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分析和增收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分析了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如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产品产地市场稀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隐性负担过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等,并提出要认清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搞好农产品销售服务、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多个方面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孙随根 《天中学刊》2002,17(6):90-92
驻马店市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既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供给与转移、小生产与大市场及农产品低层次的供过于求等深层次矛盾,也有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价走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含量低及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等原因。增加收入的对策有: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民的融资环境及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在当前要加快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创造条件转移农村劳动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和信息网等。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实行政策性补贴等),参照国内外相关的经验,指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现实的选择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出了发展劳务经济要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沙县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强调农产品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等农业结构调整途径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物流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91—2007年的农产品物流相关数据,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FGLS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农产品物流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总体效应。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额对农民收入的弹性为0.467,说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但却相对缺乏弹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物流成本和农产品损耗较高、农产品增值能力弱。因此,提高农民的物流意识,推进农产品包装和流通加工,发展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导的第三方物流,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和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西部山区省份农产品灵活性差,农产品生产受农药、化肥的影响,农业技术落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三农观念仍很落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刚起步,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农产品在国外市场没有竞争力或竞争力很弱。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质次价高,会失去大量市场份额;农产品价格完全受国际市场左右,会出现农民生产增产越多,收入越少的现象;有些涉农企业,由于技不如人,会逐步被驱逐出市场,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恶化。西部山区省份农业劳动力的大转移,促使户籍制度改革,改变对三农的观念,迫使我们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使云南农村改进技术,改善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应对策略是:彻底更新观念,树立全民平等的思想,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强化服务体系,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不能再靠单打独斗,要联合协作,走多角化、多元化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农村各级教育。  相似文献   

7.
造成我国出现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劳动力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劳动力素质和农村经济建设任务要求的不适应、城乡收入差距大、农业效益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难以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双面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农民观念的更新、收入的增加、发展的促进,另一方面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农田耕种后继乏人、土地实际利用率有所下降、农产品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应通过提高农业产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来调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机化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导致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速度、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电气化滞后、农民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低和农机推广力量薄弱是影响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边际劳动产出为零的农村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只有将劳动力转移出去,农村、农民才能摆脱贫困.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入世后,农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农业劳动力输出后,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更新了观念、积累了资本,正是对这种改造的一种储蓄.  相似文献   

10.
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完成与否.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并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1997- 2001年,除2001年我国农民收有所增加外,前四年农民增收都处于停滞状态。尽管政府一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解决农产品过剩、价格过低的问题,但是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实。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是:一方面现存的农产品卖不掉,另方面优质物农产品又很难生产出来。农民没有能力生产市场所需求的高效、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低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造成我国农民增收难的多种因素中,城市化滞后是最主要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就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使得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进而可以使农民从以下途径增加收入:能够节约大量土地,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拉动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刺激农产品价格;能够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事关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低碳高效生态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低碳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就必须促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必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就必须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4.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揭示了传统的农业部门存在着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随着这个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劳动力供大于求将会逐步转向供求平衡,出现被人们称为"刘易斯拐点"。城乡劳动力的比较利益就会趋于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就会向一元经济转化。其着眼点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舒尔茨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民福利低下的主要原因不是劳动力大量过剩,而是由于受教育机会少,受教育程度低,即人力资本投资少。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福利低的问题,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投入,使农民与市民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实现人力资本投资均衡化。一旦农民的智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有条件向生产广度深度进军,创造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实现由穷向富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的比较利润较高,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很低,产生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农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消除高农业比较利润与低农民收入矛盾的出路在于正视农民兼业,引导兼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专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实施激励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促进农地适度集中;降低农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免除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挥其在农地规模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农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2004年在中央一号文件的鼓舞下,青岛市农业结构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了调整步伐。随着我国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青岛市农业结构还存在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偏低、绿色食品发展不快、市区间发展不平衡、农产品附加值低和森林覆盖率还偏低等问题。青岛市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高职教育面临的重任及其创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北京郊区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正在从传统的小生产者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与此相适应,农业高职教育必然面临着为北京郊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育紧缺人才,为农民转移承担就业培训和培养现代产业工人等重任。因此,农业高职必须从京郊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被普遍认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剩余经济.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为了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为了发展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产业,为了繁荣农村必须加快城镇化的进程.这一发展思路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而实现的关键是如何使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镇顺利转移.多年来转移的实践证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缺乏就业技能是影响转移的最大障碍之一.为突破这一障碍,2003年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以下简称<培训规划>),今年4月六部门启动了年培训转移农民500万的"阳光工程".  相似文献   

19.
一、入世与开展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分析1.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入世后劳动就业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入世给我国劳动就业带来的影响,在农业就业方面,总体上是负面的,中国的小麦、大米、大豆、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配额都将大幅度提高,对美国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要降到14.5%,而且要取消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农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农村人口的转移有两种形式,一是无序转移,即农民在毫无职业能力准备的情况下,盲目流入城市,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高失业率和犯罪。另一种是有序…  相似文献   

20.
基于SWOT分析的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并促使其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是南阳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南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必由之路.使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化和标准化,完善特色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未来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