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陈肖霞 《成才之路》2014,(31):73-73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已经转变为"满堂问"。问,当然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比之"灌"来,更加注重学生内在思维能力的历练。但问题是不少教师的课堂满堂追问,不在质上做文章,而一味追求其数量,教师的问题并没有能够有效触及文本内在核心,对学生思维认知能力也没有太大裨益。这样的课堂追问也就没有价值。高中语文教学的提问应该从哪里着手呢?  相似文献   

3.
笔者最近听了几节校级课,感触颇多.虽然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大潮汹涌,气势波澜壮阔,并且形态变化万千,但我们真正的课堂却还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而上课.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满堂牵的状况依然存在.许多教师还是为"上课"而上课.笔者认为,数学课距建构有生命的教学至少还有以下的"三步"之遥:  相似文献   

4.
马伟国 《文教资料》2011,(26):50-5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问"的弊病,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优化课堂教学的四条途径:问得少,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问得精,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问得巧,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问得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以教为主,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教与学互助,除了教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满堂讲""满堂问"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能出分数""很是热闹",但深层看总缺少一些东西。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就指出这样的课学习方式太过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教学偏离学生起点,学生只是课堂接收器、应答器、答题器。如何有效转变学习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角色.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被淘汰,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美其名曰"对话教学".其实教师所提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没有系统的、价值不大的问题,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作用并不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话题教学"应运而生.所谓"话题教学",并不是指问题教学,而是指以一个话题为生发点,以文本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开展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话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如果陷入"碎问"或"满堂问"的泥淖,就会使教学走向无效。因此,教师应从具体的学情出发,在语言表达的秘妙处提问,在文本内容的核心处提问,在学生学习的疑问处提问,在文本表达的矛盾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还教于师",是美国学者罗宾·巴罗在《还教于师:课程批判导论》(1984)一书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似乎有点怪.因为只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都能见到教师在"教",见到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学生"满堂听",或被动地答,难道成千上万教师不是几乎每天都在"教"么?有什么"教"可还?相反,我们有感于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学"得太累,所得甚少,倒是呼吁教师把"学"还给学生,而"还教于师"又从何说起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提问中存在的“满堂问”、“单向问”、“假提问”等若干误区,强调为保证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注重差异性和全面性,突出层次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结合具体事例,阐述了几种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很多人上课的形式从以前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有了形式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然而,要想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注意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课堂中"满堂灌"的现象减少了,可是,教师问学生答,"满堂问"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容否认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理解概念是有一定作用的,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思维教学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失"度"的几大表现1.满堂问的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青睐于选择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但是如果不能掌握这种教学方法的度,整节课都采用问题教学,则会出现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满堂问现象.2.失控的小组合作教学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小组合作学习开始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不注重  相似文献   

14.
问题设计是讲好政治课的切入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把钥匙.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高.如果没有良好的问题设计,教学往往就会陷入"满堂灌"、"满堂练"或"满堂问"的种种困境.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需要广大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提问方式,搞好问题设计.……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读不到100字的一个自然段时,向学生提出了近20个问题.引来了教师们对课堂提问的大探讨.现在,走进我们的小学阅读课堂,类似于这样"满堂问"的情境,可能已经不再重演了,但教学中"随意提问"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比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一位教师连续问了这样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方法上往往实施"满堂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有的问题很简单,思维含量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满堂问"的现象虽已不多见,但课堂提问模式依然大多是"师问生答",很少出现"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互动场面.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需要怎样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需要教师的"善问"与学生的"会问".  相似文献   

18.
王俊然 《中学俄语》2011,(Z1):38-39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是其重要方法。启发式教学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仅仅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如果不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但很多课堂是满堂问,教师问,学生答.整个课堂,教师问得辛苦,学生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在意学生"想不想吃""吃不吃得下""消没消化"等诸多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探究.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以来,"满堂灌"被大家摒弃之后,随着对对话教学的提倡,不知不觉中,又出现了"满堂问"的现象。事实上",满堂问"之所以依然大量存在,说明大家针对"满堂问"仅仅是指责有余,所给出的方法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暑假里,我集中看了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进行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