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什么是知识生产?知识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是必要的。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重要信息就是知识和人才问题,就是知识生产的问题。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冲破了传统的富裕观念,即富裕为占有生产资料和物质产品。在奴隶社会,富裕为奴隶占有者!在封建社会,富裕和土地占有相联系;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谁掌握资本最多,谁就最富裕;在当代,富有者或发达国家则是知识的占有者。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建设四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更具有紧迫性。我国的四化建设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科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人民革命战争需要出发,依靠人民群众,提出了群众观点的生产学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生产思想。毛泽东的生产学说解决了生产的一系列基本理念,即生产什么?人民所需;谁生产?人民是主体;怎样生产?走群众路线;为谁生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这些思想对今天指导我们民主、科学地开展现代生产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个生产项目,在生产批量、生产成本费用、存贮费用以及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情况都是确定数值的条件下,如何制定不时期的生产计划,使生产的成本费用以及产品的库存费之和为最小。这就是所渭的生产与存贮(或生产与库存)问题,它是个多阶段决策问题,一般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求解。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设某生产厂家调查了市场情况后,估计在今后四个时期内巾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如下表:假定:不论在何时期,生产每批产品的固定成本费为3(千元),若不生产,则为零。每单位生产成本费为1(千元)。同时任何一个时期生产能力所允许的最大生产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为渡过经济困难时期,河北省在保持人民公社体制的前提下,对农业生产责任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省委制定了恢复经济的"十项政策",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张家口地委还在"三包"到组农业生产承包制布点试验的基础上,向华北局农业工作座谈会提交了《关于推行"三包"到组的生产责任制的建议》并报送毛泽东主席。但是,此项切合实际的改革建议最终被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否定。这一时期河北省进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和实践,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的端倪。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的教育原理,是我们党一贯的教育方针,是我们发展教育事业、进行教育工作的根本的指导思想。多年来,我们在贯彻这一方针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或是教育与教学工作忽视了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或是过多组织了学生的生产劳动,冲击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十年动乱时期,  相似文献   

6.
夏商时期的手工业已颇具规模,据考古资料显示,这一时期的手工业已出现明显的分工,计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骨器等作坊遗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的发达程度。夏商时期国家已相对发达,各项手工业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相比史前手工业作坊的单一、粗糙,夏商时期的手工业不仅在规模上有巨大的飞跃,在手工业内部也进行着革新与质变,主要表现在手工业作坊生产开始出现专业化的现象。这与国家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是分不开的。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促使国家内部阶级分化加快,也进一步保证了国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我国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原因在于明清从事茶叶生产的劳动力充足、茶叶生产技术有更大进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及官府采取了有利于茶叶生产发展的政策。茶叶生产的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良性互功,农业内部的社会分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分为萌芽期、产生期、发展期及升华期四个时期,文章分析了不同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不同解释,进而阐述了其对职教课程带来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秦汉以前,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过了曲折的道路,新石器晚期江南的河姆渡文化十分先进,养蚕缫丝的手工业以及房屋建造等都已开始,并对黄河流域的文化有较大的影响。殷周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停滞下来。春秋时,江南的冶铜、铸剑、织丝等手工业又重新兴旺起来。到了秦汉时期,虽然北方的手工业生产发展比较迅速,但江南的手工业也仍在发展。秦汉时期,官府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巨大,除了秦在咸阳、汉在长安设有工室外,全国各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中小学通过采用弹性学制、开设劳动课程、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产劳动知识等方式来开展生产劳动教育,推动了根据地的社会生产和教育事业的普及,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以文化科学教育为主,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时因地制宜;坚持以生产劳动为纽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精神生产是一项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对象、以一定系统化形式的精神产品为结果的社会生产活动。所谓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摆脱蒙昧与野蛮的开化和进步状态,它包含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所创造的各种积极成果的总和。文明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类对自然限制的超越和驾驭能力;对自身社会关系的控制和调节水平;人的主观世界的进步程度。作为上述三个方面进步状态的凝结和标志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了整个社会文明结构的基本骨架。精神生产在整个社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生产和消费,是构成社会生产过程四个环节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正确认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横行当道时期,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基本原理,否认消费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甚至不准人们提消费,因而给我们的理论研究和经济工作带来了严重的祸害。粉碎“四人帮”以后,论述生产和消费关系、肯定消费在生产中的作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相结合”)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104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相结合”的认识具有差异性,“相结合”的内容、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今天,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面前,我们讨论“相结合”问题,似乎应在更大的视野背景中,即以客观社会现实要求为主线索说明相结合的内容、要求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玉米生产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一种喜温作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占世界近一半,其次为亚洲(占1/5)、欧洲(占1/7)、拉丁美洲和非洲。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作物生产比唐代有所发展。这一方面表现为品种的增加和数量的增大,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和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宋代长江流域诸经济作物中,较为突出的是茶、蚕桑、麻棉和果木业。本文对这些经济作物的生产状况作了初步探讨,并简要分析了经济作物获得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产活动由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两大部分构成。本部分内容论述了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类型,阐明了区位因素对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对世界六大农业地域类型和三大工业区域案例分析,扼要论证了区位因素并分析了在工农业生产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课...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已经公认,精神生产(又叫精神劳动)同物质生产、人口生产一样,是社会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种生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社会生产系统,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理论界忽视了对精神生产的研究,以致目前尚未形成比较全面的精神生产理论。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历来是重视精神生产的,尤其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曾对精神生产作了精辟论述。这些纲领性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深入地研究精神生产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生产管理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企业的现状研究,指出建立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一定要适合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企业;并针对上海某企业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套符合企业特色的、循序渐进式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关键词:经济增长,生产管理,计划与控制,调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在继续保持其花卉生产优势地位的同时,亚洲(中国、印度等)、非洲(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南美洲(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的花卉生产已经兴起,并发展成为新的花卉产区。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认为,工业化以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与人的本质之间的矛盾,即人的异化。马克思把变革日益不能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为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意义的唯一途径,此后的思想家们沿袭了这一思想路径,对工业化时期物质生产层面的技术理性进行批判。但人类历史从来都是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并行的历史,两种生产构建出同一种文明的两个不同时期,承担了两种不同的历史使命。人口生产是社会伦理秩序建设的起点,仅从物质生产层面探寻伦理意义上的"价值"容易陷入逻辑怪圈,而对人口生产历史意义的自觉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工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