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观察法等对2008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男、女共117名运动员参加的个人网上项目的得失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比赛规则、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质量、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男、女个人网上项目得失分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参加2011年全国蹦床锦标赛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的飞行分对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1)引入飞行时间对男子预赛的名次最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对决赛名次没有影响.(2)预赛难度分和飞行时间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决赛的难度分和飞行时间分没有显著性相关.(3)飞行时间对男子预赛的名次最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对决赛名次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蹦床单人网上竞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调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比赛现场与录像观察、文献研究、访问调研等方法 ,对我国 5次锦标赛、冠军赛和同期举行的 3次世界大赛男、女单人网上决赛前 8名运动员有关数据的搜集与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我国男、女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男子尖子运动员开始具备挑战世界先进水平的实力 ;现阶段我国运动员的整体竞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差距具体表现为 :预跳次数、弹跳总次数与世界水平运动员基本相等 ,成套动作时间相差较大 ,说明我国运动员在腾空高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男子运动员动作难度分、技术分与世界水平运动员平均相差 2 .5分和 2 .14分 ,女子运动员平均相差 2 .85分和 3.12分 ;男子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成功率与世界水平运动员基本相当 ,女子运动员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4.
首次以2017年“位移分”蹦床新规则出台后蹦床项目各分项成绩与总成绩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蹦床比赛男、女团体决赛中无明显重大失误的男女运动员比赛成绩作为研究对象,对男女运动员技术分、位移分、难度分、高度分与总分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男运动员在难度分、高度分和总分成绩上显著高于女运动员,而完成分和位移分无显著性差异。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高度分对总成绩的影响最大,难度分最小,而完成分和位移分的排序则显示出性别差异。这些分项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大小及性别差异性,揭示了不同分项成绩得分在整体动作评价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为蹦床项目运动员的针对性训练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第3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体操实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第 3 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前 7名队、全能决赛前 8名运动员及各单项决赛 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编排起评分和完成起评分的统计、对比与研究 ,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体操的实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蹦床运动     
G838.2我国蹦床男子的动作选择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分析=Analysis on the movements-selecting of mantrampoline in individual event between the worldtop level and ours[刊,中,A]/罗炯(韶关学院体育系)∥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52-54表1参1(SJ)蹦床∥男子∥动作∥技术∥水平∥中国∥世界 对"三大蹦床男子单人决赛"运动员动作选择情  相似文献   

7.
九运会蹦床男子网上比赛技术调研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届全运会蹦床男子网上比赛共进行了团体 (个人 )预赛、团体决赛及由前 1 0名选手参加的个人决赛。考虑到每人一套自选动作的个人决赛最能代表目前我国蹦床运动水平 ,所以本文选取个人决赛的调研结果来报告。1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 :参加个人决赛的 1 0名选手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临场定点摄像及图像测量法。2 临场技术统计结果经比赛临场技术统计及事后图像测量核对 ,得出男子网上个人决赛临场技术统计一览表。见附表。3 分析与讨论3 .1 选择动作情况这 1 0名选手所完成的 84跳次动作中 ,总共完成了 2 4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第52届东京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4场比赛中发球抢攻阶段、接发球阶段以及相持阶段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十运会蹦床网上决赛男子单人成套动作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优秀男子运动员预跳能力,动作时间已有很大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仍有差异:位移方面仍有欠缺;高度加分目前仍然不足;动作难度、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中国男子运动员整体水平发展不均,竞技水平发挥不稳定,应进一步强化动作质量,增强成套动作稳定性,提高自选动作的难度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双杠决赛前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类型、难度、完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运动员个人能力、难度动作的选择和动作总数等影响E分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杠作为传统的支撑类项目,8名决赛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在动作选用上仍旧是支撑类最多,但短半径回环类和悬垂大摆类动作已与支撑类成鼎立态势;悬垂大摆类动作以向后大回环及其衍生的向后大回环加转体动作为主,短半径回环类则全部为后上转体;从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看,沿纵轴转体的动作较沿横轴空翻的动作更有利于做出直接连接;决赛前8名运动员D分相差不大,E分成为了决定运动员胜负的最关键因素,8名运动员的E分排名与其名次完全相同.合理处理难度与完成的关系、难度动作连接直接化、缩短成套动作、储备充足的体能和心理能力,则成为运动员夺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雅典奥运会我国男子实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观察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前8名队,全能决赛前8名运动员及各单项决赛前3名运动员的成绩,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中国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有望实现4枚金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现场观察、数据统计、比较分析法 ,对我省蹦床女子网上运动员在团体、单人项目预决赛中的动作难度、完成情况、得分和成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与比较分析 ,从中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 ,为全运会的赛前训练和打好决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评定奥运会男子体操水平和最近几十年来男子体操的发展趋向。表一是自由体操决赛运动员动作的难度。按照奥林匹克比赛规则,决赛运动员的人数是6人。这个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平均要完成2.67个难度动作和5.34个超难度动作。东德运动员布柳克涅尔的C组动作最  相似文献   

14.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体操跳马比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录像观察、统计和查阅文献等方法 ,对第 2 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 8名、单项决赛前 7名跳马项目运动员的动作类型、起评分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运动员跳马动作的选择基本反映了新规则的指导方向 ;发展难度、追求高起评分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完成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录像观察和文献资料对十运会蹦床网上决赛男子单人成套动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运动员预跳能力、动作时间已有很大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有差异;位移方面存在不足;高度加分目前仍然不足。动作难度、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我国男子运动员整体水平发展不均,竞技水平发挥不稳定。应进一步强化动作质量,增强动作稳定性,提高自选动作的难度储备。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归纳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奥运会蹦床女子个人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动作难度是基础,技术分是关键。运动员取胜的技术分因素大于难度因素。使用动作的难度系数主要集中在1.2-1.6之间,动作类型使用频率最高的是1.3和1.4难度值的动作。运动员使用团身、屈体、直体姿势完成动作的分布呈一个倒U型,这种现象主要是屈体和直体动作的难度值是相同的,使用屈体姿势完成动作的频率较高。因此发展高难度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动作,将是今后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十运会蹦床项目女子网上个人决赛的技术分析认为从本届全运会所体现出来的我国女子蹦床运动技术水平已有了质的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日渐接近,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指出了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难度储备还没有形成集团性优势,同当今世界的高水平运动员还有一定的差距,14.00~14.60分是目前世界女子优秀蹦床运动员高水平完成成套动作的难度区间,我国只有一名选手具备这种能力。纵轴翻转难度分平均少于外国选手0.4分以上;难度价值较低动作的使用,使整套蹦床动作难度至少受到0.2分的影响;我国运动员在难度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法等,对伦敦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运动员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跳马动作类型选择集中于前手翻类和侧手翻转体90°类;决赛两跳动作难度D分均达到7.00分;动作加难的重点在第二腾空阶段;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是制约跳马运动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调研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录像跟踪与分析统计法 ,对第 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前 3名 ,跳马单项决赛前 8名 ,以及近 2年世界性比赛中获跳马奖牌的 16名运动员动作起评分与完成情况进行了研究。针对 2 0 0 0年悉尼奥运会 ,重点评价了我国男子跳马项目的优势与不足 ,提出应把动作姿态与落地稳定性作为今后我国男子跳马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运用录像解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统计分析第47~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4届全运会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和平衡木等项目决赛前8名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情况,梳理连接加分项目评分规则变化,并探讨竞技体操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结果表明:1)东京奥运周期男子自由体操、女子高低杠和女子平衡木项目连接加分与难度分显著相关(P<0.01),单杠项目连接加分与完成分显著相关(P<0.01),女子自由体操项目连接加分与各项得分无显著相关(P>0.05);2)我国自由体操和单杠项目连接加分分值较低,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占优,高难度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与完成质量有待提升;3)巴黎奥运周期连接加分规则变化促使运动员成套难度技术动作编排朝多元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单个高难技术动作编排数量增加,运动员完成比赛成套技术动作将更具挑战性、惊险性与观赏性。建议精准把控与应对连接加分规则变化及潜在影响;加强运动员技术难度与动作连接方式多维创新;突出体能训练对于提升动作完成质量与效率的支撑作用;注重技术动作训练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反馈;筑牢赛前竞技状态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