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涛散文主要以"马""鸟""犬""牛"四种动物意象折射与投影个人精神意志,彰显出"英伟""高洁""忠诚""固守"等品质,以"物我合一"的形式使主体精神形象外化,体现了人与动物在人文立场上的相互关照,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并引发对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反思。与此同时,在周涛的动物意象创作中也存在写作向度转向琐碎平庸,难以不断超越的价值失范。  相似文献   

2.
易卜生早期诗剧<布朗德>中的主人公布朗德因与易卜生本人关系密切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特别的艺术价值.然而,布朗德并不是如从前的学者所肯定的正面形象,而是一个存在问题的形象.同时也是被剧作家本人所否定的形象.从对布朗德家庭伦理关系、社会伦理关系与宗教伦理关系的分析入手,可以说明他在本质上是一个无爱的人,既无小爱也无大爱.布朗德心中所谓的"上帝"就是他自己,就是"全有或者全无"哲学的影子.布朗德的形象,正体现了易卜生本人内心世界存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问题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引起重视,生态伦理问题也被现实问题不断推进发展。提到生态伦理问题,就必须面对生态伦理中涉及到的三个维度:生态、科技与人。生态为科技所破坏,科技为人所利用,而人又必须以生态为依托而生存发展。应分别站在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生态伦理中这三者的关系,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民间故事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故事、传奇故事、动物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形象反映了哈尼族传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蕴含着的丰富的生态意识。其神话传说故事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传奇故事中包含着"大地伦理"的生态寓意,动物故事中则蕴含着万物平等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生态伦理建立在生态经济学分析基础之上,物质变换断裂理论发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业生产必然采取的剥夺自然和人的不道德形式,协同进化则表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任何片面强调"斗争"与"合作"的环境伦理话语都缺乏辩证的方法论基础和恰当的经济学考量。在马克思那里,生态伦理的建构和实现从属于更加广大的政治规划,而在这个政治规划中,生态伦理作为人与自然平等的伦理关系,可持续发展作为代际平等的伦理关系,社会主义作为人与人平等的伦理关系取得了一致的哲学基础,并在生态经济学的基础上获得了统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伦理学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理论,分析研究琳达·霍根的《太阳风暴》这一力作,分别从土地伦理理论的三大方面:人与土地、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出发,探讨作品蕴含的伦理关系和生态危机,同时指出处在白人殖民者权利主导下的印第安民众的生存困境,从而揭示了印第安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为构建自我生存空间所做出的挣扎与努力,体现了其中的哲学思想和对印第安人民的深切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文化中,关于如何对待动物是可接受的或者说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从儒家的视角来讨论和分析这一伦理问题,梳理儒家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与动物关系问题的态度,尤其是对异种移植中使用动物问题的伦理论证有所启示。透过中国古代的价值观,也可以更清楚看出目前西方语境中关于此问题的论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因集中体现其生存状态和折射人们生态意识而成为小众/大众,民族性/国际性的至关重要的话题。美国当下的动物电影运用动物等意象,不仅揭示了美国启蒙理性下科技进步背后的生态危机,同时对启蒙辩证法进行深刻反思:新技术革命下的工业文明的盲目发展使得动物成为试验品和消费品,导致人和动物、人和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疏离、异化和扭曲。动物题材影片集中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思考了启蒙危机导致的生态困境出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术伦理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伦理特性的、交互式的伦理关系。这种伦理关系以学术人个人的"德"为基础,表现为学术人个人"德"、学术共同体"善"和社会"理"三者的辩证统一。学术伦理所具有的这种理论属性,可为今后对学术伦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及大学学术治理实践提供一种思路和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生态伦理成为可能的合理性建构就是"人是目的"。对"人是目的"的合理解读应该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对人的终极关怀不应理解为对人的欲求的满足上,而应是人的需要满足。人的欲求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现实性、享乐性,人的欲求往往掩盖了人的本质需要,那就是人最终作为种的形式、作为类的存在物延续下去的需要,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现实的欲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虚假的需要,最终导致人的自我否定。本质的需求才是真实的需要。当人类以此为出发点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生态伦理就有了现实的根据,生态伦理便成为了人的伦理最终也成了人的内在自觉了。  相似文献   

11.
正养黑熊取胆汁事件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动物伦理与哲学研究上,中国还处于文盲状态。中国目前似乎没有一个哲学家是动物伦理哲学家,没有一所大学开设动物伦理学课,没有一个机构专门做动物伦理研究。西方人在对待动物的伦理研究上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西方有专门研究动物伦理的机构。美国的很多大学都有"动物伦理"课程,这样的课程一般设在哲学系。  相似文献   

12.
对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路径,生态伦理无法从西方文化内部突破传统观念的禁忌,而开始借助于"东方转向",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无我"主题不同,儒家的"仁民爱物"由血缘亲疏的人际伦理关系扩大到整个自然界,在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同存的"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走向"制天命而用之"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相辅相成的生态伦理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在外语研究"生态化取向"的大背景下,有必要结合生态语言学研究成果对教材进行"生态评估"研究。本文在梳理了生态语言学研究中的已有成果后认为,"社会责任""生态人"等概念和有关"多样性""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教材的生态评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最后,论文尝试性提出一份生态评估的"检查表",同时指出,"生态评估"与传统的教材评估并不排斥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4.
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取题广泛,大多涉及家庭、爱情、道德、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其作品中,他常巧妙借助一系列意蕴丰富的动物形象,深入探讨人与社会、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犀利地直面社会问题。从生态理论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阿尔比的代表作《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最典型的动物形象——山羊,以揭示其蕴含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探讨作者通过作品所展现的人类生存状态,从而深入发掘出阿尔比借助山羊原型隐含在作品中的对人类生态文明日益恶化的担忧以及对生态和谐的期望。  相似文献   

15.
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揭露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至上的思想所导致的土地和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及其恶果,警醒人类不要在利益的驱动下滥用土地、破坏资源,否则将遭受灭顶之灾,该小说是较早揭示土地和生态伦理的小说之一。本文运用生态伦理思想解析作品中反映的以土地和动物为代表的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现象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揭示斯坦贝克的生态观和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所遵循的基本伦理精神形态,其伦理诉求体现为伦理价值观的过渡和伦理关系的变革。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社会伦理精神现状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目标呼唤树立新的伦理精神,从伦理根基、格局、场域及评价指标角度出发,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精神构建。这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切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以追求"有品位的质量"为核心,以"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技术""教育与自然"四大核心关系为突破口,走向立德树人深层生态,推动以"学校"为单位的整体转型性变革。四川"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探索提供了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把握,包括理论来源和哲学根基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回答. 马克思认为生态伦理产生问题的根源是制度问题即资本主义制度,其表象是认识根源、社会根源和城市化建设根源. 解决生态伦理问题的途径是实现科技创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佛教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重建人和世界的和谐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缘起论是佛教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成。"无我"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主张应以"无我"的胸怀对待世间万物。佛教提倡一种整体论的宇宙观,认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圆融无碍,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佛教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佛教的平等思想、慈悲思想和敬畏生命的思想。佛教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有助于协调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式教育"是一种为改变各种知识之间的生态失衡状态,形成各专业知识之间、知识与自我之间的生态关系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出真正具有智慧的"开放性专家"。"生态式教育"是从受教育者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出发,根据其基本规律进行教育活动。这种人就是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人""贯通而求洞识的人""通达而识整体的人"。本项目希望将"生态式教育"引入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结合民族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探索科学的英美文学教学课程体系,提高英美文学课教学质量,从而推动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