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引言 大学是传授知识的殿堂,培育社会公民的圣地。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积累知识并实现文化的薪火相传。“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优秀的大学不仅要制定明确的行动目标,建立独具创新活力的大学文化载体,更需树立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因而,需要确立清晰的大学精神、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本期“文化观点”精选一组有关金泽工业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办学经验的文章,供研究大学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建设“让每个人都成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郭跃 《文化学刊》2009,(1):31-35
大学文化是大学“软实力”的依托,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水平是大学“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提高干部的“文化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把大学文化建设理论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内容,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文化设计.为创造性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楚欣 《职业圈》2013,(36):141-142
企业大学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企业大学发展只有20年的时间,却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相比国外企业大学高投资高回报的结果,中国的企业大学采取的主要是“引进、消化和吸收”的方式,在西为中用、本土消化的过程必然产生了很多问题。而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企业大学发展20年后的现状,通过中外对比,为中国企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怀胜 《职业圈》2008,(6):155-156
文章针对“大学中你最想得到什么”与“大学生活中最让你困惑的是什么”两个问题,对杭电160名大一学生与200名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校训是学生训育的内容之一,也是师生的思想行为准则和学校的奋斗目标。它归属于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范畴。大学校训是大学核心价值观的直接表述和具体体现,是大学文化之“魂”,为大学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翔宇 《职业圈》2010,(18):83-83,82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建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素质的今天,对“八荣八耻”的文化内涵的思考愈发的重要了。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八荣八耻”对大学学生干部的作用愈发重要了。  相似文献   

8.
大学贯彻落实“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办学理念,主要的工作是消除阻滞师生自我实现的文化性和制度性因素,改变压抑师生自我实现的文化环境。为此,首先需要建构“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群体理念意识;其次需要做出能够承载“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理念的制度安排,创造适应大学组织文化特征和师生文化心理特性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环境,使大学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制度有利于师生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9.
马速  刘健 《文化学刊》2009,(4):31-34
高校学生工作者承担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其所持有的工作理念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坚持“文化育人”的新理念,以先进大学文化为引领,培养学生工作者传承大学文化精神的工作意识,解读大学文化的思辨能力,用先进大学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是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工作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文化育人”理念是新时期学生工作者面临探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析“教授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授治学”是大学学术管理的传统。从这一概念出发,结合大学本身的特点,对治学主体、客体及治学行为进行清晰的界定;分析教授治学的原因,引申出教授治学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高校师生、校友滞留海外无法如期来华,对大学产生一定的海外舆论压力。疫情期间,大学利用多种形式创新开展以线上为主的国际传播活动,对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一线信息、回应受众关切、缓解大众情绪效果明显,也对提高信息的受众触达率与传播影响力产生重要作用,成为后疫情时代大学国际传播的一大特点。本文以清华大学“联结清华”(Connecting Tsinghua)全球线上互动活动为例,分析其在大学国际传播实践中的几点有借鉴意义的创新做法,特别是在复杂严峻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阐述大学如何积极发挥“搭桥”“握手”“交心”等独特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来完成文化的传承,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大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还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人格培育体系。文化载体则是人格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大学文化要起到影响人、感召人、引导人、约束人的作用,就要能在尽可能多的时空,以尽可能丰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形式就是文化载体,它承载着先进的文化精神、文化模式和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我们必须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双方面都要做出努力。大学英语教师要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应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效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物态文化是大学人在校园内建设的“物质形态”的文化。它包括校园建筑、园林绿化和人文景观,文化活动场所及传媒设施,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等等。大学物态文化建设是大学人有目的的行为,它源于大学人的文化自觉,出于对大学内涵和意义的深刻认识。高校博物馆既是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轨迹和学科专业知识的载体,又是大学物态文化建设的主要标识。以博物馆为依托建构大学物态文化群为大学物态文化建设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09,(4):26-26
武薇在《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众多高校校训皆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不仅体现圣人先哲对“修己治人”的大学之道的深刻认识,在今天仍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发挥着文化传承和育人的奇特功能,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教育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学习”的教育实践。“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它既是一种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我国大学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人人成功”是大连大学所倡导的文化理念的核心――“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缩略语。“有教无类,人人成功”,前者为源,后者为流;前者为山,后者为峰。二者渊源有自,一脉相承。它凝聚着中华教育两千余年的思考与探索,体现了从上古到现代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广义的“思想就是力量”的时代,其本质特征就是使人由片面发展的“工具人”走向全面发展的“思想人”,即“主体人”。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工具知识力”竞争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主要是“思想知识力”的竞争。个中思想即人文素质,因为思想素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如何从多维角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成为“思想人”即“主体人”,是考量一个社会是否与时俱进、一所大学是否成功、一个大学生是否成才的一个根本性标志。  相似文献   

19.
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生们心情浮躁,来上课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都心不在焉.黑板上,中文教授写下“中学到大学”几个字,问:“知道它的意思吗?”学生们笑了,没有人回答,可能是不屑于回答。教授说:“的确太简单了。”然后转身添加几个字“都没有的知识”,问:“谁来  相似文献   

20.
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多数高校的分校区由于办学地点与主校区距离较远,导致分校区制度文化建设与主校区存在文化分野。所以,高校分校区的制度文化建设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它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从剖析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入手,归纳高校分校区制度文化建设现状,并探讨了高校分校区文化建设的优化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