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像制品市场的“冷”与“热”●吕珂音像制品专卖店内不时传出激昂的或轻柔的音乐,却难挽留行人匆匆的脚步,往日生意兴隆的音像制品专卖店已不复风光。笔者访问了几家音像制品专卖店,老板和服务员无不摇头叹气。有一位售货小姐告诉笔者:以前只要某位歌星的歌带或歌盘...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受众市场细分化成为必然选择,广播逐渐走向了“窄播”,各个专业频道应运而生。有人这样形容,“从前的广播是综合型大商场,而现在的广播就像是专卖店,经营得好的专业频道就是名牌专卖店”。所以,专业频道的经营就应该像经营专卖店一样,做出特色、做出品位、做出品牌来。  相似文献   

3.
肖雅 《河北广播》2005,(5):83-83,86
很多年前听到一位研究传媒的学者曾谈到美国ABC的一个理念,“特定的节目给特定的受众,满足特定受众的需要,特定受众的集合便是我们总体的受众世界”,当时的感觉是这一理念距离我们很遥远,我们的广播不是要服务大众吗?然而,就如同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们习惯于逛百货商场而不可能预见“专卖店”:“精品店”一样,随着“大而全”式的综合频道已无法满足受众细分的收听需求,广播从“广”到“窄”的潮流也在不断催生出各种专业频道的出现。那么今天,专业化的主持人行将替代“万金油”式的主持人也将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景观。这是一次新的梳理、新的整合、新的定位和新的突破,而主持人要想长期存活下去,就必须要到适合的栏目中去寻找自己,也就是说在专业化中找到专门的自己。  相似文献   

4.
胡春明 《新闻传播》2010,(7):22-22,24
现在“大而全”的报纸很难做大做强.行业报就更不用说了。行业报本来就是为了满足某种行业、某部分人,或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创办的.它不能办成“超市”,要办成“专卖店”。在这个细分的报业市场里,你这个“专卖店”里的产品一定要是最权威、最专业的,这样人们需要某种特定的东西,就自然而然地找你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和正义的象征,在“本命年”里穿红内裤、红胸、红腰带等,讨个平安吉祥的民俗盛行已久。按照12生肖属相划分,我国每年就有上亿人进入“本命年”,哪怕每人只为“红色商品”消费5元钱,也会形成数亿元的大市场!一位小保姆看到这个商机后,开创了京城首家“本命年专卖店”,两年多时间,竟从中收割了近百万元财富。主人公巧借民俗赚大钱的经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创业启示呢?[编按]  相似文献   

6.
你还在手机专卖店买手机吗?如果是的话,那你就太“老土”了,而且你要为你的“老土”多付出几十元,甚至上千元。  相似文献   

7.
索尼在中关村每一个电脑市场都有正品专卖店,但事实上专卖店可能一台电脑都卖不出去,还要开着干吗?——我们想想,如果没有正品专卖店开在那里,水货怎么卖得出去?企业家是“战略家”,社会学给你的是多角度的视野。社会中并不存在那么严格的经济学假设  相似文献   

8.
2015年注定是出版业呈现分水岭的一年:纸质书迎来了销量严冬后的春天,向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高颜值”时代过渡;与此同时,电子书的发展陷入了纸质书和手机阅读的夹缝中,进入低迷期。本文预测了未来的创新阅读趋势:电子动画效果、弹幕式交互阅读、特色交互式实体书店的兴起等,出版业将以革新的阅读方式,进入全民阅读时代。  相似文献   

9.
“十佳景点”、“十佳旅行社”、“十佳专卖店”、“十佳过硬餐饮企业”、“十佳信誉商场”等,时下,类似的评比活动在一些地方媒体屡见不鲜。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为中国人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讲课时说:现场采访的方式分成四种类型:①重大突发事件的“遭遇战”式采访。这种采访对于新闻记者来讲最富有挑战性,是现场采访的最高层次。②重大非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目击”式采访。这种采访虽然不是突发性的、但也要求记者在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容易较好把握住重大题材的报道。③“暗访式”现场测验采访。记者为了查实、验证一种看法,精心选择、策划并以“当事人”的身分去直接介入事件,进入现场采访,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策划色彩,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选择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1.
梁衡 《传媒》2001,(4):11-12
街上为什么要设“专卖店”?就是要独树一帜,求个性,专卖某种名牌,进了这个店的商品有身份,价码高。报上的好栏目就是好稿的“专卖店”,你要当名记者,你的稿子就要想方设法挤进名栏目。记者要学会利用栏目的名牌效应提高自己稿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当然,这个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的写稿水平,向高标准看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杜晓莉 《新闻界》2006,(4):127-127,126
一、“A:B”式报纸标题及其研究概况 “A:B”式报纸标题指的是带有冒号的报纸标题,A、B分别代表冒号前后的内容。在“A:B”式报纸标题中,A既可能是体词性成分也可能是谓词性成分。例如:  相似文献   

13.
从“杂货铺”到“专卖店”,形象地说明电视节目构成的发展历程。栏目化是当今电视节目宣传组织形式的主流形态。由“百货”的大而全、小而全,到如今“专卖”的专栏型、品牌型,是电视进入成熟期的显著标志。“仅中央电视台就有将近300个栏目,节目形态已相当复杂,同时每个地方台也有几十个栏目,全国加起来不少于1000个栏目”(罗明《电视有学、研以致用》《电视研究》98年第1期,第14页)。庞大的栏目阵容已经形成。在实行栏目制片  相似文献   

14.
时下听得最多的一句对经济新闻的评价,就是“内行人不屑看,外行人看不懂。”其具体表现可以用一些公式来概括,如:产量X 创产值Y 获利润Z 同期增长W%,这可命名为“填空式报道”:又如:GDPX 增长率Y% 评论“今年开局形势喜人”,这可以叫做“简单因果式报道”;还有一些报道干脆直接将国家新颁布的政策法规原原本本地搬上报刊,变成了”红头文件式报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5.
从“杂货铺”到“专卖店”形象地说明电视节目构成的发展历程。栏目化是当今电视节目的主流形态。在实行栏目制片人制的电视台里 ,基本上栏目就是机构 ,栏目在 ,人在 ;栏目撤 ,人散。栏目的灵活机动、能上能下适应了市场竞争 ,共同描绘出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竞争画卷。一、栏目化对电视业的重大贡献1 .栏目化使电视业的发展进入专业化阶段。分布于各栏目的专业人才 ,从“杂货店”的“生产厂家”被相对固定和分离出来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实践 ,成为本栏目的行家里手 ,在名牌栏目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以人定岗为以岗定人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瑞典的精算师到过不少国家,也见识过不少好东西或者坏东西,可是他说自己不知道什么叫“时尚”,而是“到中国,才懂得时尚”。他列举说:他曾经在香港的Prada专卖店看到一个女孩为买一个黑色的皮包而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他的中国同事骄傲地向他展示自己的劳力士手表,甚至连上四年级的邻家女孩都告诉他,如果不懂一些名牌,  相似文献   

17.
ZARA的低成本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西班牙服饰品牌,ZARA红遍全球,2006年已在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000家店铺,销售额达五十多亿欧元。ZARA的经营模式就是“快速、少量、多款”,人为造成缺货,“快”更是它最突出的特征:快速设计、快速生产、快速出售、快速更新,即使在远离西班牙总部的上海专卖店,仍然能保持每周更新两次商品。  相似文献   

18.
梁雪梅 《报刊之友》2012,(11):149-150
当下消费社会中,奢侈品消费中的身体文化传播研究可从“奢侈”的历史入手。“身体文化”卷入传播领域,成为“最美的消费品”。受人类“好奇”本性推动,人们不断追求“奢侈”,将“身体”进行“自恋式投入”,因此奢侈品得以推陈出新。“身体文化”进入奢侈品消费的过程,好比“红楔刺白”:首先“身体文化”(楔子)在消费文化(蛋白)中不胫而走,成为主导论述话语,再直击核心(蛋黄)——奢侈品消费。结果,“蛋黄”穿破,和“蛋白”融为一体,意味着奢侈品消费充斥、填满了整个消费文化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的兴起曾使报纸“消亡论”、“寒冬论”甚嚣尘上,而进入“倒逼式”发展的三网融合,可能使悲观者更悲观。报纸、广播、电视,原本同属于传统媒体范畴的“兄弟”,却在三网融合新政中“分道扬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开始了“三个人的舞蹈”,传统媒体原本的“老大”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20.
在联想和柯达的签约仪式上,刘军笑着说:“联想也要赚点零花钱。 联想试水数码冲印 这两天,联想阜成门店显得格外忙碌:接受柯达方面的考察、筹备“数码写真馆”、布置数码展台。店长苏海霞的脸上一如既往地挂着笑容,但心里可并不轻松。毕竟这是联想1+1专卖店里头一个开展数码业务的店面。今年年底前,柯达还将支持联想陆续在全国大中城市的50家联想1+1专卖店内建立“联想数码影像中心”。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