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托儿”盛行,买房的,会遭遇“房托儿”;买药的,会遭遇“药托儿”;看病的,会遭遇“医托儿”;买车的,会遭遇“车托儿”;找伴侣的,会遭遇“婚托儿”;上学的,会遭遇“学托儿”;跑官的,会遭遇“官托儿”;被采访的,会遭遇“记托儿”,甚至饭有“饭托儿”,电话有“聊托儿”,互联网有“网托儿”,诸如此类,可谓不一而足。然而,诸如“房托儿”这类词,古今工具书没有收入。而在《现代汉语词典》却有“托儿”这样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tuōr〈方〉指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①给“托儿”如此定义,相当准确。显然,以上“房托儿”等…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该所1978年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作了较大修订,不仅增收了许多新词,而且对一些词的词义和用法作了改动。以下举报刊中常用的两组词“象”与“像”、“帐”与“账”为例作一说  相似文献   

3.
“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文并茂”与“图文并重”虽只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大不相同。“图文并茂”,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的意思;按照1999年版《辞海》的解释是图与文都“美盛”的意思。这两种解释可以用美丽、丰盛来概括,即有图片,有文字,形式美观,丰富多彩。“图文并重”一词目前尚未见到收入词典,但“并重”两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分等次,同等看待(2000年版改为“同等重视”)的意思。据此,“图文并重”可以解释为图片、文字不分等次,同等看待、同等重视。“美丽、丰盛”与“不分等次,同等看待、…  相似文献   

4.
“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解释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辞海》将之引申为“章的精要处”,故“新闻眼”即指一篇新闻的精要所在。它在新闻作品中,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或一个段落,也可以是标题或导语。  相似文献   

5.
大凡火车站、汽车站的候车厅里,一般都设有“问讯处”。但是,你注意了没有,“问讯处”大都成了“问询处”。《现代汉语词典》1522页“问”字下列有词条“问讯”而无词条“问询”。问讯的义项有三个:(1)询问。如问讯处。(2)问候。(3)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说打问语。  相似文献   

6.
专门术语注释应遵循“四性”原则──兼谈《现货汉语词典》的编纂林立【上海】本文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专门术语为例,论述其注释的“四性”原则:(一)注释的科学性;(二)释文的简洁性;(三)义项的全息性;...  相似文献   

7.
抓“两点”爆“冷门”──谈谈怎样选择新闻报道点子湖北《襄阳报》韩书成有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消息靠点子,通讯靠情节”。就是说一篇新闻报道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报道点子的选择。什么是新闻报道点子呢?点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关...  相似文献   

8.
用词“合理想象”不可取焦凤鸣“骛”与“鹜”是古汉语保留下来至今仍作为成语的一个语素被使用。二者的声符相同,都是“”(WU),但义符不同,一个从“马”,一个从“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骛同“务”,从事、致力;鹜,鸭子。但对这两个意义调异的词,有人...  相似文献   

9.
汉语同音字多,未必是好事,电话通知“全部来”,听成“全不来”,满拧。也巧,几天内收到三封信,都有一个词儿:捅娄子,但写法不同。一位文化界的老友写的是:“此间会议,领导又说千重要万重要,不捅楼子最重要”作“楼子”;一位报界编辑写的是:“老总告诫,谁捅漏子,谁负责”作“漏子”;一位期刊编辑写的是:“言论栏目难办,怕捅娄子也”作“娄子”———那么,到底是“楼子”“漏子”,还是“娄子”?便查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倒是都作“娄子”,《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却作“捅漏子”,并特意加…  相似文献   

10.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11.
“莘莘学子”不等于“学子” “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举“莘莘学子”为例。  相似文献   

12.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13.
“徐家汇家俱世界”、“精艺家俱店”、“东昌路家俱城”、“东方商厦日本 TVC 家俱”、“红木家俱商城”……漫步申城街头,户外广告中的“家具”之“具”不知为何一律写为“俱”,视者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翻遍《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辞典》、《中华大字典》,均不见“家俱”一词,跃然纸上的是明明白白的“家具”二字。此“具”意指“器具、用具”,是名词;彼“俱”乃“全、部”之意,是副词。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如果硬要找出什么牵连  相似文献   

14.
“青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词,使用频率很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比喻重视或喜欢。词义很明确,没有什么争议。可平时又常会“碰见”另一个词“亲睐”。例如:网络报纸越来越受瑞典人亲睐(《当代传播》2001年02期):港府有关机构亲睐电子媒体(《出版经济》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15.
“经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以此类推,“文学经典”自然指那些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文学著作,在这里传统和权威具有不可替代性。当然传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权威要有社会的认可。之所以翻看词典并在此照录原文,是因为这几年伴随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物的丰富,更伴随着图书的商品化,举凡出书必称精华,满目所见皆为经典,致使笔者固有的观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不得不再查词典以确认。商贾重利,以经典为噱头,明清之际已大有人在,不足为奇;奇在一些堂堂国家出版社,在新闻出版总署一再强调…  相似文献   

16.
1998年8月7日《城市金融报》第二版王振忠同志的发言摘要中有这样一句: “对不文明的客户,要豁达大度,不斤斤计较,即使有理也应委屈求全,客户走时要与之告别。” 该句“委屈求全”一词中的“屈”是错字,实际应是“委曲求全”。 《现代汉语词典》释:[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另有[委屈]①  相似文献   

17.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l-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司事实,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  相似文献   

18.
释『赚』     
“赚”这个字,眼下很火。街上人相遇,很少再问“吃了吗?”关心只在赚与否;放眼望去,会有“XX帮你赚大钱”的广告,令人怦然心动;侧耳听去,会有“XX这回赚大了”之说,令人顿生追慕之念。 “赚”因有“贝”字偏旁,人们会轻易认为,此字只与钱有关,因为谁都知道古人曾用贝壳当钱,如“财”,如“货”,甚至如“贿”,如“赃”……《现代汉语词典》对此字的注释:一是“获得利润,跟‘赔’相对”,二是“利润”,三是“挣(钱)”,反正不离钱。然而人们容易忽略,《现代汉语词典》里,其实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赚”,但读音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版”和“外版”或“本版书”和“外版书”,是出版发行行业习用的两个专用术语(“行话”)。《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收这两个词。《出版词典》等出版发行专业词书也未收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和含义是什么,现在有点模糊不清。 什么时候在出版发行业中出现这两个术语,难以进行精确的考证。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版发行界,这两个术语是常用的,而且含义是清楚的。出版社对本社所出版的书称为本版书,对非本出版社出版的书称为外版书。商务印书馆门市部,当时既销售本馆出版的书,也销售非本馆出版的书;对本馆出版和非本馆出版的书,有加以区别的必要,因此使用了“本版书”、“外版书”两个术语。生活书店、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也是如此,都有区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