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历史与文化学院张有智教授撰著的《先秦三晋地区的社会与法家文化研究》一书 2 0 0 2年 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共 2 6万字 ,主要由夷夏篇 :法家文化形成的土壤 ;宗族篇 :法家文化形成的政治背景 ;法家篇 :法家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等篇章组成。关于法家思想及其起源的研究 ,古今中外著述颇丰。该书另辟蹊径 ,以三晋文化为切入点 ,运用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相结合、三晋地区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研究方法 ,对三晋社会与法家文化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中国地大族多 ,文化形态的空间差异显著。三…  相似文献   

2.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以“法治”为核心,但比前期法家更系统、更深入。在怎样推行“法治”的方法上,也比前期法家更完备、更具体。因此研究他的思想不仅对研究先秦法家思想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非是继吴起、商鞅、申不害等战国后期法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他对以往的法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和扬弃,从而将法家思想的理论水平推进到了新的高度,被后世学者看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内容丰富,文章主要讨论其君臣观,并从中探讨《韩非子》中所反映出的韩非的治吏思想。  相似文献   

4.
三晋法家和齐法家同为法家 ,但政治理念却不相同。齐法家是理性的、有序的君主专制 ,三晋法家是绝对的、极端的君主专制。表现在司法上 ,齐法家把法律置于君主之上 ,三晋法家则将君主置于法律之上 ;在君臣关系上 ,齐法家主张君臣互相约束 ,三晋法家则要求臣绝对服从于君 ;在刑罚的使用上 ,齐法家按罪配刑 ,求之公平 ,三晋法家按需配刑 ,求之效益 ;在治国的宗旨上 ,齐法家主张富民而治 ,三晋法家主张民贫而治。文章从经济观念角度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齐法家重视并发展工商业是其理性、有序的政治理念产生的基础 ,而三晋法家对工商业的强力抑制只能产生极端专制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法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流派。王充是东汉时期海纳百川的思想家,他肯定明法尚功的法家思想,反对法家的集权和专制,批评韩非子忽视仁义道德、否定儒家思想的片面性。王充自己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在法治思想、历史进化观、逻辑思想和批判精神方面,承传了法家思想和法家精神。  相似文献   

6.
法家类著作在古典目录分类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书·艺文志》中法家类著作被归入到诸子略中的法家。从《隋书·经籍志》开始逐渐稳定下来,除在明代法家类著作被附录于杂家中外,从《隋书·经籍志》一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被归入到子部的法家或法家类。伴随着这一过程,法家类著作种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类著作,到后来逐渐增加的宏观法制理论著作、治狱类著作、对法家经典进行考订的法家类著作、微观法制理论著作及辑本。  相似文献   

7.
马、蚁之智     
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在与反动儒家学派的斗争中,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理论体系。韩非在阐述其法家思想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少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嘲讽了反动儒家思想的欺骗性,揭露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反对社会进步、搞复古倒退的顽固派面目。读读这类寓言故事,对于我们研究儒法斗争历史,了解法家思想实质,将会有所启发。这里选载几则,并由铁丝厂工人赵庆福、钢丝厂工人刘蓉,大沽化工厂工人黄富贵、师范学院中文系工农兵学员王铁琨试作注解,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秦朝的暴政包括重赋、重役、重刑.法家主张重赋、重役、重刑与否,是秦朝暴政是否和法家思想相关的重要判断依据.法家总体上是反对重赋和重役的,因此法家思想不应对秦朝的重赋、重役政策负责.法家的“重刑轻罪”思想是秦朝实行重刑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因素.因此,法家思想应对秦朝的重刑政策负责,但不应承担全部责任.法家思想既具有反重赋、反重役的反暴政因素,也具有重刑轻罪的暴政因素,具有复杂的两面性.秦朝的暴政是与统治者的冷酷个性、骄傲自大、骄奢淫逸、信奉五德之说、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以及采用法家的重刑之说等因素有关,仅仅把它归结为受法家思想的影响难免失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尤其以儒、道、法最为世人称道,而法家思想则最终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帝国。在宣扬“依法治国”的今天,传统法家思想继续被当下的学者研究,可见其对当代法制的借鉴意义。而韩非的法家思想则对当今的中国法治建设环节中的立法、宣扬法律和执法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韩非(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提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体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真研究韩非的法治理论并给予正确的历史评价,对于深入批林批孔,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家的耕战政策,又称农战政策。它是历代法家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以保证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基本政策。当前,研究法家的耕战政策及其历史作用,不但能够为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并且对于进一步揭露与批判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批林批孔运动开展以来,各报刊、杂志陆续发表了有关东汉末推行法家路线的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研究文章。曹操,是我们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历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关于如何评价曹操,它涉及到法家与农民战争的关系,法家路线的阶级实质和法家的进步作用等问题。展开对这些问题的争鸣,对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评价法家,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将是有益的。现将前一段评曹中提出的若干问题和看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法家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进步政治派别。他们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对于促进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对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创建,立下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反对奴隶制及反动儒家的斗争中,他们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新,反对复旧,建立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进步的历史进化论,制定了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推行统一战争的“法治”路线,提出了一系列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挤、政治、文化主张。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闪耀着批判的战斗精神的光辉,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热情。 但是几千年来,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者和国内外一切反动派,一直把法家视为异端邪说。法家的代表人物遭到攻击,法家的著作受到歪曲,法家的历史作用被抹煞,儒法斗争的性质被颠倒。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法家的思想,对法家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给予科学的评价,弄清反动派为什么和在那些主要问题上攻击法家,对于识别尊儒反法思潮的阶级实质,识破儒家的反动面目,吸取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管理学视野的先秦法家治道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法家的治道思想以法家价值论、人性论、历史论、知识论为基石 ,构成了法家管理思想的哲学观 ;法家治道以道为本 ,以国之治强为目标 ,以法为行为标准 ,以势为运行力量 ,以术为操控方法 ,法、势、术结合 ,构成了法家思想的管理观 ,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 ,以此构建了管理型法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15.
蔡银强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2):16-17,25
法家流派在汉武帝时期就消失了,但是法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占有重要的地位。《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是我们认识法家思想和主张最重要的典籍。认识法家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了解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可以说法家思想在西汉初期由台前退居幕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渗透,已深入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机理里。  相似文献   

16.
废私立公——法家公私观的道德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法家公私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成两个历史阶段(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分别论述了这一公私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及历史意义,并对其在理论上的得失作出比较详尽的分析和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法家和以《商君书》、《韩非子》为代表的晋法家在吏治思想上有其作为法家的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一致性表现为在选吏上他们均主张以实践为用人标准,任人所长而不求全责备;在治吏上均主张明确职掌,以法治吏。其差异表现为在选吏上,齐法家先德后才,而晋法家则是以才为主,忽略道德标准;在治吏上,齐法家主张上计课功,而晋法家则认为建立在利益相异基础上的官吏之间的互相监督才是最佳治吏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70年代,余英时先生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文中提出法家是反智论者,“反智论”在法家的系统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三十年后,周炽成先生于本世纪初撰文《略论法家的智性传统——兼与余英时先生商榷》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法家不仅不反智,而且“扬智、崇智,开启了智性传统”。而实际上,法家确如余英时先生所言,反智而非崇智。周先生之所以得出法家崇智之结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全面地解读法家原始文献。  相似文献   

19.
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寓言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者圣人被塑造为:站在法家对立面,受法家批驳的孔子;既有儒家性格,又大力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直接以法家面目出现,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历史人物,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20.
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寓言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者圣人被塑造为:站在法家对立面,受法家批驳的孔子;既有儒家性格,又大力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直接以法家面目出现,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历史人物,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