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在教学“年、月、日”的课堂上,常会听到学生唱起这首歌诀。这首歌诀合辙押韵,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但歌诀里使用的“腊月”和“冬月”,正确吗?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腊”的解释是:“古代在农历十二月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向学生介绍了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以及二月份的天数之后,为了帮助小学生记住有31天的月价,书中介绍了一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这里出现一个“腊”字,书中注释为“腊:腊月,这里指十二月。”笔者认为,此“腊”字  相似文献   

3.
起源腊八是农历十二月的第八天,是欢庆农历新年的开始。在汉语里,"腊"的意思是第十二个月,"八"的意思是八。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大约3000年前,一种祭祀仪式叫作"腊",在农历十二月举行。人们向天上和地下的神献出他们的猎物。那时候,表示猎物的汉字"猎"和表示农历十二月的腊"是可以通用的。从那时起,"腊"就用来通指这两种意思了。因为这个节日是在最  相似文献   

4.
林革 《湖南教育》2007,(9):43-44
如果我问你一个"荒唐"的问题:"有2月30日这一天么?"你一定会不屑一顾",怎么可能呢?因为二月份在平年是28天,在闰年就是29天.决不可能出现30天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传统腊八节     
刘凤祥 《现代语文》2007,(12):57-57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简称"腊八",也叫"佛成道节"。在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祀仪,常在新旧接替时,用猎获的禽兽举行大祭,以此来祈福求祥,避灾驱邪。当时,腊、猎如同一字,猎字原意为"合",并有"接"的意思,古人就把这种祭祀称为"腊祭",于是是冬至的十二月就被称为"腊月"了。当时每年的腊月,  相似文献   

6.
由于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仍在逐渐完善,因此,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妙用"趣味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激活数学课堂。一、妙用"趣味口诀",变抽象概念为形象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涌现了许多深入浅出、朗朗上口的数学"趣味口诀"。像"年月日"的天数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相似文献   

7.
漫话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腊八名称的来历与远古时人们的蜡祭活动有关。在《礼记·郊特性》中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伊耆氏即神农氏,那时已经有了年终打猎,以猎物来祭祀天地祖先的礼俗。古代"猎""蜡""腊"是同一个字,因此十二月又叫腊月,十二月初八便是腊八了。  相似文献   

8.
过腊八节     
1月17日晴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摩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节日之一。北方许多地区在这一天都有喝腊八粥、腌制腊八蒜的习俗,我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民俗中,我们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学研究》1994年第十期上刊登的由河北省玉田师范附小钱守旺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课的教学设计,看后收益匪浅。但文中利用歌诀记忆的“腊”的用法有待商榷。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而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中“年、月、日”一课所指日期都是指国际通用的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年、月、日”的内容中,出现了平年和闰年的简单介绍和判断。平年是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是366天,二月为29天,闰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那闰年多出的一天是从哪来的呢?这是教师应该了解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也称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而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实际的时间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我们把平年按365天计算,实际上就少算了5小时48分46秒,四年就相差了23小时15分4秒,也就是说每四年少算将近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规定了一个闰年,把这一天加在闰年的二月,以补上少算的时间,也称为…  相似文献   

12.
"尾牙"是闽南地区汉族的传统节日,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每年农历十二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称为"做牙"。农历二月初二开始"做牙",叫做"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最后一次"做牙",叫做"尾牙"。公元3007年,地球上剩下的资源已经无法维持人类的日常生活了。于是,人们开始向外太空发展空间,在其他星球上建造房子。今天,外太空首家自助餐厅"七彩星"隆重开业了。我们一家人决定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平年和闰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属于规定性知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含义;学会判断"闰年"与"平年"。教学流程一般是:(1)揭示平年和闰年的定义;(2)举例,了解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3)讲授闰年的判断方法;(4)应用练习。由以上环节不难预见: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唯有第(2)环节具有一些探索性,  相似文献   

14.
腊八粥     
腊月指农历十二月,腊八当然指十二月初八了。腊八粥顾名思义是十二月初八所食用之粥。吃腊八粥的习惯在中国北方十分盛行,但香港无此风俗。在中国的节日中,自农历十一月至转年的正月,这冬三月的节日最多而集中。冬至节以后,接着是腊八节、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过年、开市、元宵节,足有六七个节日之多。要知腊八粥,先要说说腊八节。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过年的序幕,古代有从腊八开始是过年第一节的记载。此习俗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丰满,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知识时,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提问中学会判定平年和闰年,在发现中掌握判定大月和小月,在史料中明白二月的由来,在小结中补充闰年的判定.  相似文献   

16.
一月三日是腊八节,每年在农历十二月的第八天庆祝,“腊”代表了阴历的第12个月,“八”则是指数字8。  相似文献   

17.
正【课前慎思】"年、月、日"的教学属于"常见的量"中的一个内容,是一节典型的常识性内容教学课。"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包含很多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本节课要教学的知识点较多且有点散,需要学生学习平年、闰年、大月、小月、二月天数的规律、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有多少天等很多内容,其中教学重点是"认识年、月、日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二月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科学家们的精确计算,得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实际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把每年都看成有365天,这样每年都会多出来5时48分46秒。估算一下:5时48分46秒看成是6时,一年多6小时,4年就多24小时,也就是一天了,所以到第四年就要多算一天。因为二月的天数最少,人们就把这多出的1天加在二月里。于是人们就把二月有28天的这一年称为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称为闰年。那么该怎样来判断平年和闰年呢?  相似文献   

19.
立意新颖,一方面指见解独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或如"领异标新二月花",不落俗套,不拘常规,以独特的视角去表现自己特有的感受、体验、思想、见识,或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另一方面指选择新视角,开发  相似文献   

20.
二月花潮·悦纳者颂和欢愉在北半球,二月是春季的第一个月,人们常将其称为"早春二月"。二月在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不过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3次30天的情况。二月的节气有立春、雨水,令年的二月十日是我国的春节。在古罗马,每年二月初,人们都要杀牲饮酒,欢庆Pebruar-ius(菲勃卢姆节)。这是一个清洁的节日,全家会一起大清扫,以示净化、涤罪,等待春天的来临。英语中二月为February,便是由Februar-ius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