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广播语言的口语化在业内人士看来是一个古老、陈旧的话题了,特别是在多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谈起口语化是不是显得多余、俗气? 但是,笔者认为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媒体如何发展,广播语言要求口语化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节目主持人播音语言的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苗 《记者摇篮》2006,(7):44-44
播音主持中生活化的语言不能像纯自然的口语化,而是应该经过磨洗提炼的加工。主持人生活化的语言比随意性的口语有较大的加工,有雕琢而不露痕迹,既是通俗平易的口语,又是十分讲究得体性、匀称性、集中性的精粹口语。主持人播音“交谈式”对语言基本功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要求更高了。应该指出的是,主持人节目播音语言的要求固然是亲切、自然、生活化,给人以真实感,但主持人播音把握的自然与生活的自然截然不同。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不论在呼吸共鸣上,吐字发音上,还是在心理状态上,与生活中的语言表达都有本质的区别。尽管听起来主持人节目…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工作中使用的最多的、最重要的是口头语言。口语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主持人的主持水平,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是每一个主持人面临的课题。什么叫“口语化”?简单地说,就是老百姓日常讲话的方式。包括措词生活化,语态及语气、语调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呈现话语者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老百姓听得最多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在情感上最为接受的也是“口语化”的语言,而恰恰“口语化”才最适合“说”。在研究主持人怎样“说起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忠实的广播听众、电视观众,我几乎没有一天不听广播不看电视。逐渐地对播音产生了一些想法。播音应是和听众观众的对话李瑞环同志讲得好;“广播电视节目……只有吸引人,才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播音怎样吸引人?我觉得根本的是不能从自我出发,而要从受众的需要出发。心  相似文献   

5.
周敏 《中国广播》2004,(11):41-42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广播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新闻变得更广泛、更新鲜、更快捷、更深刻。广播新闻节目能否受到听众喜爱,播音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播音员必须研究掌握过硬的新闻播音技能,增加播音在广播新闻节目中的魅力,增强其可听性。播音员应该在播音语言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上多下工夫,并根据广播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就能收到良好的播音效果。  相似文献   

6.
早期的广播,人们把它看做是“没有距离、不要纸张的报纸”。作为“报纸的有声版”,广播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转述报章语言的需要。虽然现在广播的多功能已经发展了起来,但在我们的广播机制中多少还留有那个时期的痕迹。比如传统的播音方式一成不变,仍是以朗读新闻书面语体为基本特征。直到今天,播音学也还是把新闻三大文体(消息、评论、通讯)的“播音”,作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此去评判播音业务水平的高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狭隘的专业角度和单一的传播手段,已日益不适应广播电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甚至形成了制约广播电视优势发挥的“瓶颈”。以至于大量非专业人员涌向话筒前  相似文献   

7.
通讯播音语言要自然.自然是指播音语言的口语化,驾驭文字,让它从口中出来,就如同说话一样,既自然又流畅.这一观点是针对播音实践中的着意雕饰、矫揉造做而言的。有人说,通讯播音语言就是要着意雕琢,只有这样才能显出语言高雅和文彩。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一是言不达意:听到的不是说出来的有准确语义的话,而是把组成话的字、词、词组堆砌在一起,人们称它为“字话”.一是虚情假意,故做姿态,让人听了腻烦,甚至听后叫人起鸡皮疙瘩.为此,播通讯的语言要自然,要口语化,这“化”很重要,化与不化是表达成败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到播音的口语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英娜 《声屏世界》2000,(11):49-49
广播电视播音主要是通过播音员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从而把信息传达给听众或观众。由于广播电视一瞬即逝的特点,就要求播音员的播音必须口语化,以增强对听(观)众的感染力。那么广播电视播音如何做到播音的口语化呢?笔有以下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9.
戴素华 《视听界》2001,(6):53-53
为了增加播音在广播新闻节目中的魅力,增强其可听性,我觉得要在播音语言的“外在美”与“内在美”上多下功夫,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播音主持的语言魅力直接决定了栏目对听众的吸引力。播音主持除了具有自然性还具有社会性,这就要求播音主持的语言具有规范性、鲜明的个性和实用性。播音主持应从节目和听众入手研究,通过个性化、口语化的语言,让主持风格更加贴合自己主持的节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播音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使得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在广播电视播音活动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近些年来,主持人在广播电视台的播音主持活动中,其语言表现力主要表现在所运用的语言技巧上,而主持人的这种能力可以将艺术语言的魅力和神韵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使艺术的境界通过有声的语言艺术作品得到充分的表现。因此本文通过对提升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对策分析,了解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过程中语言表现力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然后对主持人提升语言表现力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有所提升,由此促进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寄广播稿要通俗口语化,这并不是什么新见解.远的不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光是“广播电视战线”、“新闻战线”、“编播业务”等刊物,就发表了近二十篇讲广播语言的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先后开展过“口语化月”、以通俗口语为主要内容提高广播宣传质量的活动。尽管这样,打开收音机仍然常常听到半文半白、费解难懂的词句.有人说,现在语言广播通俗  相似文献   

13.
广播的传播媒介是声音,特点是“一听就过”,特别是近年来播音和记者口述的提速,广播“转瞬即逝”的劣势变得更加突出,这就向广播记者提出一个新课题:广播语言如何让听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相似文献   

14.
广播是仅仅依靠声音一个通道来传播信息的大众传媒,因此,广播广告传情达意的重点依然是有声语言,这就对广播广告的播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广告播音的文体与一般播音文体相比,文字简短,少则一句话,多则不过百字左右。篇幅短小、文字简练,这就意味着播讲人要在容量不大的话语中,尽可能传达出广告策划的意图,准确表达出广告力求影响人的定位点,达到吸引人、感动人、诱导人、说服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收听广播,常常可以听到播音员热情的声音:“各位听众,现在请听对话……。”“对话”是广播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科学知识》、《讲卫生》等知识性节目里,在《对农村广播》和对青年广播等一些专题对象节目中,都常常采用“对话”广播。“对话”广播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听众的欢迎。怎样播好“对话”呢?“对话”稿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知道,“对话”稿件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对话”广播的语言就要有人物的思想性格,它较之播其他稿件的语言要更通俗更口语化更朴实流畅。根据对  相似文献   

16.
口语化、通俗化、大众化是广播语言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区别其他传媒语言的重要标志。一篇好的广播稿,应充分体现广播语言“三化”特点,层次分明,行文流畅,让人感觉是写在纸上要说的话,读起来朗朗上口,通顺流畅,听起来是娓娓道来,清晰悦耳。 广播语言是在书面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形态,所以,这两种语言形态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汉字的使用及语法规则上也是一致的。但是,两种语言形态,绝对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把书面语言全盘搬到广播稿中,当作广播语言来运用,因为广播语言的语句、语式、语言的修辞、选词造句和书面语言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表现为:书面语言正规、严谨,广播语言随意、自然、以口语化见长。要让广播语言真正体现口语化,要提倡多用短句,不用复句和倒装句,多用动词,少用华而不实的形容词。在采写广播稿的过程中,不少的作者以为形容词用得越多越好,总喜欢用些华而不实的词来描写场景,用大段空洞无味的词汇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以为词汇用得越奇就越好,好像这样才能显得华丽高雅,文笔好,这实际犯了广播语言的一大忌。如:形容某同志平日总是“皮里阳  相似文献   

17.
时下,广告界的竞争愈演愈烈。广播广告怎样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怎样扬长避短?了解和掌握广播广告的表现方式即表现艺术十分重要。广播广告工作者只有制作出“语言自然亲切生动、音乐优美动人、环境音响真实可信、创意新颖”的广告,才能拥有广大的听众,拥有众多的客户,达到广播广告诉求效果,下面,笔者就三个方面谈谈广播广告的表现艺术。 一、广播广告的语言艺术 人声语言是广播广告的主体,也是广播广告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广播广告人声语言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既不像口头语言那样随便,也不像书面语言那样精密严谨,咬文嚼字。它更接近于生活,读来上口,听来顺耳,个性鲜明,韵味独特,一听就明白。所以,广播广告人声浯言的创作,要做到通俗口语,准确鲜明,生动形象,亲切自然。 1、通俗口语。广播广告,有如闪电,瞬间即逝。收听广告的人们又处于半收听状态的被动地位。因此,广播广告人声浯言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上口顺耳,符合一般说话的习惯和听觉的要求,要口语化,一听就明白,力戒书面语。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播音”?人们对广播屯视的这种传播活动有着不同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播音是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认为:播音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观众直接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中国播音学》中认为;播音,从广义上讲,是指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而播音学所研究的播音是指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还有人认为:播音是在口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形成的一种语言艺术。播音是一种独立性的语言艺术创作。当然,有人也认为,“播音无学,嗓子好,认识字,照着念就行了。”如此等等。这些看法,各有其理由,但有的失之宽泛,有的失之于偏颇,有的还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广播播音主持活动创作过程中,播音主持语言的表现力即是有声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表现力可以更好地完成与观众交流与沟通。基于此,从重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赋予播音主持语言情感内涵、提升播音主持语言文化底蕴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策略,以期促进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电视读报节目的播报风格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至少要避免过分的没有感情色彩的“播音腔”。播报风格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上,不妨向“说新闻”取经,多些口语化、个性化,把“读报”与“聊报”、“评报”相结合,语言风趣些,点评深刻些,神态自然些,做到亦庄亦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