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选准重点、讲好重点,是讲好一堂历史课的重要条件。重点讲懂讲透了,这一堂课基本上就成功了。反之,重点选择不准,或者重点没有讲懂讲透,这一堂课就不能算是成功的。重点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历史教材份量重、课时少的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选准重点、讲好重点,就成了更为突出的问题。那么,怎样确定重点呢?重点的确定主要根据教学目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精心选择教材中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关键性部分作为重点。下面以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四节“金和宋的关系”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了三十三年的教师,举行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后,有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实验室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问题》上展开了“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的专题讨论,我认为这个讨论很重要,很有现实意义。一个教师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并且能想方设法讲好某一堂课,就有希望讲好第二堂第三堂课。有好多教师问我怎样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我总是劝他们花最大的精力讲好一堂自己最喜欢的课,然后从这堂课中来总结经验,摸索出教学规律和自己应该走的一条路子来。一个名演员,每个戏上都得见功夫,但总有那么几个“保留节目”、“拿手好戏”。一个好教师也一样,每堂课都得用力,但要有那么几堂课讲得特别出色。我们经常举行观摩课,就是做出一堂好课的样子来给大家看,让大家共同研究。这种“解剖麻雀”的方法,是我们总结教学经验的捷径,历史教学是由一堂一堂接连不断的课组成的,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总结了一堂好课的经验,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教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作为市级教学能手、学校教导处主任,暑假后开学的第二天,我承担了校级公开课,上课课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课后,教研组开展了评课:教师在这堂课上给学生创设了民主的氛围、探究的空间;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思考等能力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方法;学生探究意识强烈……唯一的不足是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最后大家对这堂课的总体评价是:虽然这堂课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虽然,同事们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但我总感觉这堂课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算一堂成功的课,可问题症结在哪里,一时却理不出…  相似文献   

5.
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顶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但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作为市级教学能手、学校教导处主任,暑假后开学的第二天,我承担了校级公开课,上课课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课后,教研组开展了评课:教师在这堂课上给学生创设了民主的氛围、探究的空间;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思考等能力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方法;学生探究意识强烈……唯一的不足是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最后大家对这堂课的总体评价是:虽然这堂课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虽然,同事们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但我总感觉这堂课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算一堂成功的课,可问题症结在哪里,一时却理不出头绪.暑假到了,整理和反思一学年的工作是我多年来的习惯.结合一学年的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回头再细细品味这堂课,我领悟到了很多,现将自己的点滴思考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堂课,只要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个性、特色和创意,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是一堂好课。就一堂好的数学课来说,我认为至少应体现以下要求的一种,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1.要有心理换位教师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还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上,也就是常说的“备学生”。即在教学中,教师应有与学生的“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能力现状,确定哪些内容学生能看书看懂的就少讲或不讲;而不易懂的内容应多讲,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设疑、提问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哪些概念学生难以…  相似文献   

8.
作为市级教学能手、学校教导处主任,暑假后开学的第二天,我承担丁校级公开澡,上课课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课后,教研组开展了评课:教师在这章课上给学生创设了民主的氛围、探究的空间;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思考等能力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方法;学生探究意识强烈……唯一的不足是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最后大家对这常课的总体评价是:虽然这堂课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虽然,同事们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但我总感觉这堂课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算一堂成功的课,可问题症结在哪里,一时却理不出头绪。暑假到了,整理和反思一学年的工作是我多年来的习惯。结合一学年的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同头再细细品昧这堂课,我领悟到了很多,现将自己的点滴思考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一次市级教研活动中,听了一堂由高中教师上的《三视图》观摩课,发现这堂课的部分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已讲过,评课时也有教师认为如果学生程度较好,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跳过不  相似文献   

10.
以往农村中学音乐课就是一堂课一首歌就完成教学任务,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基本为零。但在素质教育背景要求下,2012年7月起湘版初中音乐课本加入了竖笛器乐教学。这要求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基本内容外,还应该教会学生一二样简单的乐器。  相似文献   

11.
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但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无论怎样的生成,教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引导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呢?  相似文献   

12.
"引人入胜,渐入佳境",如果一堂课做到了这八个字,那么这堂课一定是一堂好课。这要求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步步深入,最终指向学习任务的完成。这要求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去年,听了同一位教师在两个不同班级上的思想品德课,两堂课都是同一内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第二堂课是对外公开课,上得很成功,与第一堂课相比作了很多改变。正是这些改变,使得这堂公开课更加出彩。  相似文献   

14.
梁小平 《湖南教育》2006,(12):11-11
有人认为一堂好课的各个方面都要好,其实这个要求是难以达到的.特别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使一堂课的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缺.如果一堂课有一个好的点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永久难忘的印象,那么这就是一堂好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想一个好点子,为课堂教学添光增彩.为此,教师要研究设计好点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堂完整的语文课是语文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它不仅要求根据系统教学计划完成一定的教学量,而且还要使整个教学系统的个体内容和特点分散在每一堂课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每上一堂课都必须胸怀全局,把握重点地进行精心设计。由于每堂课的时间是有限定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普遍较弱。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就必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中的新理念"何去何从"--由两堂数学公开课所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听了两堂数学公开课,一堂是高三复习课,课题为“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探究与推广”;另一堂是初二的新授课,课题为“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一)”,在这两堂课中,教师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并对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进行反思,体现出“以学生的学和发展为本位”的、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理念.这两堂课为一线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同时,又留给我们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任务明确、内容集中、讲练结合恰当,师生配合默契,整堂课浑然一体,真正上成了一堂师生共悦、富于艺术性的课。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学校,总有不少政治教师感叹政治课没啥讲,准备了一堂课的内容半堂就讲完了,甚至把两节课的内容放在一节讲。其实,这些自认为没啥讲的教师,偏偏有许多知识少讲、漏讲,或者只停留在知识的单纯传授上,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缺斤短两”现象。1...  相似文献   

19.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讲得明白”重在一个“讲”字。然,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成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表演者,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课本剧”的“群众演员”。这是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以,不能用“讲”来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这是评课应有的正确导向。“讲得明白”落在一个“明白”上。“明…  相似文献   

20.
应怎样上好一党历史课!看来是个老问题,其实却是关系到如何使教学做到常讲党新的新问题.因为历史教学三大任务的完成,都必须落实到一党又一堂的历史课中,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必须由一堂又一堂历史课予以检验。否则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将是一句空话。下面仅就个人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一、教师要力求把历史史实和观点讲正确、讲唯如,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史实真实,观点正确,这是历史教学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要求。一个历史名词,一个概念,一句结论,它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内容。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始终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