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是一本书,是我们成人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书。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读好孩子这本书,读懂孩子这本书。只有读懂了孩子这本书,我们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孩子这本书呢?  相似文献   

2.
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同性结伴相处,一起玩耍,一起出行,一起做作业,往往格外放心,而且以为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证据。有的父母还认为,孩子与同性伙伴感情笃厚、过从甚密是正常的,这样就阻止了孩子过早地交异性朋友,有助于防止孩子恋爱。特别是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无异于天大的好事,绝无非议的道理。即使孩子发展到与同性伙伴同吃同睡,有些亲昵举止父母也绝不在意,认为那是绝对安全的。父母的头脑中一般都有一根防范恋爱的弦,而且这根弦总是绷得紧紧的(特别是对女孩子更是如此),随时准备把孩子的恋爱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止孩子恋爱这根弦绷紧可以理解,然而,以为只要孩子与同性结伴玩耍,就安全可靠了,这是个巨大的认识误区。因为发生在同性之间的恋爱——同性恋一样会影响年幼无知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是"真理",所以,孩子有"病"需家长吃"药"。家长改变了孩子就能改变——这是"硬道理",所以,想要孩子变,家长自己先要改变。但是家长改变远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原则、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过失行为比较普遍,又较难得到纠正,这是一个令家长们头痛的问题。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行为呢? (一)孩子有了过失行为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过失行为时,既不批评教育,也不查明原因,认为这是爱护孩子的行为,是解放思想、不束缚孩子手脚的表现。其实,这是对孩子的溺爱、迁就,是会把孩子惯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有一位家长。发现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就将别人的玩具长期拿回家里玩,自认为这是孩子好奇、贪玩。是小事一桩。后  相似文献   

5.
陶德红 《成才之路》2012,(36):14-14
在留守儿童家长中,溺爱型家长特别多。究其原因,首先是隔代教育更容易溺爱孩子,以及老人们相对陈旧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及某些生活习惯等,这都对孩子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是由于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把孩子丢在家里,难得回家看看孩子,于是把全身心的爱都给了孩子,尤其是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是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孩子生活在一种无限制的状态中,这也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与幼稚的心理,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难度。  相似文献   

6.
这是个残缺的家庭。父亲双腿残疾,母亲累出了痨症,儿子聋、半哑、IQ值60——纯粹弱智。1999年,7岁的弱智孩子对乒乓球有了好奇。大院里有一副水泥案子,两个孩子在练球,弱智孩子在一旁怯怯地看。这两个孩子是小学的球王,其中一个是省级小联赛冠军。小冠军看见弱智孩子,觉得好玩,比划着问弱智孩子想不想  相似文献   

7.
孩子是自己的好,这是每个家长内心极力倾向的表现。孩子优秀了家长脸上自然有光,在功利心理的影响下,家长这种行为愈加强烈,因为这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孩子,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理鸿沟,在不自觉中就会失去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和时间,等到发现的时候也许已经时过境迁,不会再有好的效果了。  相似文献   

8.
张玉美 《成才之路》2011,(17):11-11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是今天教育话题的流行语。我认为这一切的关键是尊重孩子,让孩子的个性张扬,使孩子有一个好心情,这样就不愁教育不好孩子,以下是我的教育心得。  相似文献   

9.
愈来愈多的人重视起家庭教育来了,上要顾父母,下要管孩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然而,我发现,它们又多半是随意性的。父母其实常常是以自己为标尺来考虑孩子的。父母冷了就催孩子加衣服,父母热了就让孩子减衣服。父母高兴了就与孩子天下太平,父母闹气就拿孩子出气。父母有空了就检查帮助孩子的功课,父母没有空闲就来一个大撒手。这样的事,不是司空见惯了吗? 再随便四顾一下吧,殴打孩子,体罚孩子,相信棒槌底下出孝子,或者娇惯孩子,像填鸭一样地催肥孩子,父母教给孩子——应该说是引诱孩子喝酒吸烟……这各种的野蛮、造孽与摧残,这对于下一代犯下的罪,不是到处可见的么?  相似文献   

10.
六七岁的孩子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这是一个起点,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始阶段。那么,我们如何让孩子成功地跨出这一步呢?关键的方法就是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们  相似文献   

11.
再过一个月,很多孩子就要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这无疑是孩子成长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孩子入学前,家长该如何为孩子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做好准备,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呢?这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爱在升华     
因为爱孩子,必然得到孩子们的爱,这是孩子对教师之爱的最好的回报。有了这一深切的体会,再去爱孩子,爱也就升华了——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谁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就想尽办法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才能。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是否适宜学习音乐这一类的问题。我的朋友也问我她的孩子一听到音乐就手足舞蹈,随着音乐跳舞,看电视听歌曲几遍就会了,这是否说明孩子有音  相似文献   

14.
晏红 《家庭教育》2011,(12):7-9
“我们买不起”,这可能是你常用来拒绝给孩子购买的说法,但这是不诚实的。因为,孩子常看到你不假思索地买你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说,因为东西太贵或超出了家里预算,能使孩子更理解合理花钱。可见,生活细节影响孩子对钱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常说的一句话。于是想到的是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怎样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的各项技能,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编者:再过一个月,很多孩子就要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这无疑是孩子成长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孩子入学前,家长该如何为孩子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做好准备,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呢?这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孩子才十几岁,就开始和父母疏远了。一天没有几句话好说;跟同学打起电话来,能说上老半天。这令父母很伤心,也很苦恼,那个整天缠着自己的孩子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夺走了孩子的心?这是很多父母的苦恼。  相似文献   

18.
谢影 《父母必读》2011,(4):90-91
是培养才华出众的孩子,还是培养孩子做一个普通人?父母真的很难选择吗?是说起来难还是做起来难?这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英雄     
这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讲述的关于70多年前的往事。老人当时还是个孩子。那天事情很突然,日本人把村子包围了。区委干部和区小队来不及走脱,都混在群众里面。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村子,全村近5000人中,有1000多个孩子。日本人选中了突破口。他们拿出糖,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给:吃吧,随便指指哪一个不是这村子的人。100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接糖。把攥紧的手掰  相似文献   

20.
傻儿,冠军!     
这是个残缺的家庭:父亲双腿残疾,母亲累出了痨症,儿子聋、半哑、IQ值60——纯粹弱智。7岁的弱智孩子对乒乓球有了好奇。大院里有一张水泥案子,两个孩子在练球,弱智孩子在一旁怯怯地看。这两个孩子是小学的球王,其中一个是省级小联赛冠军。小冠军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