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给工业注入新的活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在于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发展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对当今中学生——未来的祖国建设者,加强环境化学和防止污染的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自觉地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改造优化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化学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复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农业的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利用等,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王岩璧 《甘肃教育》2011,(18):53-53
随着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共同的呼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之中.这是我们每位化学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覃红玉 《考试周刊》2014,(35):137-137
化学是一门与环境有关系的基础学科,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认识绿色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健 《化学教与学》2011,(3):33+78-33,78
在化学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密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往往都包含了一定的化学因素。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及其解决的方法,教会学生适应环境,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保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化学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环保教育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全民性等特点。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化学学科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  相似文献   

8.
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国计民生。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由于我国对环境治理的起步较晚,法制还不十分健全,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也很淡薄。要预防化学污染,最关键的是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人。学生最早学习化学是在初中阶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保知识,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化学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有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  相似文献   

9.
李滨 《广西教育》2008,(33):50-51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它与化学教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医学中专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环境保护知识,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学化学教学联系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化学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在化工生产、储运和使用中,又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经过迁移、转化和积累,必然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造成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食物链污染(总称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烦恼和灾难。而在众多的环境污染物中,化学物质约占80-90%。随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与目前世界…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同时也伴随着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个实验,使学生认识每个实验都要考虑到有毒气体、废液、废渣的处理以及怎样改进实验更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节约药品。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也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已迫在眉睫。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略谈本人在化学教学中是如何实施环境教育的。一、联系教材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与环境保护的联系非常密切,从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水的污染及净化、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到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等,无不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首先是深入探讨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各章节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其次,充分捕捉可联系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存必须依赖的自然环境有大气、水体、土壤等,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者,又是环境的利用者。因此,人们要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环境污染主要是化学污染,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化学的教学,是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工业造成大气污染,农业造成生物中毒,捕杀造成生态不平衡,科学的生物、生命链正在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大多数与物质、化学过程有一定关系。掌握化学知识是认识这些环境问题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渗透环境意识教育,结合教学内容使工农业生产伴随的化学过程在教学中得以反映,并就其对环境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深入分析,能使学生在接受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5.
1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改造自然,同时对环境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使学生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具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是我们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大问题,也是唤起全民环保意识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就包含提高全民族的化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和能力,以使人类得以更好地享用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为此,近几年来化学学术界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全新概念。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改为治本。面对这场化学界悄然兴起的绿色革命,作为一名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者,探索绿色化学实验教学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八年的高考化学试卷 ,发现有关STS(科学、技术、社会 )内容的试题量和分值在逐年增加。而在“3 +X”考试模式的试卷中尤为突出。这就意味着 ,高考试题将进一步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逐渐由知识型考查转变为能力型考查。这类试题一般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现选几例典型试题剖析之。1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 ,关心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 ,也对人类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我们要能运用所学知识 ,对这些…  相似文献   

19.
<正>沙尘暴、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不断危及我们的健康,环境已经以各种方式向人类发出警告。保护环境、停止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早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我国就将环境保护立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  相似文献   

20.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在显示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从自然中获取大量资源与财富的高超能力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倍受污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