察到德军在新罗西斯克港有个秘密的防御阵地,德军在坚固的防波堤后面设置了迫击炮和大口径机枪阵地。苏军正准备在这个港口登陆,因此,这个阵地对苏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但是,苏军舰上的炮火打不到敌人的迫击炮阵地;用飞机轰炸也有困难,德  相似文献   

5.
论苏联在卫国战争前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许国林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制定了不切实际的战略进攻方针。因此在战争爆发后,苏军统帅部即按这一战略方针部署军事行动,结果使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处于严重的失利局面。面对这一严重的形势,苏军统帅部决定改变其战略方针,由原...  相似文献   

6.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公开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军不宣而战。开战仅半个月,德国各集团军群就分别向苏联腹地纵深推进了300—600公里不等,苏军在西部边境配置的170个师中有28个被歼灭,70万人员武器损失过半,30多万人被俘,2000多架飞机被炸毁或击落。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出现如此惨败的结局呢?本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苏军“红八团”入驻新疆哈密始末张岩苏军“红八四”,1938年春进入新疆,驻扎在号称新疆东大门的哈密,1943年离新回国,在新疆驻扎时间近6年。这是本世纪苏军5次出兵新疆中,滞留时间长,影响大的一次出兵。当时的新疆是由伪装进步,获得苏联支持的盛...  相似文献   

8.
蝴蝶的功劳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数十万德军围困列宁格勒。德军计划摧毁苏军的防御体系,而苏军决定隐藏重要军事目标。于是,专家们参照蝴蝶翅上的花纹与色彩,把多种伪装综合起来,给坦克、军用车辆等  相似文献   

9.
说明:一九四二年秋至一九四三年初,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反法西斯同盟国从此开始了战略反攻。苏德战场上,到一九四四年底,苏军已解放了苏联的全部国土。在北非战场上,英军于一九四二年秋在阿拉曼战胜德、意军队,将他们一直驱赶到突尼斯。一九四二年十一月,美军在北非登陆。一九四三年五月,北非战争结束。一九四三年七月,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不久攻入意大利,九月意大利投降,但其北部地区被德军占领。一九四四年六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半岛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之中。一九四五年初,苏军从东面,美、英盟军从西面攻入德国境内。四月,他们会师于易北河的托尔高。五月二日,苏军攻克柏林。五月八日,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0.
在法西斯势力疯狂发展,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建立时,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公开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军不宣而战。开战仅半个月,德国就纠集调动几路军队集团向苏联腹地纵深推进了300-600公里,苏军在西部边境的170个师中又有28个被歼灭,70万人员武器损失过半,30多万人被俘,2000多架飞机被炸毁或击落。连连战退,损失惨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就出现如此惨败的结局呢?本文试从苏军内部和苏联政府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华政策几经嬗变:初期对华军事援助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中期对华关系由热而冷,是因为苏联遭德军突然袭击,必然全力自保;后期苏军出兵我国东北,另有图谋。然而苏军对日作战,避免了中国人民为取得最后胜利可能出现的更大牺牲。  相似文献   

12.
1941年7月14日,一列德军军列正向奥尔沙城铁路枢纽站开来。突然,远处几十条"火龙"腾空而起,呼啸着扑向车站。随着一连串的爆炸,军列硝烟四起,德军伤亡惨重。这就是苏军新式武器BM-8火箭炮的第一次齐射,仅用了10秒钟,苏军就宣告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先介绍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战争故事。1943年秋,苏联红军在第聂伯河会战中,其先遣部队381师的两个先头营按原定计划在基辅北面的一个突破点渡过第聂伯河,抢占了先头阵地。德军发现了苏军的企图,调集大批坦克反击过来。这时苏军随机应变,一方面命令过河的先头营与阵地共存亡,展开猛烈攻势,给敌人造成主力就在这个滩  相似文献   

14.
蝴蝶的启示     
郭倩 《下一代》2015,(4):42
1.1941年8月,德国鬼子围困了前苏联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苏军的军事目标。2.苏军得知后,决定给重要军事目标实施伪装,迷惑敌人。3.轰炸日期渐渐临近,可是指挥官们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伪装方案。4.这天早上,一位将军偶然发现花丛中飞着几只蝴蝶,时隐时现,令人眼花缭乱。5.他想,若是设计出一套蝴蝶式防空迷彩伪  相似文献   

15.
<正>一、把握爱的尺度——严格要求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迁就放纵多,严格要求少;注重培养的良好习惯少;或者有的也想从"严",无奈"保护伞"太多,没法实行。于是,导致了许多孩子连基本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我们班的苏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一开学,就有老师向我"推荐"属于我们班级顶级的"宝贝"——苏军。虽然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本刊总第114期节选其中一章,介绍了中苏边界冲突。两位作者通过大量史料,证实了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不断增兵中苏边界,并不断对中国边民挑衅。1968年苏军出动装甲车冲撞正在七里沁岛上从事生产活动的中国边民,造成了中苏边界纠纷第一次惨重的流血事件。1968年12月27日,苏联边防军登上珍宝岛,拦截中国边防巡逻队。中国政府在抗议未果的情况下,通过外交斡旋,同时采取较为克制的自卫措施。然而,苏军的挑衅最终还是造成了珍宝岛冲突这一严重的流血事件。2002年俄罗斯出版《苏军的海外行动》,从苏方的角度描述了珍宝岛冲突。本刊节选编译该书部分篇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43年7月5日,在莫斯科西南四百公里处的库尔斯克附近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大会战,这就是著名的苏德库尔斯克会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五十天,波及了七个州的广阔地区,其规模之大,为现代战争史所仅见。库尔斯克位于苏德战场中段。这里的苏军战线向西伸出,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凸出部。从这里出发,苏军能够对德军的侧翼和后方进行深远突去,进而解放白俄罗斯,顿巴斯和乌克兰等大片国土。反之,德军也能够从凸出部的两腰实行突击,围歼防御的苏军主力,进而从西南方向威胁莫斯科,重操战略上的主动权。库尔斯克地区重要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北军 《中学科技》2009,(5):43-43
虎式坦克是二战时期德军的经典战车。厚重的装甲与88毫米坦克炮是虎式坦克功成名就的两大法宝。虎式坦克的88毫米主炮威力非常巨大,在与苏军的一次战斗中,两辆虎式坦克向2千米以外的苏军一个坦克集群猛烈开火,当场击毁16辆T-34/76坦克,有些中弹的T-34坦克整个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几米以外。  相似文献   

19.
兵林史话     
《中学科技》2009,(8):43-43
在伊拉克战场上最火的反装甲武器是什么?毫无疑问是RPG-7火箭筒。RPG-7火箭筒由苏联研制,于1961年左右大批量生产,成为苏军步兵班的制式反坦克武器。除装备苏军外。还大量装备华约国军队以及非洲、亚洲不少国家的军队。何以一个有40多年历史的“老古董”在今天还能“兴风作浪”?原因是其简单、实用、价廉且扩散范围广。  相似文献   

20.
苏联在1945年8月9日百万大军进入中国东北的情况下,迫使蒋介石政府的代表于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中有关旅顺口作为苏联海军基地的条款,为期30年。苏军占领旅大地区后,斯大林曾感慨地说:“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1952年底,苏军撤出旅顺。在朝鲜战争背景下,1952年3月28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提出:苏军继续留在旅顺。斯大林复电欣然同意。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党内围绕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赫鲁晓夫特别需要得到中共的支持,积极推动向中国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