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洪 《出版参考》2005,(7):41-42
范文澜是当代历史学家,在他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曾经一度否定了一切宗教,认为佛教是“迷信”、“蠡国殃民”。因为《中国通史》影响大,特别在”文革”中,范老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对范文澜强调佛教是迷信的思想,赵朴初是不同意的。譬如禅宗是最反迷信的,禅宗历史上有许多破除迷信的故事,它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骨气。  相似文献   

2.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观点,史学界尽管对其正确性尚有争论,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首创"之功实不可没.贯穿于这一思想的<中国通史简编>也因此成为不同于封建史学的第一部有唯物史观指导的中国通史著作,给中国史学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禅林中影响最大的清规是<敕修百丈清规>.文章依据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国内孤本,结合其它佛教文献资料,探讨了该书成书情况和思想内容,分析了它的重要价值,以期为全面认识丛林生活,尤其是中国古代禅宗寺院的组织规程,提供一份独特的认识资料.  相似文献   

4.
1975年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1版将佛教图书放在"哲学"下的"无神论、宗教",体系极其简略,只在"B94佛教"下分大藏经、经及经疏、律及律疏、论及论疏、布教仪注、宗派、佛教组织及寺院、教化流行史等8个三级类,教化流行史下又分"B949.9传记".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手稿本>(以下简称<手稿本>)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手捧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同志寄赠我的<手稿本>,我的惊喜和激动真是难以形容,因为我是这部珍贵手稿在"文革"劫难中得以脱险的目击者和见证者.事隔三十余年,回望这部险遭毁灭、命运多舛的手稿,不禁使我想起了拯救它的大功臣--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  相似文献   

6.
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晚年较为杰出的弟子之一.子夏一生在学术方面多有建树,年纪轻轻就以"文学"名列孔门"十哲",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都很精通.他不仅在传播儒家经典方面贡献卓著,而且对儒家思想有许多创新和发展,为儒学进一步扩大影响、深入人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楠 《青年记者》2013,(2):18-19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国。自东汉时传入中国,经历多个朝代,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文化。佛教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都不容忽视,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革新,社会大众了解佛教文化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媒体应利用自身功能,促使佛教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媒体技术革新给佛教传播带来的影响1.现代传播技术使佛教获得更好的发展。禅宗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佛教思想亲近世俗的先天属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随  相似文献   

8.
"文革"十年期间,百花凋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工作也自然全面停顿了,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份,除奉命出版过一些"大字本"外,也曾出版了带有强烈时代印迹的<金光大道>等图书.  相似文献   

9.
魏志芳 《大观周刊》2012,(50):18-18
屹立于城市中心、尖塔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隐于山间云雾、藏于松柏林中黄墙黑瓦的中国佛教禅宗寺院,都是非常完美体现宗教教义的伟大建筑。哥特式教堂是12-14世纪天主教理想的综合体现,教堂就是上帝。中国佛教禅宗寺庙是宋代禅宗佛学思想的含蓄表现,寺庙不仅是佛的世界,寺庙为它的信徒展示了一种禅境,在这里寻求内心的顿悟。本文将以洛阳白马寺和意大刹的采兰大教堂为例,从建筑所在地、材质用料、空间布局、内部陈设与装饰等方面比较中国寺庙与西方教堂在建筑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史》计划分十册出版。第一至四册是范文澜同志《中国通史简编》(共三编四册)的重印。内容和论点都没有改动。在重印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组作了个别文字上的校订,重新编制了插图、地图、年表,改换书名,印成一套书。第一至四册去年已出书。这部通史,范文澜同志写到唐、五代为止。宋以后的部分,由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组蔡美彪等同志继续编写,分六册陆续出版。第五册是宋,已出版;第六册是辽、西夏、金,正排印中。第七册是元和宋元文化,今年上半年出书;第八册是明,第九册是清,第十册是明清文化,这三册争取今年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刚刚推出了长篇新作<古炉>,再加上涉及"文革"这一敏感题材,一时成为文坛乃至社会关注热点.大众日报文体新闻采编中心的领导考虑能否联系采访贾平凹,为大众日报<周末人物>栏目提供一篇稿件. 这件事原本看上去希望不大,因为贾平凹早已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发文: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参加形形色色的饭局.  相似文献   

12.
冯岩 《档案》2015,(1):18-23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遗迹;这是一幅秀美壮丽的山水画卷,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客和过往旅人匆匆来去的脚步。天下黄河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奔涌向前,而唯独在此地,它却扭头向西流去,民间有道是:"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座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炳灵石窟,堪称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又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著名学者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一书中曾经这样  相似文献   

13.
"绘声绘色"语出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籁而毕传其妙."意思是摹写声音描绘色彩,形容叙述、描写极其生动逼真.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附录:"每次战胜,总是……绘声绘色的写出屠场惨景……向皇帝报功请赏.  相似文献   

14.
顾廷龙是我国著名目录版本学家、图书馆事业家.在其治学生涯中,与<四库全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早期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入学术之门,并从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四库全书存目>标注之业.在编制古籍目录中,充分汲取了四库分类法的精华,并加以改进.晚年又主编<续修四库全书>大型丛书,为<四库存目丛书>编纂建言献策.总之,顾廷龙之学术成就与结缘<四库全书>并从中吸收营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韦君宜的编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范 《编辑学刊》2004,(5):41-44
韦君宜(1917-2002),湖北建始人,编辑家、女作家.1934年在清华就学期间,曾任<清华周刊>编辑.青年时代,投身解放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做过<中国青年>、<抗战报>的编辑.在她的主持下,<中国青年>成为新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1953年她担任<文艺学习>主编,取得巨大成功,与<旅行家>主编彭子冈、<新观察>主编戈扬、<文汇报>主编浦熙修一起被誉为新闻出版界的"四大才女".1959年任<人民文学>副主编,1960年后任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为缓解文革造成的书荒,她主持了近50种文学名著的出版工作,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新时期文学出版社复兴的先声.韦君宜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对书刊的编审有丰富的经验和感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她的<老编辑手记>,辑入她在编审工作中关于编辑职业道德、专业素养、选稿标准、作者培养等方面的讲话和文章,是我们学习韦君宜编辑思想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
刘业伟 《传媒》2010,(9):73-74
<读书>杂志1979年4月创刊.那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不久,思想界、出版界异常活跃,于是,一些饱经沧桑的老人陈翰伯、陈原、范用、冯亦代等集合在一起,办起了<读书>这本思想评论杂志.1986年至1995年,沈昌文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十年里,<读书>介绍过许多新思潮、新视点,被誉为国内最有影响的思想刊物之一.有一句曾经流传很广的话:可以不读书,但不可不读<读书>.过去的<读书>与其说是一个学者的大讲堂,倒不如说是读书人聚会的沙龙、茶馆.这一切,都和沈昌文独特的办刊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胡适     
在中国近代史上,在华夏文坛中,鲁迅与胡适可谓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1951年10月19日邮电部发行纪11<鲁迅逝世十五周年>同图异色纪念邮票一套2枚;1962年2月26日邮电部发行纪91<鲁迅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1枚;1966年12月31日"文革"期间发行纪122<纪念我们的文化革命先驱鲁迅>纪念邮票一套3枚;1976年10月19日"文革"刚结束,发行J11<纪念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纪念邮票一套3枚;1981年9月25日邮电部发行J67<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共计五套11枚之多,仅次于毛泽东邮票的枚数,在革命先驱孙中山纪念邮票枚数之上.  相似文献   

18.
笔者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记得我们上学时使用的数学教材是"文革"前出版的樊映川主编的<高等数学>,而<线性代数>、<概率论>都是由本校教师编写的未正式出版的白皮教材.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也大都是学校自主编写的白皮教材.由此可见那时要出版一本教材是多么不易.20世纪90年代笔者已进入了出版行业,当时出版一本教材也要院系推荐、社内外专家评审、社内三级论证方能确定是否出版,出版一本教材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赵朴初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慈善家。他一生从事的佛教慈善济世事业,是对其慈悲情怀的生动诠释。梳理和发掘赵朴初爱念众生,慈悲利他,自度度人,饶益众生的慈悲济世情怀和人格魅力;呈现其躬身践行慈善事业和关心支持慈悲善行的历程;展现其慈悲情怀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继承赵朴初慈悲济世的精神,有益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颉的佛教思想,十分丰富,且富于创新精神,但学界对其思想的研究往往只停留于一般性的介绍上,浅尝辄止.相对而言,<天台智者研究>一书(李四龙著)比较深入,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智颉佛教思想研究中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