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篇 商品贸易 第一章 商品贸易概述1 概念1.1 简单商品交换:都是物物交换,它使交换被限制在极其狭小的范围之内,即交换只有在双方刚好存在对对方产品使用价值的相互需求时才能成交。物物交换参与的人员极少,只有买者和卖者两个人,买卖双方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中间媒介。1.2 国内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地域范围之内的各种贸易活动、贸易关系的总和,它既以实务贸易为主体,同时也包含生产要素贸易、服务技术贸易、证券贸易等。  相似文献   

2.
1 名词解释1.1 简单商品交换——简单商品交换就是物物交换,它使交换被限制在极其狭小的范围之内,即交换只有双方刚好存在对对方产品使用价值的相互需求时才能成交。物物交换参与的人员极少,只有买者和卖者两个当事人,买卖双方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中间媒介。1.2 国内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地域范围之内的各种贸易活动和贸易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各种区域内贸易,也包括区际贸易;既以实物贸易为主体,同时也包含生产要素贸易、服务技术贸易、证券  相似文献   

3.
1 名词解释 1.1 简单商品交换——简单商品交换就是物物交换,它使交换被限制在极其狭小的范围之内,即交换只有双方刚好存在对对方产品使用价值的相互需求时才能成交。物物交换参与的人员极少,只有买者和卖者两个当事人,买卖双方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中间媒介。 1.2国内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地域范围之内的各种贸易活动和贸易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各种区域内贸易,也包括区际贸易;既以实物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4.
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 ,中间虽然只有“货币”两个字之差 ,但是 ,它却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物物交换变成商品流通“商品———商品”属于物物交换形式。它是早期商品经济状态下的交换方式。人类社会早期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交换本身是一种不经常、不固定的行为。当时没有也不需要有货币。物物交换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它们的递进标志着商品经济的向前发展 ,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向前进步。“商品———货币———商品”…  相似文献   

5.
一、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在时间上的先后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出卖,包括物物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产品逐渐多了起来,除供本部落成员需要外,还有剩余。原始公社之间最早出现的剩余产品交换,是商品交换的萌芽状态。当时用来交换的只限  相似文献   

6.
产品交换是由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种交换社会活动的形式,它能“……缩小……商品流通的活动范围,……使社会主义易於过渡到共产主义”。商品流通则是在各种不同的私有制形式下或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下所采取的交换社会活动的形式。它已存在几千年了。现在依然存在着。但是“商品流通是和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前途不相容的”那末产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人们往往会把物物直接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当作产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他们把产品交换和物物直接交换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货币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扩大了的物物交换阶段、一般等价物交换阶段和货币阶段。与商品交换发展相适应,货币也相应地经历了朴素商品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阶段和凭证货币阶段。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货币也必然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第一篇 商品贸易 第一章 商品贸易概述1 概念 简单商品交换 国内贸易 远期合同贸易 期货贸易 经销 包销 易货贸易 拍卖2 问题 (1)贸易的种类。 (2)远期合同贸易与期货贸易的区别。 ①远期合同贸易的贸易主体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签订合同的目的是稳定供求关系,回避风险;期货贸易的主体是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参与贸易的目的是套期保值或投机获利。  相似文献   

9.
数学趣题     
1.集市商贩的交易在一个集市上,有三个商贩准备将卖剩的商品进行物物交换.甲贩对乙贩说:“我用6双袜子  相似文献   

10.
第一篇商品贸易第一章商品贸易概述1 概念简单商品交换国内贸易远期合同贸易期货贸易经销包销易货贸易拍卖2 问题(1)贸易的种类。(2)远期合同贸易与期货贸易的区别。①远期合同贸易的贸易主体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签订合同的目的是稳定供求关系,回避风险;期货贸易的主体是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参与贸易的目的是套期保值或投机获利。  相似文献   

11.
1997年 12月 ,(人教版 )高中一年级经济常识教材第 6页 ,有这样一个例子表述 :在解放前 ,农民向地主交纳的粮食 ,虽然是为别人 ,即供地主消费的 ,但无须通过交换 ,不是商品。 2 0 0 3年 6月 ,(人教版 )新编教材第 6页仍表述为 :解放前 ,农民向地主交纳的租粮 ,不是商品。笔者认为 ,此处表述 ,其结论颇值得商榷 ,不敢苟同。依照教材对商品的定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 ,构成商品的要素只有两个 :首先 ,它必须是劳动产品 ;其次 ,它要用于交换。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 ,才是商品。解放前封建制度下 ,农民交给地主的租粮是不是商品 ,与…  相似文献   

12.
第一篇商品贸易第一章商品贸易概述1 主要名词简单商品交换国内贸易远期合同贸易期货贸易经销易货贸易拍卖包2 主要问题(1)商流的形成。(2)现代商品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3)商流的独立存在所产生相对应的行业。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如同一幕电视连续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导入)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但让人浮想联翩、留有余韵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只有精彩落幕,才能让一切尽在回忆中.那么,在政治课的结尾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归纳总结结尾法——提纲挈领归纳总结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或教师本人以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课堂知识系统化、简洁化的结尾方式.归纳总结结尾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系统准确:要多角度、多形式、有深度、有创新地进行概括总结:要注重强化重点,突出教学主题.例如对“货币的本质”这一教学内容,其结尾可作如下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四个阶段:明确了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突出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重点比较了货币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固定性.这一结尾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平铺直叙,而是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进行总结,强化了教学重点,澄清了教学疑点,突出了教学主题.  相似文献   

14.
第一篇 商品贸易 第一章 商品贸易概述 1 主要名词 简单商品交换 国内贸易 远期合同贸易 期货贸易 经销 易货贸易 拍卖 包(?)2 主要问题 (1)商流的形成。 (2)现代商品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 (3)商流的独立存在所产生相对应的行业。 (4)贸易的分类方法。 (5)有形商品贸易的特点。无形商品贸易的特点。 (6)远期合同贸易与期货贸易的区别。 (7)拍卖的种类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粮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粮食贸易范围遍及地方小市场、商业都会等城乡市场,规模比两汉时期进一步扩大。贩运是粮食贸易的主要方式,同时粮食又作为实物交换媒介大量进入流通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货币起源于何时?最早的货币形态是什么?这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也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显然,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远古,人类的生产仅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繁衍,但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后,部落内部或部落之间的交换才成为可能,当然这种交换只能是物物交换。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层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彩陶及一些原始装饰品,其中包括海贝,表明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已经出现。在商品交易中,一些受人欢迎、普遍需求的商品起着价值尺度及交换媒介的职能作用并最终从商品范畴中分化出来,成为正式的货币。《史记·平淮书》云:“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确是真知灼见。以殷商考古所发现的币类来看,绝大多数是海贝。这些海贝本来只有在沿海的居民才可能直接得到。贝的光泽会增加装饰美,并且体积小,携带方便,不易被损,因而在交换中就较易取得货币职能。关于海贝是否是实物货币,钱币学界历来有争论。我认为海贝不是实物货币,虽然它是由实物直接转化而来的。海贝与兽皮、布帛等实物货币比较起来,质地坚硬,小巧玲珑,不用分割,携带方便。有着自身价值及天然货币  相似文献   

17.
数学趣题     
1.集市商贩的交易 在一个集市上,有三个商贩准备将卖剩的商品进行物物交换。 甲贩对乙贩说:“我用6双袜子换你一条毛巾,那么你剩下的商品数将是我的2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概念都是科学概念,不能把它们降低为日常的经验概念。教师在讲解有关概念时,固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事例去帮助说明概念,但它代替不了对概念本身的科学分析。我认为,有两种方法应该贯穿于概念教学过程中,那就是“划清界限”与“划分类型”。 例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划清界限:第一,“劳动产品”与“非劳动产品”(阳光、空气等天然物)的界限,也即只有劳动产品才可能是商品,非劳动产品不可能是商品。第二在“劳动产品”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产品之成为商品,是直接与交换联系着的。不经过交换即进入消费领域的产品不是商品;它的生产也不是商品生产。历史上自从产品的转移打上了交换的印记,生产品才被赋与商品的性质。恩格斯指出:“要成为商品,这个生产物必须由交换转移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来使用的人手里”。“……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所谓贸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是指战后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反映,它是各国通过单边、双边、区域和多边等途径,根据互惠和互利安排,在国际贸易中消除歧视性待遇、大量降低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2.贸易自由化是历史必然 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与交换的深化和发展,进而要求商品和要素能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以使得商品能够满足更加广泛的需求,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