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德育情境创设的若干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情境创设的若干原则安徽省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戴锐众所周知,在德育过程中,德育对象的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其德育接受意愿、接受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德育实效。为了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使之适宜于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创造出师生情感、欲...  相似文献   

2.
灌输式德育导致了目前德育有效性日益弱化的困境,情境德育的提出正是为走出这种困境所作的一次尝试。情境德育的基本理论内涵是指在一定的德育情境中完成德育活动,也就是在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生活和西方人文精神的各种对话中达到德育自身的目的。通过情境德育真正恢复德育的教化本性,从而激发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其表现出积极的姿态,进而在其行动和观念上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德育——欣赏型德育模式论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过程的本质是价值引导情境中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学关系民主化、德育内容具有开放性及教育方法具有自由特征,即实施主体德育。而欣赏型德育模式符合主体性德育要求,其基本构想为:教师是参谋或伙伴,德育情景审美化,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论有效德育情境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杰 《教育探索》2004,(3):92-93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德育的方法相当丰富,但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能尽如人意。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努力创设德育情境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通过创设德育情境,在营造的情绪氛围中开展思想品教育,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移情共感,互相交流,最终实现德育目标。有效德育情境应具有科学性、多元性、情感性、主体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高校中主要以显性德育为主,这种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显性德育忽视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体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逆反的心理,为德育工作的展开产生一些阻力。而高校隐性德育以戎隐蔽性、平等性、渗透性等特点逐渐被高校领导者和大学生所接受。在高校德育中形成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的模式,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高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6.
课堂作为教育活动赖以展开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时空存在,同时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空间。要完成其德育使命.就必须使课堂中实时存在的每一个情境都能创生德育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情境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登全 《师道》2011,(7):72-72
在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爱心教育、励志教育和法制教育共6个德育基地,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德育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培育素质,改变过去的德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理论多、践行少、接受少的不利局面,提高了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德育过程中,由于受教育者的心理误区和德育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学校德育表现出逆反心理。这种抵触情绪若得不到有效疏通和引导,就会影响德育的实效性,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德育过程中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从而运用心理学理论,从大学生接受德育的心理规律出发,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接受教育中的心理过程特点,进而调整德育内容、方法,使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彭秀华 《成才之路》2012,(19):90-91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课堂中实时存在的每一个情境都能创生德育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情境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的价值,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德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德育知识是对德育本质和青少年品德教育的认识以及学校德育经验的描述.德育观念是德育知识积淀的结果,主要包括主体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教育、情境德育和整体育人等.德育智慧则是德育知识与能力素养的一种综合反映,涉及知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三方面.德育知识、观念和智慧共同构成现代教师的德育素养,而德育素养是教师或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1.
诗意教学就是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教学和谈话,让学生感悟或创造诗情画意,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和心智启迪。它具有教育语言形式美、预设情境意蕴广、实施操作样式多、针对评价方法新等特点,改变了以往思想教育“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道德灌输的对象的现象,有利于调整德育过程偏重道德认知,轻视情意发展,强调行为规范形成而忽略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12.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内部矛盾的解决,不断地积累起新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德育工作要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创设必要的德育情境,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服务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服务德育把教师的“教”看成是教师职业实现的活动和过程;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活动和过程;就学生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服务自我生成与发展良好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服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服务劳动价值论、服务产品理论、“学生中心论”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许佩卿 《文教资料》2012,(8):135-137
对话德育的提出,既是对传统德育的理性反思,又是对现实变化的积极回应。对话德育体现人本性、基于平等性、强调理解性、体现互动性、追求互惠性。尊重真诚的教育姿态、观照生活的教育情境、宽松包容的教育氛围、求真向善的教育导向、运筹帷幄的教育智慧是实现对话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季敏 《江苏教育》2022,(95):35-36
温暖德育是融合了关怀教育理论和情境德育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理论。温暖德育不仅强调把德育放到有意义的情境中,更需要班主任在具体情境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班主任在德育活动中可以创设德育情境,用知心围绕学生,彰显德育的温度;构建关怀关系,让学生在温情的氛围里展开有效对话,彰显德育的深度;重视价值引领,让学生加深自我认知,彰显德育的厚度。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核心理念是实践育人,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我们怎样才能使德育教育贴近学生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教育情境的选择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挖掘集体活动中的德育价值为出发点,以现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基础,针对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总结了集体活动这一教育情境对德育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基本要素,考察了我国高校德育网络现状,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落到实处,取德实效”,应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网络系统,使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处于有机联系之中,“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内容一致、方法科学的德育,发挥德育网络系统的系统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欣赏型德育模式既反对灌输,又反对放任,它希望走一种"中庸"的教育路线,倡导德育成为"美丽""动听"的教育,使德育过程的参与者"诗意地安居"。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德育选修课的开展,体现了欣赏型德育模式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德育成为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它既解放了教师,也放松了学生,使他们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中快乐地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有效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德育视域下隐性教育的情境创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将德育的目标内隐于生活之中,将德育的过程寓于情境之中。它是淡化教育者角色身份的环境式、平等式、感悟式的教育,说到底是情境教育。情境教育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教育,它是对环境教育的浓缩和升华,体现了教育者的创设意图和创设理念,彰显了德育的魅力和独有的价值。为了提高情境教育的有效性,创设的教育情境要体现目标性、任务性、评判性和全员性的特征,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关注教育者介入情境的方式、学生融入情境的方式和情境对学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