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数学教育》2.010年第6期刊登了徐纯剐、张琴竽老师的文章“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证明的棵究”中收集了代数法中的三种证法,几何法中的两种证法和向量法中的一种证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证明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补充了6种新的证明方法,包括代数法中的两种证法、几何法中的三种证法和向量法中的一种证法,在新证法的探究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还存在着其他的证明方法等待着我们的探究与发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平面笛沙格定理的8种证法,这些证法来自五个不同的学科:初等几何、解拆几何、矢量代数、线性代数、射影几何。  相似文献   

3.
中学代数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恒等式或条件等式的证明题,本文试把其证明方法作一归纳. 一、直接证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问题"若a,b为正数,并且a+b-1,则有不等式(√a2+1+√b2+1≥√5)."文[1]给出了较为复杂的代数证法.之后,文[2]给出了简明的几何证法,并进行了如下推广:  相似文献   

5.
高中《代数》上册(必修)第282页例2,求证:arctgx arcctgx=π/2。 本题有多种证法,下面笔者给出一个新的简洁证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代数基本定理的多种证明;给出一种初等证法。  相似文献   

7.
以一道伊朗(代数不等式)奥赛题的抽屉原则证法为基奠,用代数的方法巧妙地勾画出赛题的经典加强;伴随而至的是一连串的优美经典的三角形不等式.通过思维换位的方式,突破了常规下的"用三角形代换的方法证明代数不等式"这种思维定势.为初等数学研究——用构建代数"母"不等式的方法去建立或探究三角形不等式开了先例.  相似文献   

8.
以一道伊朗(代数不等式)奥赛题的抽屉原则证法为基奠,用代数的方法巧妙地勾画出赛题的经典加强;伴随而至的是一连串的优美经典的三角形不等式.通过思维换位的方式,突破了常规下的"用三角形代换的方法证明代数不等式"这种思维定势.为初等数学研究——用构建代数"母"不等式的方法去建立或探究三角形不等式开了先例.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反证法一般是用来证明几何问题的,但有的代数问题,用直接证法感到困难时,不妨也考虑用反证法试一下.本文试以竞赛题为例,予以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一九八一年第二辑的题为“三角‘模式’在解题中的应用”一文的[例四]已知:x~2+y~2≤1,求证:|x~2+2xy-y~2|≤2~(1/2)。作者认为代数证法过程太繁,且路径冷僻,不易想到。其实也不一定。该题的三角证法固然简捷,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代数证法。实际上,代数与三角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相互沟通的。如运用恰当,就有可能找出证明该题的方法。本文先从代数与三角的联系出发,找出证明的简捷方法,然后将该题推广到一般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不等式证明中,我们比较熟悉用代数的方法去寻求其问题证明,如何借助图形证明不等式,大家关注不多.本文试图从构图入手,给出某些不等式的几何证法.  相似文献   

12.
贵刊 2 0 0 2年第 1期上刊登的朱绍智、王国平两位老师《一道竞赛试题的 5种证法》.看后很受启发 ,现补充两种证法以供读者参考 .其中 ,证法 1辅助线自然天成 ,证法简洁 ,可称最优解法 ;证法 2不作辅助线 ,用代数方法 ,思路新颖 .图 1题目 :如图 1,△ ABC中 ,AC =BC,∠ ACB =90°,D是 AC上一点 ,AE⊥BD交 BD延长线于 E,且AE =12 BD.求证 :BD是∠ ABC的角平分线 .证法 1:延长 AE、BC交于 F ,因为∠ ACB =90°,AE⊥ BD,所以∠ 1=∠ 3 .(同为∠ F余角 )又 AC =BC所以△ ACF≌△ BCD(ASA)所以 AF =BD所以 AE =12 BD =…  相似文献   

13.
自然数的平方和、立方和公式的证明是中学数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由于公式结构优美,质朴通俗,用途广泛,长期以来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所喜闻乐见,而其证法思路丰富,入口宽广,方法多样。由于自然数平方和公式的各种证法已使大家耳熟能详。本文对正整数的立方和公式给出如下若干代数构造证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有一类带有根号的不等式,如用一般方法来证,需多次平方、较繁。学过三角函数(《代数》第一册)后,通过联想,可找到它的巧妙证法。这些巧妙证法颇富启迪性。  相似文献   

15.
高中(代数》上册(必修本)第220页例2,求证:arc tgx arc ctgx=π/2。 这个等式的证明有多种方法,具体证法如下。 证法一 根据诱导公式及反余切的定义得  相似文献   

16.
高中《代数》(必修)下册第12页例7:已知a,b,m∈R_ ,且aa/b 此例课本和参考书上分别用分析法和比较法给出了证明,本文再介绍几种几何证法. 证法 1(构造直角三角形)作 Rt △ABC设, AC=a,AB=b  相似文献   

17.
正2002年第20届伊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三轮有这样一道代数不等式试题:题已知a,b,c∈R+,且满足a2+b2+c2+abc=4,求证:a+b+c≤3.安振平老师在文[1]中通过代数变形与三元均值不等式给出了一种代数证法;之后在文[2]中运用抽屉原理又给出了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简证;张俊老师在文[3]中利用三角代换给出了该赛题的另一绝妙证法,并很好的揭示了该不等式的渊源.文[1]中由条件a2+b2+c2+abc=4出发,得到一系列有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于两个代数不等式,给出一类双向无理不等式一种简捷、划一的新证法.定理1 设X_i∈R~ (i=1,2,…,n),k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一个例题的三种证法. 例证明??的值是自然数. (选自初中代数双基训练一书P9617题) 证一用复合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配方法来证明. ??的值是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张和瑞郝鈵新编《高等代数》中一道习题与教材体系不符之处 ,并给出该题的一种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