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也悄然地走进了中学校园,成为高中生必不可少的联络工具。作为一把双刃剑,手机在给广大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目前,国内的中学教师普遍认为手机对于高中生而言弊大于利,多数学校采取“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的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如何引导高中生在校园内合理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高中生假期使用手机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假期玩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而且他们主要用于娱乐为主,并存在使用时间过长、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学习下降、正常社会交往的弊病。原因在于高中生自身的自控力较差、手机自身的优点和父母的管教不严所致。要教育高中生摆脱手机的掌控,需要学校、父母和高中生三方努力。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手机上网人数已大幅增加,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已达3.18亿,高中以上学历群体使用手机上网率为56.1%。智能手机的占有量也在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移动学习相关理论和手机网站制作技术的日趋成熟,很多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也开发了相关的移动学习模块,知识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高中生手机使用的现状,指出了高中 生使用手机的现实情况以及产生的影响。然后分析了高中生 对手机使用情况的不同认识,像利与弊的认识、自我约束力的 认识以及实践行为的认识等。最后提出了教师采用多样化的 引导方式,家校合作把握教育良机的策略来提升高中生对手机 使用的认识。这对高中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手机功能具有多元性。对于高中生而言,手机不可或缺。然而一些学校担心学生沉迷于手机影响学习,于是禁止携带手机进校园。学校采取"一刀切"之方法不可行,如何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才是新命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渐渐进入"寻常校园里"。手机媒体功能丰富,寓教于乐,给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快乐和便捷,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手机滥用、错用对高中生正确价值观、合理行为规范和正当交往方式的形成构成了很大威胁。当下如何理性分析手机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是摆在每一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大部分高中生都拥有智能手机,而且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强大,在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发挥出智能手机的作用,做好基于手机学习平台的高中语文微型学习设计,保证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一、手机学习平台在高中语文中的作用1.丰富学习容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高中生的学习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借助手机来开展微型学习,可以有效地丰富学习的容量。  相似文献   

8.
林文斌 《考试周刊》2015,(46):163-164
"手机"、"早恋"、"交友不慎"已成为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的三大杀手,手机作为现代科技产物普及到每位高中生手中,由原始基本通讯功能演变为今天酷似微电脑集通讯、娱乐、多媒体于一体的移动平台。对高中生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给高中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及人生观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社会、家庭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新课题,期待班主任者德育工作者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手机十分普及的今天,技校学生使用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主要有:增加了个人不必要的消费、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干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本文对技校管理、规范手机使用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逐渐成为公众普遍接纳的一种沟通方式.作为引领短信文化发展的主力,高中生的成长和社会化进程深受短信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中生对手机短信的依赖情况,认为高中生对手机短信依赖程度较高,并对其人际交往、情感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应采取必要的干预策略:辩证地看待和分析手机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手机短信在学校管理和高中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政府加快相关法制建设进行和监控技术的完善,规范管理;建立社会、家庭、学校联动的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毛惟平 《科学启蒙》2016,(Z1):38-4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手机已不仅仅是通信工具,它还兼具着电脑的某些功能。那手机在高中生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会使高中生更依赖电子科技吗?它又给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三所高中(分别为S校、T校、H校)展开了一次调查活动。问卷设置  相似文献   

12.
徐建 《考试周刊》2013,(76):179-180
信息社会,大多数高中生都有手机,近年来作者就高中生手机的用途及管理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总体来说,高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教育者要在管理上转变思想,变堵为疏,重在引导,强化监管机制,对违规手机暂代保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青少年网民的急剧增加,对手机依赖也趋向年轻化,为了了解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与焦虑、人格特征的关系,随机选取福州某中学168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列联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高中生手机依赖与焦虑、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手机依赖与焦虑无相关关系,手机依赖在人格特质三个维度(内外向、精神质以及神经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所对应的的概率值分别为0.004<0.05、0.023<0.05、0.04<0.05.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原由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变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信息交流工具.但手机对于主要任务是学习的高中学生而言,的确是一大"祸害".现在的手机简直就是一台微型电脑,上网、聊天、游戏、影视等等一应俱全,它对高中生的诱惑是巨大的.而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有的学生上课就偷偷玩手机,不认真听讲,长期下去致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学生晚上不好好按时休息,拿出手机聊天、游戏或者看电视剧,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有一些学生甚至在考试时利用手机作弊等等.由于手机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学生之间还会形成一股新款手机攀比风.所以进行一次"高中生不带手机进校园"的主题班会是十分必要的,不带手机进校不仅有利于端正校风、学风,更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手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学校园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手机在中学生群体中有极高的使用率.本研究以温州地区三所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高中生手机使用以及手机依赖的基本状况,探讨了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高中生词汇学习现状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作为语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对高中生词汇量的要求逐年提高,词汇教学越来越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而目前高中生词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从平时的口头表达到考试时的选择或书面表达,词汇已成为高中生英语水平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杨积强 《甘肃教育》2011,(22):37-37
近几年来,学生中间持有手机的人数在急剧增加。三年前,笔者所在学校拥有手机的学生寥寥无几,而现在,经抽样调查发现,我校(一所农村中学)初三学生的手机持有率为30.7%;高中生持有率为48.65%;而初一、初二的学生中间,也有人数相当的学生持有手机。尽管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不能将手机带入教室,但是学生拿手机的人数还是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手机沉迷是当今社会一个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世界性难题。未成年人手机沉迷表现出手机游戏成瘾、手机视频迷恋、手机社交依赖和手机学习异化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长时间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发展,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过度化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诱发心理疾病;捷径化使用手机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能力与积极学习体验,弱化学习力;无序性沉迷手机增加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与不良人群的机会,引发失范行为。为更好地防控未成年人手机沉迷,需要从严控未成年人手机“触网”的年龄、空间和时间红线入手,保障未成年人手机使用时长合理化,推进未成年人手机接收内容分类化,指导未成年人手机“触网”行为适度化。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干预,引导未成年人理性使用手机,防止未成年人成为“被手机耽误的一代”。  相似文献   

19.
物理的学习随着年级的增加越来越难,对于学习物理,兴趣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高中生影响显著。如果高中生对学习物理有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非常快乐,学习效果也会很好,反之,若是学生对学习物理兴趣缺缺,那么物理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兴趣是学好物理的第一步。本文分析了高中生学习物理的现状,并对怎样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A5):168-16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现代高中生的生活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解高中学生的生活方式现状,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走访、电话访问等方式研究高中生的生活现状。研究表明,目前高中生的生活存在严重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现象,学习占用绝大部分时间,手机的使用频率提升,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必要的锻炼和娱乐活动时间减少,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