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中心的历代“黔中文化”,辐射五省市,具有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文化高地”和“旅游高地”的潜质。“黔中文化”大概念具体包括了“中国溪洞文化”、“百溪千洞”、“蛮部文化”等多种旅游文化形态.可以进行国家级的开发,并以彭水县的旅游发展为基础,打造“中国溪洞文化艺术节”、“古黔中神秘溪洞文化之旅”两个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药山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与民族文化沉淀深厚,目前还处于尚未开发状态。文章通过对长期的实地调查,对该地的旅游资源现状与特色做出了总结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药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设计构想,旨在为巧家药山未来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落笔洞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宏伟进程中,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和教育资源.对落笔洞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其进行旅游产业化开发也势在必行.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文献综述等方法,研究并弘扬落笔洞文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依托落笔洞文化开发民办高校的校本课程,实现民办大学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功能,从而形成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并推动学科建设.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纳入民办高校公共通识教育体系,作为选修课之一,采用理论讲授、探究式、讨论式、现场观摩等方法开展教学和实施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4.
旅游是一项集观光、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活动,文化是旅游的载体,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以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六盘山文化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为了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推进六盘山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科学制定全局和每个景区的规划;打造旅游精品,实行资源整合;抓项目建设;抓配套设施;抓宣传推介;抓体制创新;抓政策扶持;抓组织领导,不断推进六盘山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保护、文化传播、教育游憩等功能,认为加强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有利于发挥其综合效益。以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为例,探讨了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的原则,提出了考古遗址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落笔洞文化作为古人类遗址列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文学、旅游、民俗等方面有着可以发掘、研究的余地。洞壁古诗文研究,探讨落笔洞洞名由来,发掘其在当地民俗文化中的地位,这些都是落笔洞文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对地球所有生命的有效运转起着维系的作用,将旅游、物质、文化、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服务提供给人类.在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其主要景观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随后就成为旅游产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佼佼者,其平均年增长率为20%,生态系统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一筹划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旅游方式.本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锦洞桃花小镇为案例,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产品形象方面入手,分析锦洞桃花小镇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要点,能提升产品设计水平,拓宽产品开发渠道,助力特色小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以彝族化为代表的人旅游资源,以及完整的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为达到更好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以这些资源为优势的旅游开发,势必成为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生态旅游开发,更是自然保护区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为此本在相关的生态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建议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0.
灌阳地处桂之北,湘之南,境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民俗文化绚烂多彩。以都庞岭范围内的千家洞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杂居着汉、瑶、壮、回等民族,他们都有着丰富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尝试把山歌与语文进行嫁接,使其相得益彰。而通过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辅助教学,我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山歌这种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独特魅丽。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因其生态原生性与完整性已成为我国旅游热点之一,旅游开发已探讨诸多.实际工作中在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时,看重了开发而忽略了保护这一前提.不恰当的开发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现状,着重探讨了盲目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强调自然保护区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适度地开发,明确功能区范围及功能,严禁在核心区进行任何旅游开发活动,倡导生态旅游,以确保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背包旅游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太白山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背包旅游者的安全管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背包旅游者基本都对背包旅游有较广泛的了解;"南坡——汤峪"之间线路是背包旅游的主要线路;安全事故的因素复杂多样,个人自身因素、自然环境(天气)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保护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通讯信号、道路标示、安全教育、安全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背包旅游者对安全管理的满意度一般,保护区的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徒步旅游是以户外行走的旅行方式观光体验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当前国内对徒步旅游理论的专研较少,而实际的徒步旅游活动又如火如荼。结合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证研究,揭示徒步旅游发展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徒步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特色小镇引入智慧旅游是新时代发展城镇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双重需求。探索智慧旅游与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内在耦合关系,分析江华瑶族自治县智慧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着经济基础、信息技术与人才缺失等发展要素的挑战,从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提升产业文化内涵、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探究智慧旅游与文化生态小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存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89种,隶属于27目、75科、185属,包括两栖类34种,爬行类49种,鸟类145种和哺乳类61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5种.分析了保护区的动物区系特点、生态特点、动物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与建议,为保护区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生态资源保护与科学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自然保护事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其关键在于实行社区共管,使当地居民成为保护区的一部分,在非核心区内进行科学研究及适宜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罗卜岩保护区闽楠群落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海拔梯度为一维资源位,对罗卜岩保护区闽楠群落的8个主要伴生树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群落中的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值均普遍较大,优势种群之间处于资源共享局面,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主梁上的狭长区域,四周被县辖国营林场、集体林、自留山包围,近年来由于对该区域无序与过度地旅游开发,对保护区主要功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不断增加的森林公园、避暑山庄、自助游线路、商业活动摊点等,使得自然保护区出现"孤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到干扰和破坏、环境被污染、管理难度增加、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旅游项目的科学审批、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等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问卷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游人进行深入的问卷调查,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详实的资料:目前入区的游人主要来自我国华东及华南地区,其它地区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入区游客文化程度较高。中青年游客比率较高。入区游客有较强环境保护意识,对生态旅游有一定的了解,是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武夷山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关键是探索完全符合生态旅游的项目。  相似文献   

20.
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旅游形式.涨渡湖是湖北长江北岸典型的淡水湖泊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敏感区,自然景观独特,生态地位突出.文章基于涨渡湖旅游资源、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涨渡湖生态旅游空间模式,产品模式,管理模式和投资模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