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尚书·禹贡》篇首先作:“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及雍州。”《禹贡》的作者善于运用他有限的地理知识,穿插上一些神话性的资料和假设性的成份,竟然使九州区划图体现出:以少数山川表明九州之间的分界,并在各州范围内标明治水经过的地点、特殊贡品的产地、少数民族寄居点和直接通往帝都所在地——冀州的水道运输网等多种作用。因此可以说《禹贡》所描述的情况既是舜禹时代实施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古冀州为"九州之首",历史文脉源远流长。近年来,冀州市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启动了"九州之首文化"研讨工程。专家学者们对冀州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泱泱中华,究竟几州?上古时代,全国分为“九州”。据《尚书·禹贡》,“九州”即①冀州,今河北、山西大部,河南北部;②兖州,今山东北部、西部,河北南部;③青州,今山  相似文献   

4.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示儿》。诗句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有关资料解释为: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但对“九州”一词具体指哪些地方没有详尽的解释,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查到了“九州”的具体含义:大禹治水时将露出水面的陆地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叫九州。夏朝时,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到了西周,又加入了幽州与并州,却少了徐州和梁州,还称为九州。由此看来,九州指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地方区域的划分,各有不同。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又相传舜时分为十二州,即除了九州外,又从冀州分出并州、幽州,从青州分出营州。这样,疆域的大小是一样的,只是州的大小稍有不同罢了。到了汉代,中国的疆土更大了,于是增加了一个交州,一个朔方。后来朔方并入并州,改雍州为凉州,梁州为益州。东汉时代,共有十三州,即:司隶(直辖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益州、荆州、交州。晋初分为十九州,和东汉十三州比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本)中,“古代文化常识简介”第231页写道:古代“政区名比较复杂,因为各朝代政区的划分多有变化,现只能就主要情况举例。古代天下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后来又有十二州之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这段解说,错误有三。一、自相矛盾。课文简介中写道:“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  相似文献   

7.
吉县在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瀑布的东岸,这是一片闪烁着古老文明的土地。《史记·周本纪》引《禹贡》说:“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歧。”可以想象,当年这儿曾像今天的三峡工地一样热火朝天。秦代推行郡县制,在此设北屈县,北魏置定阳县,隋改吉昌县,元入吉州,一九一二年改为吉县,属山西省。  相似文献   

8.
"州",读zhōu,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尔雅·释地》:"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州,古时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的大小历  相似文献   

9.
地望称在历史上是颇为常见的称谓,大致从唐宋开始,随着古人别名的普遍使用,其他称谓法(如地望称、官爵称、排行称等)也普遍得到了时俗的认可。用地望相称,既表明了对故土的感情,也反映了“父  相似文献   

10.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说起河北省的简称“冀”,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在治水英雄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大禹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河北这块土地是古冀州的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这里设过冀州,所以河北就简称为“冀“。另外,河北还以“燕赵”代称。由于金、元、明、清4个朝代都先后建都北京,河北作为国国的屏护,倍受重视, 也常常被称为“畿辅之地”或“京畿”。河北还是重要的革命圣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津战役”、“七届二中全会”都发生在河北省。西柏坡证明“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而解放石家庄是中国革命由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转折点。河北省不仅人杰地灵,而且物华天宝, 许多土特产品和风味小吃享誉中华。京东板栗、赵州雪梨、沧州金丝小枣、宣化龙眼葡萄、深州蜜桃、沧州小枣等不仅营养价值极高,而且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的高等教育事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就业政策也日益完善。2005年,河北省放开毕业研究生择业区域的限制,高校毕业生和省、部属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原则上在全省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仰人鼻息     
东汉末年,一些州、郡的官吏各占地盘, 互相攻伐,形成割据局面。汉献帝时,渤海太守袁绍想攻占冀州,谋士逢纪向他献计:一面写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鼓动他引兵南下,进攻冀州;一面派人去冀州对刺史韩馥说:“公孙瓒南下,袁绍也将  相似文献   

12.
冀州作为九州之首,有着广袤的地域范围、悠久的历史传承,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马克思关于法起源的一般理论及考古学得出的证据来推论,冀法文化应该是起源于夏朝的。其法律渊源主要有原始宗教、社会禁忌、礼仪规则和伦理观念等。  相似文献   

13.
“问鼎中原”的来历鼎,我国古代被视为五权的象征,始于夏朝的九鼎。《左传》宣公三年(前606年)载:夏朝初年,会九州州牧(九州的长官)贡铜铸九鼎,其上刻有全国各地山川、异物之图形,代表九州,象征夏王朝拥有天下,置于宫门之外。从此历经商周,都将九鼎视为传...  相似文献   

14.
保定存在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太阳崇拜遗迹。古黄河的定期泛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太阳崇拜的产生,使保定出现许多以天象命名的地名。以天象命名的古九州方位在保定及其周边区域,古冀州方位就在保定中部各县。这里是五帝的历史舞台,炎黄蚩尤三族的融合、古黄河的定期泛滥、尧舜的积极治理最终使一个空前发达的文明在这里产生。文明的广泛传播使这里成为中华各民族之源、文化之源、地名之源、古九州之源,保定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15.
"冀"以早期九州之首之冀州为基础,经过强盛之冀发展到今天的河北之冀。"冀域"则是包括京津在内的京津冀区域。与"冀域"相对应,经过五千年兴衰变迁发展,融行政区划和文化形态为一体,形成了包括今日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在内的冀文化、京文化、津文化等多样化文化集合体,称之为京津冀文化圈。  相似文献   

16.
九州,又称“九围”、“九牧”、“九垓”、“九原”、“九域”、“九野”、“九有”、“九囿”等。如:《诗·商颂·玄鸟》:“奄有九有。”毛传:“九有,九州也。”亦作“九囿”。《通鉴外纪·包牺以来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财(裁)度为九州,谓之九囿。”《说文解字》段注:“凡分别区城曰囿。常道将引《洛书》曰:“‘人皇始出,分理九州为九囿。’九囿,即《毛诗》之九有,《韩诗》之九域也。”《后汉书·冯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 ,在制作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地图方面 ,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相传 ,黄帝曾与蚩尤发生战争 ,黄帝利用其臣史皇所绘制的物像图 ,将蚩尤擒杀于冀州之野。“史皇作图”记载于《世本·作篇》 ,是中国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军事地图。公元前约 2 1 0 0年 ,大禹治水时 ,“禹收九牧之金 ,铸九鼎 ,像九州”。战国时九鼎失传 ,然而在公元前约 35 0年 ,由九鼎像派生出来的《山海经》图却流传下来 ,这是最早的以金属作的地图。1 973年 1 2月在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时 ,发现 3幅“帛地图” :《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内容详实 ,有一定数学基…  相似文献   

18.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所用教材《中国古代文学读本》(上海教育学院编)中错误颇多。现择其中我认为是较重要或较明显的错误指出如下,不敢即以为是,恭俟高明指正。 1.《鲧禹治水》:“卒布土以定九州”注:“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初三册《愚公移山》一课,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句.教材注:山之南,水之北为阳,这是无可非议的,河阳也确实在黄河北岸.但如果照此讲来,“河阳之北”则可译为“黄河北岸的北边”(五省区编的《教参》就是这样译的)。这样未免显得重复罗嗦.大家知道,古文讲求对仗,而“河阳之北”恰与上面的“冀州之南”相对,教材注冀州为古地名,那么河阳也应为古地名.查南充师范学院编的《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可知春秋时晋国即有“河阳邑”,地处黄河北岸,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  相似文献   

20.
《愚公移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文章在注解“河阳”时有这样一句话:“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