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和合文化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面临现代转生的历史任务,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辩证法、科学精神的改造和现代诠释,和合文化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倡导国际和合发展等方面,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合哲学是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与和合精神的高度概括,具有典型的东方属性。它源远而流长,历久而弥新。和合哲学在高等教育现实语境下可转换为和合教育理念;和合哲学型塑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在S大学的实践形态是:"三位一体"的GPC和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柔性的和合教学体系;和合哲学提供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的方法资源,在S大学的实践形态是:轴心、核心与多元的和合型课程体系,和合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以及全方位的教学运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诠释哲学是当代哲学的最重要发展之一。阿贝尔立足于普遍诠释哲学的视域,展示出许多受人瞩目的开端和新颖的立场。诠释,是阿贝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勾勒与诠释概念相联系的问题史时,也将诠释哲学纳入到哲学—历史的发展脉络里去,以此来进一步明确这个进路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立文教授的新书《和合哲学论》凸显了中国哲学在发展中以追求“自己讲”、“讲自己”作为学术精神品味、以突破传统话语作为致思趋向而梳理出和合哲学思想.和合哲学是创新的哲学,其现实意义是对现实社会具有形而上学的和谐张力.  相似文献   

5.
崔园萍 《文教资料》2006,(25):64-65
“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个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在“和合”文化中深深蕴含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平等融洽、合作互利等理念。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应该坚守“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精神,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南联大就是在“和合”文化思想指导下一个成功实现合作办学的例子,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它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唯物主义原理的历史再现,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结论的时代呼唤,是辩证法永恒发展原理的新的历史诠释,是辩证法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7.
简论孔子的"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追求"和合"、崇尚"和谐"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孔子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历史上的"和合"思想,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形成了主要包括"天人和合"、"群己和合"、"人人和合"、"身心和合"在内的丰富的"和合"思想.继承和光大孔子的"和合"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世界和平等,都是富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英语历史发展到今天,英语句法规则的诠释体现了认知语言学中的全面辩证性理论,现代句法现象的诠释就是以这些认知辩证哲学为理据的.运用唯物辩证哲学诠释实用句法规则是一种语言学思维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9.
“照着讲”是讲清楚冯友兰哲学本身,着重讲“怎么样”,属于哲学史研究的范围;“接着讲”是对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发挥和发展。是创造性地诠释,着重讲“为什么”,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哲学的转型.冯先生所关注的确定性、合群体性、建设性三个原则可以成为“接着讲”的接点。在当今时代,我们不必再自我标榜现代新儒家.但我们应当讲现代新儒学,对包括冯先生的新理学在内的儒家文化做出新的诠释,建构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还是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祈向和实践目标诉求;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以及历史价值论等理论视野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诠释,从而极大地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